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辑 挡不住的90年代

商界怪杰史玉柱 作者:魏昕 著


第1辑 挡不住的90年代

20世纪的80、90年代,中国社会处处孕育着改革的力量,一股无法阻挡的经济大潮诱惑着无数的赶潮人。1989年7月,一位长得瘦高文弱、初到深圳的青年,作出了一生中第一个豪赌决定——用全部4000元的家当登一个8400元的广告。在他的设想中,“如果广告没有效果,我最多只付得出一半的广告费,然后只好逃之夭夭……”

1.痴迷“小人书”竟留级

1962年,是浩瀚的宇宙中短暂的一瞬。

1962年,世界正处在冷战格局,美苏两个大国发生了最激烈的对抗。

1962年,我国还没走出“三年困难时期”的阴霾,全国人们在饥荒中度过。

1962年,“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安徽省经济建设严重受挫。

1962年,怀远县正在全民种瓜种菜以抵抗自然灾害。

1962年,安徽省怀远县城关镇,“怪人”史玉柱出生。

1962年,是农历壬寅年,也就是虎年。网上说这一年出生的人属于“过林之虎”,是金箔金命。通常他们初时做事难成,会经历一番波折,但是有倒下去后东山再起的勇气,并能经营安排,到中年会逐步转好,晚年财帛足用。可能大家都会对这种有点迷信的说法不以为然,但是出生于这一年的史玉柱,他的命运恰巧与这一说法有着颇多相似之处。

史玉柱出生在安徽省北部怀远县的一个非常普通的家庭,父亲是怀远县公安局的一名警察,母亲是工厂的一名普通工人。当警察的父亲对史玉柱的家教极严,“即使别人打你,也不许还手”、“为人一生,要做好事,以后会流芳百世;倘若做坏事,就会像秦桧似的留下千载骂名”,这些话都深深地刻在史玉柱的心上,不仅对史玉柱的性格形成有所影响,更对他后来的创业经商有着非常大的启示作用。

童年的史玉柱很多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当时他就读的小学叫永平小学。在成杰的《史玉柱传奇》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史玉柱上小学的时候,每天放学回家坚持先做完作业再吃晚饭。如果作业没做完,父母怎么劝都没用,他是不会中途停下,吃完饭后再继续做的。因此史玉柱从来没有未完成课后家庭作业的时候。”可见小时候的史玉柱就表现出了执着的个性,他自小养成的坚持、有耐心的性格,对他的一生产生了影响。

民间有语云:“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但童年时代的史玉柱,与其他同龄的孩子看起来并没什么两样,他贪玩、好奇心强、爱看小人书、成绩中等、性格内向、默默无闻,并没有什么特别大的闪光点。在幼小的他身上,人们没有看到一丝企业家的潜质、“未来企业家”的端倪。童年的他对于所有新奇事物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尤其对于小人书中所讲的故事,史玉柱可以说是百看不厌,甚至已经痴迷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常常晚上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偷偷看小人书。家人原本并不是特别在意,毕竟是孩子嘛,对这些有图有文、通俗易懂的小人书可能都没什么免疫力。但是当史玉柱因对小人书的痴迷导致成绩下降并最终留级的时候,一向和蔼的母亲震怒了,将“罪魁祸首”——史玉柱最心爱的一箱小人书付之一炬。

眼见心爱的东西就这样没有了,对任何孩子而言都可能是一种创伤。不过这也引起了他对自己行为的反思,有了这一次教训,他在学习上变得上心了。随着时间推移和年龄增长,这些创伤往往会不治而愈。所以,史玉柱母亲的做法是否值得提倡我们暂且不论,但这至少说明史玉柱并不是在父母的溺爱中长大的,而较为严格的家教对于他个人性格的形成无疑是极为重要的。

虽然小人书被烧掉了,但史玉柱在怀念小人书为他带来快乐的时光中,也回味了很多他从中了解的历史典故、文化知识等,这也在潜意识里对他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2.幼年旅行眼界渐阔

虽然那些小人书最终化为灰烬,但通过它们史玉柱了解到了一些中国的历史故事、名人故事等等,那些图文并茂的描述,让他领略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英雄人物的辉煌事迹,特别是出现在《三国演义》中的逍遥津古战场,因为就在离怀远县不远的合肥,更在无形中让他感到十分骄傲和自豪。

三国时期,曹操兴师西征汉中张鲁,合肥兵力空虚,于是东吴孙权亲率十万精兵,企图趁机攻占合肥,进而打开向北通向中原的通道。面对敌方实力远胜于己的情况,当时的合肥守将张辽临危不惧,毅然率领魏国将士出击迎敌。在他英勇退敌精神的感染下,将士们众志成城,最终大败孙权的十万精兵,这就是非常著名的“张辽威震逍遥津”的故事,也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有名战役之一。除此之外,合肥吸引史玉柱的地方还在于那里是一代名臣“包青天”包拯的故乡,这让他倍感自豪的同时也萌生了去合肥实地见识见识的念头。

终于,机会来了。当史玉柱得知父亲要去合肥出差时,他便央求父亲一定要带他一起去。终于,在他保证路上绝不淘气的前提下,父亲答应了他的请求。于是,年幼的他开始憧憬并期待着这次合肥之旅。

父亲带着史玉柱来到逍遥津公园,这个当年战事发生的地方,现在却别有一番景象:树木郁郁葱葱,鲜花怒放争艳,湖泊波光粼粼。遥想当年万马奔腾、喊声阵阵的壮观景象,不得不令人感慨。看到七米多高的红色高坛,父亲告诉他,这被当地人称为“曹操点将台”的地方,实际上是张辽与部下教习强弩的地方。教弩台东面有一座名为“飞骑桥”的小桥,正是当年孙权兵败脱险之处。身处逍遥津古战场,小人书里的画面仿佛从纸面上直接转到了这里,史玉柱仿佛看到了张辽当时练兵的情景和敌我双方气势恢宏又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张辽的号令三军,孙权的志在必得,魏军的誓死捍卫,吴兵的兵败溃逃,一切都仿如发生在眼前般真实。父亲也不失时机地对他进行教导,让他知道并不是力量大就能够必胜无疑,也并不是力量薄弱就必败无疑,一切都在于人的作用,以及必胜的信念。

除了逍遥津,父亲还带史玉柱参观了三面环廊、四面临水、风景优美的包公祠。虽然早已从小人书中了解到包拯的一些故事,但当亲眼看到包拯的塑像时,史玉柱还是肃然起敬,为他的一身正气、铁面无私所深深折服。

这次合肥之行,对史玉柱的影响极大,出生于小县城的他,头一次开阔了眼界,每每回味起来,史玉柱总会有很大的感慨。正如成杰所著的《史玉柱传奇》一书中提到的一样:“这不是一次纯粹的游玩,在整个过程中父亲给我讲了很多蕴涵哲理的故事,它们让我明白与其崇拜小说中的历史人物,还不如努力去让别人崇拜自己。”父亲从史玉柱最感兴趣的战场开始,又给他介绍其中所蕴含的道理,这些对史玉柱日后的“商海征战”都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3.人小胆大,好搞研究

除了“小人书”,风靡一时的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也是那个时代的孩子们手中的“宝典”。书上面总是讲述一些大千世界充满奇思妙想的问题,这让对自然、科学充满好奇的孩子们极为着迷。非常重视孩子教育的父母,自然十分支持史玉柱读这样的书。之前的小人书让史玉柱熟悉了历史,《十万个为什么》同样启发了史玉柱的一系列奇思妙想。不过,与大多数人的不求甚解不一样,他不仅仅满足于书本上的描述,而是经常想着怎样把书上那些用文字描述的东西“捣鼓”出来。这也正是他与众不同之处的表现。

史玉柱曾经为了研究神奇的魔方,在课堂上躲到最后面一遍一遍地玩,直到弄明白它神奇的地方究竟在哪为止。史玉柱说:“人生就是‘魔方’,是色彩斑斓还是暗淡无光,全靠自己的一双手。”我们不妨问问自己,我们的“魔方”又是怎样的呢?

对于当时年幼的孩子们来说,可以发出声音的收音机绝对是一件非常神奇的物品。于是在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史玉柱就把普通的金属线缠到一根高高的木头十字架上,再加上一些废旧收音机的零件,按照书上的方法,竟然成功组装了一部音量很大的“简易收音机”。

这一令人不敢相信的“成功”试验,给了史玉柱相当大的鼓励,于是他又敢想敢做、勇于实践、信心满满地开始制造炸药!按照书上“一硝二磺三木炭”的配方,经过反复的认真配比,史玉柱制作出了土炸药。而不满足于此的他,却还想试试自己制作出来的土炸药有多大威力。于是他把自制炸药悄悄地埋在路边,年幼的孩子还不知道这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对于爆炸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更是浑然不知。终于,一声巨响,脸上的狂喜还未散去,史玉柱就迎来了父亲的暴打和母亲的责骂。不过这声爆炸巨响也“炸”响了他的名声,附近居民几乎无人不知,从此人们都叫他“史大胆”。

不断的实践增强了他的思维,一个聪明的“大脑袋瓜”日益成长。从小就“大胆”,造就了他敢打敢拼、敢做敢当的个性,也磨砺出了“败而不馁”的毅力。不过所谓“有得就有失”,因为他对这些“课外”知识投入兴趣,并花了大把时间来研究,甚至课堂上也在琢磨“为什么”,史玉柱小学时候的功课反倒不太好。但也没有人会想到这个成绩平平、名声如雷贯耳的“史大胆”除了胆子比别人大、爱捣鼓一些奇怪东西之外,日后竟然能够在商界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广袤天地。

4.中学突变,成绩怪好

不知不觉中,史玉柱告别了多姿多彩、调皮捣蛋的童年生活。出人意料的是,原本功课不算好的史玉柱在进入初中之后成绩逐渐开始变好,小时候的“玩心”终于被他收起。“改邪归正”的史玉柱,各科成绩都有非常大的进步,尤其是数理化成绩更是直线上升。之前酷爱自己琢磨东西的史玉柱发现学习对他来说并不困难,几乎一听就懂,甚至老师讲的内容不需要十分认真听讲,他都能够弄明白。

颇具数学天赋的“黑马”史玉柱很快就得到重点培养,并成为老师的“得意门生”,不仅数学成绩独占鳌头,其他理科成绩也是无人可比。童年的顽皮一去无踪影,此时的史玉柱,用“脱胎换骨”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学习刻苦、礼貌懂事。于是,史玉柱成了孩子们最嫉妒的“别人家的孩子”,是父母、邻居们交相称赞的好孩子、好榜样。

而这种突变,就缘于在他初二那年,国家政策的变化让他看到了更大的希望。1977年我国恢复了高考制度,这让史玉柱的目标更加明确了。“学习好可以考大学”,那样就能够到更广阔的天地里去一展宏图,从事自己更感兴趣的事业。美好的憧憬激励了史玉柱的斗志。

初中的学习生活对史玉柱来说非常简单,因为他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没有所谓的周末和休息日,通常他都是早上第一个到教室,晚自习后也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以至于多年后成为商界传奇人物的史玉柱回忆起初中时候的学习生活,依然幸福地说道:“上了中学,我才真正认识到自身的潜力,原来我就是一个学习的料。”

那时候,受到数学老师的影响,史玉柱对数学尤其感兴趣,并表现出了极高的数学天赋。他上课很少听讲,就自己看历史、人物传记等方面的书,而最感兴趣的就是数学家的传记。那时候他所崇拜的偶像跟数学老师一样,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在读了几遍《哥德巴赫猜想》之后,他想到大学里继续深造研究数学,攻破“1+1”难题的欲望越来越强,目标也越来越明确,并立志要做“中国第二个陈景润”,以至于后来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浙江大学数学系。他与数学的结缘,一直影响到他以后要走的道路。史玉柱的逻辑思维能力很强,应该也与他对数学有较深的研究有关。

众所周知,爬山是一项非常锻炼体力与耐力的运动。从初中开始,一直到18岁离开怀远去浙江上大学之前,史玉柱养成了每天爬山的习惯。每天早上5点,天还没亮,史玉柱就开始一个人从山脚往山上爬。孤身一人的少年,在山路上难免会产生怕鬼的恐惧心理,即便是人称“史大胆”的史玉柱也不例外。只是为了不被人看成“另类”,他每天都要克服这种恐惧,从一片栽满石榴树的坟地经过,然后与几个要好的同学一起在怀远山顶等待天亮。而这个爬山锻炼的习惯也被史玉柱延续到了大学,他坚持每天从浙江大学到灵隐寺跑一个来回,大学四年如一日。试问,能如此坚持的人能有几个?史玉柱身上的那股韧劲在这件事上表露无遗。俗话说的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凭借这个好习惯练就的强健体魄,再加上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的精神,多年以后,史玉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即便是在珠海巨人倒掉的时候,史玉柱还是选择了“登山”,只是那时他选择的是西藏的喜马拉雅山!

18岁之前,史玉柱曾跟随父亲去过两次上海,对于这个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他的印象就是“太大了”、“非常洋气”。就算身在上海的南京路,看着24层的国际饭店,史玉柱还是觉得他离“非常洋气”的大上海非常遥远。

时光荏苒,6年的中学时光在史玉柱不知疲倦的刻苦学习中很快就过去了。终于,1980年,史玉柱从怀远一中毕业,毫无悬念地以安徽怀远县总分第一、数学差一分满分的成绩,考入了浙江大学数学系,这在当时的怀远是一个不小的轰动。其实当时填报高考志愿时,老师更希望他报的是清华或者北大,而立志做“中国第二个陈景润”的史玉柱并未随波逐流,他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偶像、数学家陈景润就曾在浙大授课,而且浙江离自己的家乡怀远更近一些。直到今天,人们依然在惊叹:就是那个“史大胆”,竟然在中学时像变了个人似的刻苦学习,还成了全县的理科状元!

5.大学怪人的怪爱好

怀揣远大的理想抱负,史玉柱的浙大数学系生活开始了。然而就在大一期间,史玉柱立志要做“中国第二个陈景润”的理想破灭了,因为他发现原来看似简单的“1+l”其实是非常难的,这个问题已经被数学家们研究得太多了。据他自己后来反思,“我很想做成一件事情”,但是“我又意识到我做不成这件事情”,而这正是“我理想破灭的主要原因”。

理想破灭的史玉柱,暂时又没有新的奋斗目标,于是缺乏学习动力的他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其他事情上,此时年少时贪玩、喜好探索研究的性格又显露出来。收集邮票、弹吉他、玩桥牌、打网球、踢足球,他的兴趣爱好和涉猎范围非常广泛,对于所有的新鲜事物更是有极大的兴趣,不仅第一个去尝试,而且最终都能玩得很不错。

特别是足球,史玉柱对足球精髓的理解非常深刻。在当时的浙大数学系足球队,史玉柱是主力前卫。他认为自己的性格非常适合这个位置,既能冲锋陷阵攻击对方球门,又能在中场横抢竖截组织进攻,还能退守后场积极防守。在他看来,人生就是一场分秒必争的比赛,只有竭尽全力地去奔跑、去防守、去进攻,才有可能取得胜利,否则任何停顿都可能带来致命的失败。

虽然史玉柱很喜欢玩,但他也没有忘记大学学业的重要性。要么继续走别人走过的路,要么寻求属于自己的路,史玉柱开始做出抉择。最终,史玉柱选择了去探寻其他领域中可能有所突破的东西,他在大三的时候抛弃了枯燥的纯数学,选择了或许可以涉及其他知识的计算数学方向。不过,每天出入机房,枯燥的编程也没有让他对计算机产生多大的兴趣。但这一阶段的学习,反而成为他今后打开自己创业大门的一把钥匙,史玉柱平淡的生活开始转折,也跟这个阶段枯燥的编程有关。

6.怪人打了一次怪赌

大学期间,史玉柱很爱玩也很会玩,最令他难忘的还是那一罐非常正宗的湖南朝天辣椒酱。直爽、不矫情做作,这是很多熟悉史玉柱的人对他的一致评价。他的这些个性在成杰的《史玉柱传奇》一书中所提到的“打赌吃辣椒”故事中就有所体现。

从童年时代开始,史玉柱的头脑中就经常会有一些奇思妙想,这一点在氛围更为宽松的大学时代有了进一步的释放。有一天,他突然对同寝室的上海籍同学说:“上海人总觉得自己是中国人中的佼佼者,高于全国各地的人。我就是不服气,今天咱们就来论个长短。”立即有同学问道:“怎么个论法?”史玉柱毫不犹豫地回答:“打赌,吃辣椒!”辣椒是一个湖南同学带来的,湖南人爱吃辣可是全国闻名的,那么湖南辣椒的辣度就可想而知了。

谁无年少轻狂时?年轻气盛的上海同学面对史玉柱的挑战,丝毫不肯让步,还说:“打赌可以,但有个条件。在吃辣椒期间,不准吃其他的任何东西。”史玉柱抢着说:“好,你一勺我一勺,谁坚持到最后谁就是胜利者。”上海同学豪气冲天地一拍桌子说:“好!一言为定。”

经过几个回合的较量,史玉柱最终以两勺的优势赢得了这场“赌局”。当与他打赌的那位上海同学迫不及待冲向水龙头的时候,史玉柱兴奋得手舞足蹈,但这时的他也已经被辣得口不能言了。

“打赌吃辣椒”虽然只是大学生活的一件趣事,史玉柱却由此“辣”出了一个道理:“只要你豁出去了,那就不是你怕辣椒,而是辣椒怕你。做任何事情都是这个道理,树立必胜的信念非常重要。”而这在他的为人处事中都有着或隐或现的表现,由此可见,“史大胆”果然不同凡响。而在之后史玉柱第一桶金的淘得,也完全和他能“赌”敢“赌”有关,这也注定“赌徒”史玉柱在商海中会有大起大落。

7.怪才小露尖尖角

1984年,我国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上海、广州、北海等14个沿海港口。

1984年,22所全国重点高等院校被批准试办研究生院。

1984年,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中国政府将在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84年,史玉柱结束了四年的浙江大学生活,顺利毕业并被分配至与所学专业看似有些关联的安徽省统计局,主要负责处理农村抽样调查数据,所用工具就是最简单的计算器。

当时的大学生可以说是“物以稀为贵”,所以史玉柱也得到了统计局领导的重视,不久就被安排到西安统计学院去参加为期几个月的进修。负责授课的是一位美国教授,而这位“抽样调查之父”所介绍的抽样调查统计方法,每一样都需要计算机的辅助。这让当时的史玉柱感觉到未来社会计算机会有深不可测的发展潜力。当时的计算机可是绝对的奢侈品,不过由于在进修班有机会接触到了国外最新的统计方法,史玉柱在进修结束后就跟领导提出“买一台计算机”的要求。得到领导同意后,史玉柱亲自去广州带回来一台价值5万元的IBM电脑。

单位里有了计算机之后,暂时没有家室之累的史玉柱就经常在下班后一个人到机房里研究,因为有大学时计算数学的良好基础,他很快就编写出了一套统计程序,原来好几个人干半个月的活儿两个录入员最多两天就干完了,这极大提高了统计局的工作效率,为单位节省了很多人力和时间。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于是喜欢琢磨与思考的史玉柱就有了更充足的时间针对那些统计数据来编写分析软件,并使它越来越完善,分析出很多有价值的信息,比如农民的消费习惯、消费特征等,同事们纷纷对这个学数学的小伙子刮目相看。在1985年召开的全国统计系统年会上,史玉柱编写的这套软件受到一致好评,全国各地的农村抽样调查系统都被要求使用这款软件。史玉柱还因此获得了一笔奖金和一项“技术进步奖”的荣誉。而当时的史玉柱只是一个年仅23岁的青年,大学毕业刚一年就在工作方面取得了如此优异的成绩,这让史玉柱对电脑程序的开发有了更为浓厚的兴趣。

领导们也逐渐开始对这个刚刚走出校门的“毛头小伙”刮目相看。聪明的史玉柱对这些远不满足,他把这套软件分析出来的数据信息整理成文章,向相关杂志进行投稿,竟然被行业内较为权威的杂志采用并发表出来。工作主动、业绩出色的史玉柱,终于得到当时安徽省副省长的重视和赏识,获得了一个进修研究生的机会——保送到深圳大学软科学管理系。而且研究生毕业后,就可以直接担任处级干部。这样“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不管砸到谁的头上,恐怕都得乐呵半天,前途必定会是一片光明灿烂。也正是这位副省长的赏识与推荐,对史玉柱的人生过渡起到了助推的作用。

8.深圳放飞创业梦想

1986年,史玉柱24岁,这是他人生中光辉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中他得到副省长的赏识并推荐他到深圳大学深造;同一年,24岁的他经人介绍结了婚。

当时的安徽省副省长是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同时也是深圳大学的客座教授。他看出来史玉柱是一个可塑之才,就约见了史玉柱。经过一番面试交流,他决定让史玉柱到深圳大学去攻读软科学专业研究生。

这对史玉柱来说是一次绝无仅有的机会。他当然下定决心好好把握,绝不辜负领导对他的一番苦心栽培。

1986年,史玉柱来到了深圳,开始了研究生学习生涯。作为我国最早的经济特区之一,深圳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先河,尽管深圳大学在1983年才被国务院批准创办,成立时间并不长,但学校的气氛却非常开放,而史玉柱首先就被这里不一般的环境吸引。深圳当年正处在浩浩荡荡的改革开放浪潮中,学校中所呈现的欣欣向荣的景象让人为之一振。当时的深圳大学师生都有着积极的精神面貌,并且有着开放的思想,一派百家争鸣、开放求知的新气象。经常有学校教授、校外专家举办权威讲座。另外,这里跟其他地方明显不同的一处就是,人们的经济头脑都非常活跃。这些让史玉柱感触很深,引发了他对各种现象的思考与分析。

当时史玉柱的专业是软科学,也就是把数学运用到经济研究分析中。每学期的课程也不算多,作为史玉柱导师的副省长一学期也就来上几节课。在充足的可支配时间中,史玉柱勤工俭学,当助教、改卷子、批作业……也看了很多经济方面的书籍,并得出结论:中国将来一定会是市场经济占主流。

2008年,已功成名就的史玉柱受到深圳大学邀请,在与深大学生进行交流的时候,他回忆起了当时深圳大学的情况:学校到处是荔枝树,“学校学术味道不足,但思想很超前,可能在全国也是遥遥领先。”

再回到1988年,史玉柱有幸听到了当时著名的民营科技企业四通公司总经理万润南的讲座,从而知道了四通是如何创立起来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有一个可以令生活无忧的“铁饭碗”就很不错了,所谓的“金饭碗”根本就是奢望。而在万润南的眼中,四通就是一个“泥饭碗”,尽管古语有云“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但与“铁饭碗”相比,这样的“泥饭碗”却有着更大的变成“金饭碗”的可能性。这次讲座史玉柱听得“热血沸腾”,史玉柱的创业理想也自此开启。

后来有人评论,说史玉柱就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民营经济的一块活化石,在他身上沉淀着整个时代的痕迹。史玉柱的初步成功也正是在这个时代的大环境下,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下而取得的。而史玉柱正是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杰出企业家,他们在自己的探索中为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并起到了领头作用。而他们的失败,也被当成当时民营经济不够成熟的典型。总之,整个时代,整个中国都在看着他们这一批企业家,史玉柱在他开辟的道路上摸索前行,而这个时代的发展脚步,也在他们的摸索中逐渐加速前行。在行进的过程中,一大批甚至绝大多数同行者可能会被落在后面,但是飞速发展的90年代前进的脚步,已经是任何事物都无法阻挡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