季梁谏追楚师
《左传》桓公六年
楚武王侵随,使薳章[1]求成[2]焉,军于瑕以待之。随人使少师[3]董成[4]。斗伯比[5]言于楚子曰:“吾不得志于汉东[6]也,我则使然。我张[7]吾三军,而被吾甲兵,以武临之,彼则惧而协以谋我,故难间也。汉东之国,随为大。随张,必弃小国。小国离,楚之利也。少师侈[8],请羸师[9]以张之。”熊率且比[10]曰:“季梁在,何益?”斗伯比曰:“以为后图,少师得其君。”王毁军[11]而纳少师。
少师归,请追楚师。随侯将许之,季梁止之曰:“天方授楚,楚之羸,其诱我也,君何急焉?臣闻小之能敌大也,小道大淫。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上思利民,忠也。祝史[12]正辞,信也。今民馁[13]而君逞欲,祝史矫[14]举以祭,臣不知其可也。”公曰:“吾牲牷肥腯[15],粢盛丰备,何则不信?”对曰:“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故奉牲以告曰:‘博硕肥腯。’谓民力之普存也,谓其畜之硕大蕃滋也,谓其不疾瘯蠡[16]也,谓其备腯咸有也。奉盛以告曰:‘洁粢丰盛。’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奉酒醴[17]以告曰:‘嘉栗旨酒。’谓其上下皆有嘉德,而无违心也。所谓馨香,无谗慝[18]也。故务其三时,修其五教,亲其九族,以致其禋祀。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君姑修政而亲兄弟之国,庶免于难。”随侯惧而修政,楚不敢伐。
吴评
起手将忠民、信神并提,转到民为神主。先民后神,乃千古不易之论。篇中偏从致力于神处,看出成民作用来,故足以破随侯之惑,而起其惧心。至其行文,如流云织锦,天花乱坠,令人应接不暇。
[1]薳章:楚大夫。
[2]成:议和。
[3]少师:随大夫。
[4]董成:主议和之事。
[5]斗伯比:楚大夫。
[6]汉东:汉水以东。楚、随以汉水为界。
[7]张:扩张。
[8]侈:自大。
[9]羸师:藏精兵而以羸弱之卒示人。
[10]熊率且比:楚大夫。
[11]毁军:使军队显得羸弱。
[12]祝史:祝官和史官。
[13]馁:饥饿。
[14]矫:假托。
[15]腯:肥壮。
[16]瘯蠡:疥癣。
[17]醴:甜酒。
[18]慝: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