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辑 东方的“IBM”之梦

商界怪杰史玉柱 作者:魏昕 著


第2辑 东方的“IBM”之梦

1990年1月,他一头扎进深圳大学两间学生公寓里。当他昏天黑地地走出那间脏乱的学生公寓的时候,他发现家里的所有家具都已不翼而飞,数月未见的妻子也不知去向。而他却有了一个名字颇为响亮的新技术公司——“巨人”,并高调宣布:巨人要成为中国的IBM……

1.弃铁饭碗,怪才“下海”

1989年,史玉柱研究生毕业。27岁的处级干部、高学历人才、领导又重视,放在谁身上前途都是不可限量的。但在深圳开了眼界的史玉柱,却不愿意走这条大家都希望他走的路。在那个年代,“下海”是个流行词,而这种浪潮更给了史玉柱非常强烈的冲击。于是研究生毕业一回到安徽,不安于现状的他就提出了辞职,理由是“我要下海!”

即便是现在,又有几个人能够放弃安逸又美好的前程?相反,每年总是有数以万计的考生参加公务员考试,拼命想要成为一名公务员。所以,史玉柱辞职下海的想法,身边的亲友几乎都不理解,更不支持。但年轻躁动的心、满腔沸腾的热血、无法遏制的创业冲动,这一切都使他不顾亲友的反对,更以“如果下海失败我就跳海”来明志。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史玉柱是固执的,是倔强的,但正是这番壮士断腕的决心与不顾一切的勇气最终成就了史玉柱的传奇。

对于自己当时选择的辞职下海,史玉柱在2005年接受《中国新时代》采访时曾袒露心声:“我以前在安徽省政府的统计局上班,因为觉得那种工作环境使人的想法与个性受到了压制,所以决定下海经商。最初的创业在深圳开始,那时的感觉特别好,从很低的起点一步步往上爬,是最快乐的时候。”

放弃了前程似锦的仕途,喊出了豪言壮语,但到底下海做什么呢?关于这一点,早在统计局上班的时候,史玉柱就有了想法。当时的很多单位,都是一台计算机,另外再配备一台四通打字机。为什么不能合二为一地直接用电脑打字呢?辞职之后,史玉柱通过朋友关系,借了一台IBM的电脑,开始自己在家编写能够让计算机实现打字功能的软件。

半年左右的时间之后,在史玉柱的家中,承载着他创业理想的“M-640l”文字处理软件诞生了。史玉柱当即给安徽省统计局送了一套这样的软件,结果计算机打出的字不仅比四通打字机打出的更漂亮,屏幕也比四通打字机大很多。有了这样明显的对比,单位里就再没人用过四通打字机了。

这件事情更让史玉柱确信,他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在计算机文字处理领域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因为电脑在将来肯定会非常普及,而史玉柱精准地看到,其中的关键问题就是电脑软件的“中文化”,这正是商机之所在。机会无处不在,但只留给有准备的人,而对于创业者来说,能否敏锐地把握商机,则是至关重要的。

从小学到研究生,史玉柱接受到了非常完整的教育,也难怪他自诩为“知识分子”。而这些都是他编程软件创业起家的坚实基础。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再加上他正好赶上那个年代的下海大潮,正是所谓的“时势造英雄”,于是史玉柱选择成为时代的弄潮儿。而且如果没有三年的深圳大学研究生学习使他开阔了眼界,或许我们也可以称之为一种“深圳思维”,恐怕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商界传奇史玉柱了。或者我们也可以将史玉柱的辞职下海,看作是那个年代的一个缩影。但史玉柱个人的敏锐与决断,则非常人所能及。

2.怪招:空手套白狼

曾有人说,深圳遍地都是黄金。怀揣梦想,带着东拼西凑的4000块钱和自己开发的M-6041桌面汉字处理系统,史玉柱又来到深圳,开始踏上创业征程。4000元的启动资金,不管在当时还是如今,都少得可怜。尽管可以说是白手起家,但史玉柱坚信自己的技术就是最大的资本与优势。从此,史玉柱告别了“统计局”时代,开始在深圳的“商海”中扬帆远航。迎接他的会有风平浪静,也会有惊涛骇浪。史玉柱也将会被磨砺成为这艘船上出色的“船长”。

万事开头难,初到深圳的史玉柱,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解决吃、住、行。史玉柱千方百计地挤到他熟悉的深圳大学宿舍中去,因为在那儿住有三方面的优势:首先,他对深圳大学熟悉;其次,深圳大学各方面的硬软件设备齐全,可以到图书馆找资料学习,又可以利用学校里的电脑来完成自己的研究;再次,对于刚来深圳、“盘缠”不多的史玉柱,省钱当然是极有必要的。史玉柱开始随着深圳大学的学生,混到学校的机房去改进他所编写的程序。然而好景不长,很快史玉柱就被管理员发现了。这个办法行不通了,他就得寻找别的路子。终于,在朋友的帮助下,史玉柱能够到一个有电脑的办公室里继续他的研究,不过前提是得等到别人下班后。这样,史玉柱就开始了他的一段“夜班”生活。

编写程序是枯燥的,夜晚又是孤独的。但是有梦想的人是幸福的,为实现梦想而奋发努力的人更是充实的。史玉柱在这种枯燥和孤独中感到了一丝欣慰,毕竟有了电脑,自己的研发就可以顺利进行,这让他感到吃再多的苦都值得!远在异乡,即便孤苦艰难,史玉柱都坚强地挺着,他一鼓作气,反复地进行论证、实践、改良。通过一个月左右的奋斗,史玉柱的研发终于趋于成熟。成杰所著的《史玉柱传奇》一书中如此评价史玉柱的“成果”:“在固化字体、增加字库、批处理的基础上,还解决了所见即所得的界面问题,集录入、排版、编辑、打印于同一界面。并且所有功能都以中文窗口菜单提示,经过综合压缩,保证大字无锯齿、小字笔画均匀的效果。”

通过一个月左右的奋斗,史玉柱的研发终于趋于成熟。经过反反复复的可行性论证,他终于准备把这一软件推出了。这款软件叫作M-6401,他将这个软件压缩成卡,便于装进电脑中,并且他的软件是汉化的,所以又称作“汉卡”。

接下来,史玉柱要研究的就是要怎么把他的软件卖出去。经过老师“牵线搭桥”,史玉柱有机会向深圳大学科技工贸公司的人介绍了他的产品,而且对方也很感兴趣。史玉柱后来回忆道:“因为我没有营业执照,他们就专门给我成立一个电脑部,等于由我来承包这个电脑部,赚了钱都是我的,但是我每个月要上缴固定的管理费。当时也不多,大概一个月交一两千块钱,就这样开始有这么一个摊位卖软件。”仅有的、一直舍不得花的4000块钱就这样被史玉柱用来承包电脑部,而这里也成为史玉柱闯荡中国计算机软件市场的前沿阵地。虽然被称为“电脑部”,但实际上却没有一台电脑,而如果想要把软件卖出去,自然就需要通过计算机来演示,这就是摆在他面前的一个很大障碍。因为当时要买一台电脑少说也得8000块钱,这对于史玉柱来说是个天文数字。于是,史玉柱想到了一个在人们看来无疑是异想天开的“怪”招:去赊一台。

于是,他找到一家电脑专卖公司,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并将自己开发的软件进行展示。他承诺以高出市场价1000元的价格来买一台电脑,不过条件就是半个月之后才能付款。他表示自己有信心在半个月内卖出自己的产品,到时候一台电脑的钱还是能够轻松支付的。电脑专卖公司的经理爽快地答应了,并派他的一名助手把电脑交给史玉柱。后来,这名助手也加入了史玉柱创办的公司,并且在史玉柱的率领下能够独当一面。

十五天,等于史玉柱又跟自己打了一个赌。

十五天,史玉柱要把自己的软件卖出去并须保证款项也能到位。

在这十五天内,史玉柱创造了一个奇迹!

万事俱备,“空手套白狼”的史玉柱开始了他的软件销售生涯。他首先想到的是要把他的软件宣传出去,这就需要做广告。但是他手头的资金都已经用来交租金了,根本拿不出广告费,但如果不做广告,他的产品可能一套也卖不出去,毕竟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史玉柱瞄准了《计算机世界》,并专门跑到北京与他们的广告部门进行沟通。创刊于1980年的《计算机世界》,是中国第一份面向计算机与信息产业领域的行业报纸,是中国IT媒体的开创者。经过一番努力,当时的广告部主任贺静华看了史玉柱的软件演示后,终于同意了他“赊”广告的要求,史玉柱以软件版权作抵押,报社同意为他打上三期广告,且必须在半个月内结清广告费。

1989年8月2日,《计算机世界》首次刊出M-6401的广告,由于时间紧迫,当时的广告语非常简单,只有一句普通的大白话:“M-6401,历史性的突破。”权威媒体的宣传,为史玉柱的汉卡销售带来了春天。这一天,恐怕会令史玉柱终生难忘。自此之后,史玉柱也与广告结下了不解之缘。

3.怪才终得首桶金

其实在当时那个年代,M-6401的广告词已经凸显出来史玉柱在广告方面的天分了。这句话给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他的软件是最新的,代表最先进的技术。这深深地攫住了用户的心理。而在那个时候,电脑产品竞争还不激烈,国内其他电脑生产企业还普遍没有竞争意识,更不要说用广告来抢占市场份额了。在需要软件的单位,负责电脑采购的人员可能也对电脑不太懂,而正当他们需要这一方面软件的时候,史玉柱的广告词恰好闯入他们视线中,并且还是在国内权威杂志上面,给他们的感觉是一定错不了。于是,见到M-6401的广告的人群,很多都会选择购买这一款有“历史性的突破”的产品。

电脑费用、广告费用加起来,对于当时的史玉柱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这无疑是史玉柱人生中又一次“豪赌”。回想起那一段等待时间的煎熬,史玉柱只能用“度日如年”来形容。“如果广告没有效果,我最多只付得出一半的广告费,然后只好逃之夭夭。”最终获得成功的史玉柱当时就是如此设想的。

史玉柱在漫长的等待与煎熬中充满期待,揪心又望眼欲穿地熬过了13天。这13天对他来说真的是好漫长啊!那种煎熬,那种期待,那种惊心动魄,让史玉柱感受到了各种苦滋味。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痛苦的等待,才能体会到什么是极度的喜悦。

在《刘韧专访史玉柱:从童年到富豪的九个故事》一文中,这样描述史玉柱获得的第一桶金:当时,广州一家政府机关打电话过来说要买,史玉柱跳上中巴赶到广州去,留了三套软件给他们。回来后,史玉柱立刻接到了宁波的要货电话。到了第13天(8月15日)的时候,他终于尝到了甜头——三笔汇款到达史玉柱的账户!一共1.5万元。一笔8820元,是广州批发的三套;另外两笔是零售汇款,每笔3500元。真是天无绝人之路,这一笔款项如雪中送炭,解决了史玉柱的燃眉之急,也为未来的巨人开了个好头。史玉柱的创业激情更加旺盛,他深深体会到了自己的明智选择,也深深感受到了广告和广告语的重要作用,这为他以后的事业奋发埋下了伏笔。史玉柱一直注重广告的宣传,也跟这“第一桶金”的得来有着必然的联系。

此后,捷报频传,史玉柱的软件销路越来越好,订单越来越多,8月份收入达到4万多元,9月份16万……

那时候,为了便于业务开展与软件升级,经朋友介绍,史玉柱招聘了三名员工。在看到汉卡的销售额猛增并带来了巨额利润时,其中一名员工向史玉柱建议将挣到的钱按照每人25%的股份来分。那时候,市场经济刚刚开始,大家对真正的股份制也不是特别清楚,光知道股份有用,好像在这儿干就应该大家都有股份。但是史玉柱不同意这种做法,因为他觉得软件是自己辛辛苦苦开发出来的,自己理应全额或至少是以绝对优势控股。他说:“股份的事情可以商量,但每人25%不可能……软件是我开发的,启动资金是我出的。我至少应该控股。可以给你们两人10%到15%。”但是两名员工嫌太少,不同意史玉柱提出的分法。这引发了史玉柱与他们的矛盾,最终激化。

1989年10月的一天,史玉柱终于和两名员工闹僵,当时怒不可遏的史玉柱举起一台IBM 286摔在地上还嫌不够,又举起一台摔在地上。这两名员工最后选择抱走剩下的几台电脑和打印机,走人了事。这让史玉柱很受刺激,在《刘韧专访史玉柱:从童年到富豪的九个故事》一文中,他说:“我从此再不搞股份制了……母公司一定我个人所有,下面的公司可以考虑我控股……中国人合作精神本来就很差,一旦有了股份,就有了和你斗的资本,造成公司结构不稳定……后来我就给我的高管高薪水和奖金,就是给比他应该得到的股份分红还要多的钱。我认为,这个模式是正确的,从此以后,我的公司就再没发生过内斗。”

即便那两名员工的离开并没有对业务产生什么大的影响,但史玉柱的情绪却多少受到了影响。创业初期的史玉柱并没有分不清东西南北,他考虑的是公司的长远发展,眼前的这些利润只是一种激励,却远远不够。史玉柱反复思考着这些钱到底该怎么用,白手起家、赊电脑、赊广告的他深深懂得每一分钱的来之不易,“好钢用在刀刃上”,他最终决定将付清欠款后剩下的钱全部继续投入到下一轮更广泛的广告宣传中。结果证明他的决策十分正确,仅仅四个月的时间,到1989年10月份,他就实现了100万元的销售收入。这让史玉柱尝到了广告宣传的甜头,于是他又拿出100万元用于在《计算机世界》上铺天盖地的刊登广告,之后M-6401的月销量迅速飙升至500万元。

从第一桶金的赚得,到月销量的飙升,在史玉柱的眼中,广告宣传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这一观念也直接影响着史玉柱今后的营销之路。从此,史玉柱的事业开始腾飞,但史玉柱永不满足,在看不到硝烟的商场上,首战告捷的他又开始了新的探索。

4.便捷汉卡多路争雄

20世纪80年代末,个人计算机开始普及,软件业也在计算机行业成为不可缺少的部分。

1982年,微电脑开始普及,大量进入学校和家庭。

1984年,Hewlett-Packard(惠普)发布了优异的激光打印机,HP(惠普)也在喷墨打印机上保持领先技术。

1985年11月20日,Microsoft Windows(微软视窗)发布。

1987年12月9日,Microsoft Windows 2.0发布。

1990年5月22日,微软发布Windows 3.0……

汉卡的出现其实是与计算机的发展息息相关的,它对处在当今社会中的很多人来说是一个十分陌生、几乎没听说过的东西。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个人计算机已经在我国逐渐开始普及,从企业、事业单位等逐渐进入千家万户。不过当时计算机硬件性能都相对较低,使用计算机需要安装各种卡——看VCD需要装上视频解压卡、杀毒需要装上防病毒卡,等等。计算机每每需要进行某一项特殊处理,都需要附加一个卡来辅助完成。当时的计算机处理中文文字的能力也很有限,不能直接进行中文处理和排版,计算机的存储器满足不了在输入汉字的过程中的数据频繁访问。因此,这就需要外加上一个硬件——汉卡,并配套带有中文字库和五笔字型的软件来解决这个问题。

其实汉卡的研制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就已经开始了。当时计算机技术在中国逐渐传入,但是由于汉字处理功能的缺失,导致计算机在中国的用武之地受到了大大的限制。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全国的电脑工作者都开始了这一项研究,包括汉字输入、显示、打印等功能,这些新技术也不断地被他们研发出来。而当时我国最权威的计算机技术研究机构——“中科院计算所”当然也不例外,里面很多研究人员也在致力于这些方面的研发,倪光南就是其中一个。当时已经有了“联想输入法”,就是在输入了“中”字之后,系统会自动显示出“国”、“间”等“联想”出来的汉字作为候选,这些技术后来集成到“111汉字信息处理系统”中,并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汉字处理系统,到了1983年又采用Z80芯片开发出了“LX-80汉字图形微型机”,已经具备了联想汉卡的基本功能。倪光南当时就在研究一种将“LX-80”机的汉字技术移植到计算机上的技术。当时严援朝已经研发出来了CCDOS汉字系统,通过这个软件,就能够解决一些汉字输入的问题,并且这种通过软件的解决方式,成本较低。但是其不足的地方就是显示速度、屏幕显示字数有限,并且对于当时内存本来就小的计算机来说,这个软件毫无疑问地占去了不少的内存,影响计算机的使用。于是,倪光南经过研发就开发出来一种扩展卡,并起名为联想式汉卡,这是一种折中的方法,将硬件与软件相结合,在不影响计算机运行速度的前提下,满足了中文处理的要求。这个自然在当时的条件下是极为方便的。于是计算所公司(现在联想公司的前身)就请他来加盟。终于,在1985年,由三块用扁平电缆相连的电路板和一套软件系统组成的第一型联想汉卡问世。里面的硬件用来存储汉字字库,以及提供汉字高速显示功能。同时,当用键盘输入汉字编码的时候,里面的软件就能够自动将其转化为汉字或词语,再经过计算机的处理就能够在显示器中显示并能够打印出来。而当时联想汉卡的优势也在于,能够有“联想”功能。《中国青年报》马役军这么描述到:“我看到操作人员打出一个‘记’字,屏幕会自动闪现出‘记者’、‘记录’、‘记分牌’等一连串联想出的词组。”这样的功能通过硬软件的结合,在当时是一种突破,这款汉卡当然为联想带来了大量的市场。每块售价4000多元的联想汉卡成本折半,这样的利润是很可观的。而这样的高利润的产品,当然也为国内计算机行业所关注,他们也纷纷推出自己的汉卡,并投入市场,力求占有一席之地。

1989年,金山公司和方正公司各投入8万美元开发方正金山汉卡,在1990年,由求伯君开发完成。

当时在市场上销售的汉卡有各大公司生产的联想汉卡、金山汉卡、晓军汉卡、四通汉卡、东南汉卡,以及史玉柱的巨人汉卡。人们逐渐体会到,使用汉卡能够提高计算机的速度,同时也能够缓解计算机的内存压力。汉卡的出现,让计算机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很多人在用了汉卡之后,感觉到便捷的同时当然对其产生依赖。汉卡更是开始在个人计算机中普及。而汉卡的利润极为可观,一块成本仅在300~500元的汉卡,当时的市场价格在1500~2000元之间。这块小小的卡,相当于一台冰箱或一台电视的价格。无疑,高额的利润当然是各大公司开始走进汉卡研发,并跟进市场的主要原因。在竞争市场份额的同时,他们也各显神通,将汉卡发扬光大。

这时候排版系统的问世也对印刷业进行了一场洗礼。随即,在国内也引发了一场排版系统的研发浪潮。最早的是中国印刷技术研究所1984年首次推出的中国微机文科排版系统。1985年,四通1570彩色汉字打印机推向市场。1987年,四通公司研发出来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直观排版系统,并先后取得美国和中国的发明专利。1988年,北京大学研制出了华光微型机排版系统和第四代激光照排机,采用最先进的激光照排,革新了国内印刷领域的技术。从而,电脑处理文字、编辑文字、排版处理开始在印刷行业普遍使用,这大大提升了印刷的效率,节省了大量成本。而史玉柱也正是看到了里面的商机,才开始研发自己的汉卡的。

计算机软硬件的更新速度也在竞争中加快,这也就决定了汉卡技术需要在不断的革新中才能满足市场需求。巨人汉卡虽然在前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面对这样的激烈竞争,在其他公司有着自己强大资金、技术等支持的压力下,史玉柱明白市场形势的严峻,自己是丝毫不能松懈的,他甚至要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的努力才能保住自己刚刚打开的一片市场。于是,紧接着的研发就开始跟进了。

5.怪人隐居,闭关修炼

我们都知道,印刷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但是随着人类的发展与科技进步,我国的印刷业也开启了新的革命历程。四通公司研发推出我国第一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直观排版系统,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出一体化专业彩色照排系统;北京大学创新研制出第四代激光照排机,铅字排版从此成为历史;方正的电脑排版系统更是占据着龙头老大的位置。这一阶段,大量中小型印刷厂出现,也为印刷排版系统软件提供了大量需求。

但史玉柱的M-6401及M-6402,同四通、方正等这些在当时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公司所开发出来的产品相比,不占绝对优势。这些公司出品的华光轻印刷系统、4S系统、WPS系统,甚至比史玉柱的M-6402系统还要完备,还要好用。况且,他们还有着强大的客户资源支持。史玉柱的软件之所以能够有较大的销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软件更为廉价。而对于中小型的印刷厂来说,一套既经济实惠又操作方便的软件,当然是开源节流的不二之选。史玉柱的M-6401恰巧能够满足这方面的需求,因而大量的订单“飞”了过来,使得史玉柱在短时间内积累了一笔可观的资金。

史玉柱曾经说过:“如果没有价格上的优势与技术上的绝对优势,千万不要进入红海市场,否则你会必输无疑!”由此可见,价格优势与技术优势在竞争白热化的现有市场,是缺一不可的。而史玉柱的汉卡销售量一直飙升,则与它的价格优势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

技术完善、价格优势、广告宣传,“三位一体”的模式终于让史玉柱在1990年的前三个月,挣到了3000万元。但史玉柱仍不满足,他要追求更高的目标。“商场如战场”,他也只有对自己软件进行不断的升级,才能在这千变万化的市场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史玉柱时刻洞察着周围的环境,留意着软件行业的革新与发展。他想,自己的软件就是建立在改良其他软件的基础之上的,能不能在自己软件的基础上做得更好的呢?或者有一套全新的软件被研发出来,为整个行业刮起一股浪潮呢?那时候史玉柱喜欢在忙了一天之后的傍晚沿河散步,欣赏美景的同时赶走一天的疲惫,并且散步也是一种很好的让自己静下心来思考的方式。每到这个时候,史玉柱是冷静的,他也在为未来的发展琢磨。

史玉柱对当时中国用户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他发现用户由于对电脑知识的欠缺或是对电脑本身的陌生感觉,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当面对国外新研发出来的软件时,他们往往不太适应新科技带来的体验,反而产生“新技术产品不如之前习惯的技术效率高”的感觉。史玉柱觉得这中间缺乏了一个“中介”或是“桥梁”,来引导用户了解并使用,拉近它们的距离。他看准了这一点。消费者通常都是喜新厌旧的,所以用户对新的科技也更乐意接受,他们当然喜欢一种新的东西能够为他们带来更为便捷的操作、更好的效果。

而当时的情况也正如史玉柱所料。1990年1月,借助方正的品牌和渠道,求伯君的WPS全新问世,已经超越了史玉柱的M-6401,这也给了史玉柱“当头一棒”,逼着他要改变现状,这也更坚定了史玉柱升级自己技术的决心。

很快,他带着一名助手钻进深圳大学学生公寓,封闭式开发M-6402,他们把自己反锁在公寓里,开始了长达5个月的“隐居”生活。这一段时间是很辛苦的,饿了就吃没有营养的方便面,只有在吃完了方便面的情况下才会出一次门再去买方便面回来。换掉的衣服没时间洗,就凑合着轮换着穿,头发乱了,胡子长了,全然不顾,为了软件升级研发,他们已经达到了浑然忘我的境界。这时候,史玉柱满脑子都是电脑数据,他的眼里心里都只有眼前的电脑。他断绝了和外界的不必要联系,不分昼夜地与助手一起研发。甚至连中国人最看重的春节也奉献给了工作,更不用说人们都盼望的星期天或节假日了。在几个月“卧薪尝胆”般苦行僧式的生活中,他们除了睡觉,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对技术问题的思考。史玉柱如大禹治水一般,“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卑宫室……”,终于“及山川之便利”。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箱方便面的支撑下,经过150个日夜的奋斗和努力,史玉柱与他的助手终于走出封闭宿舍,“重见天日”,开发出来了功能更强大的M-6402,但是他和他的助手此时也筋疲力尽。如此艰难的“集中营式生活”,如果史玉柱没有必胜的信念,根本不可能坚持下来。认真、坚持、毅力、恒心,绝不守株待兔或者坐以待毙,这些都应该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所具备的素质。

6.研发有果,情感失落

五个月的“闭关修炼”让史玉柱成功研发出M-6402,他的兴奋程度可想而知。他第一时间要告诉的人就是自己这么长时间没有好好呵护的妻子。但是,当他满怀兴奋奔入当时位于深圳安宝大厦的临时住所时,眼前的情况让他惊呆了:屋里空无一人,连他和妻子一起购买的简易家具也都不见了。这期间发生了什么变故?史玉柱不知所措。后来,他在房间里发现妻子不辞而别时留下的一张字条,他意识到他们的婚姻恐怕已走到尽头了。

也许是史玉柱五个月没怎么与家里联系,也许是史玉柱只把精力倾注于他的事业、他的软件,也许是史玉柱不懂得生活情调,也许是史玉柱连春节这样阖家团圆的重要节日都没有放在心上,也许正应了那句“有得必有失”的老话,种种原因,最终导致了史玉柱婚姻的失败,颇有一些所谓的“英雄落寞”之感。俗话说,“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史玉柱在事业初步成功的时候,却失去了这个“伟大的女人”。

史玉柱面对空空的“家”,首先想到的是事情还能不能挽回。他转身出去,开始寻找妻子的征途。在茫茫的人海中,那张曾经如此熟悉的面孔在哪里呢?他终于找到了妻子,并进行商谈。最终,由他造成的裂缝还是无法弥补,经过半个多月的沟通,他还是没能挽回妻子的心,两个人离婚了。史玉柱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存折上的19万元全部给了妻子。

史玉柱与妻子董春兰的结缘是在安徽统计局。在史玉柱当年去深圳深造之前,他与同在一个单位的同事董春兰经人介绍结为连理。史玉柱最初到深圳创业打拼时,妻子还在老家,后来史玉柱的事业逐步做大,董春兰毅然辞掉了安徽统计局的工作,远赴深圳,给史玉柱的公司做会计,充分扮演了“贤内助”的角色。夫妻间可以说是同甘共苦,共同奋斗。但最终两人却分道扬镳,这段短暂的婚姻不得不令人惋惜。

其实,我们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史玉柱是一个事业心非常重的男人。但凡事“过犹不及”,妻子是需要呵护的,通过2007年的一期《三联生活周刊》描述的一个细节,似乎可以看出他们离婚的原因。

董春兰来到深圳期间,有次生病住进医院,要摘掉一个肾,史玉柱作为丈夫,并没有给予她应有的呵护和关心,这让董春兰十分灰心。试想,哪个女人在生病、脆弱的时候,不希望得到丈夫体贴细致的关怀?聚少离多的婚姻生活,彼此之间缺少足够的沟通,这次史玉柱甚至因为搞封闭研发连过年都忽略掉,“隐居”长达5个月之久,他们的婚姻出现问题是必然的。他们因为事业与家庭不能兼顾而产生的隔阂,也造成了不可弥补的裂缝。

史玉柱在安徽统计局时候的老领导金玉言曾经透露,在他的印象中,史玉柱是一个不太懂生活的人,结婚之后也不太管家里的事情,他在家闭门研究汉卡的时候,一连吃几天方便面也是常有之事。而当时董春兰写信给金玉言抱怨自己生病住院期间史玉柱没有好好关心过她的时候,金玉言也收到过史玉柱的来信,表示“受不了这个女人了,她冻结了我的账户”。婚姻一旦产生了裂缝,注定很难弥补。不过对于金玉言来说,他还是同情“弱者”的,尽管史玉柱在离婚的时候将存折上的钱全部给了董春兰,但是因此对董春兰所产生的伤害,什么都抚平不了。

史玉柱的成功,不能不说里面也有妻子的功劳,毕竟他离家到深圳创业的初期,妻子让他没有后顾之忧,后来更来到深圳辅助他。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又不懂生活的史玉柱一直认为,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婚姻是牢固的,从来都没能想到自己的婚姻有一天会破裂。所以在平时忙事业的时候,对这些家庭的事情甚至没有想过或是根本顾不上去想。他的不安于现状、倾注全身心去奋斗事业的性格,令他忽略了家庭的责任。

当与妻子分开之后,史玉柱找到一个地方喝醉酒并失声痛哭,他对朋友说:“这是你们最后一次看到我的眼泪。”软件升级研发成功的大喜,婚姻失败无法挽救的大悲,再加上长时间超负荷的工作,史玉柱的身心终于无法再承受,因此大病了一场。他内心的愧疚、失落更是别人无法理解的。他也曾经问别人“过得好好的,为什么要离婚?”他找不到答案。这也可能是老天对他的一个小小的警示吧,或者可以说是他人生必经的坎坷。

史玉柱后来回忆这段婚姻时,说道:“我觉得妻子应该是自己的红颜知己,她不需要多关心我,但起码得理解我。所以,我觉得我和她走在一起就是一个错误。我们彼此的想法相差太远。她是一个安于过小日子的女人,需要平静和安全感,但那个时候我显然无法满足她的需求。所以,或许对我们俩来说,离婚才是最适合的选择。”

董春兰与史玉柱离婚之后,在1995年组建了安徽正信会计师事务所,任法人代表。在她事业开始蒸蒸日上的时候,正是史玉柱遭遇人生低谷的时候。她在自己创业后,也显现出了优势,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土地估价师、注册房地产估价师等资质,并积极参政议政,自己的事业也是经营得井井有条。

经历了离婚之后,史玉柱没有再娶。这次的离婚,是他内心深处的一个痛处。此后,也没再听说过史玉柱有再娶的消息。即使在接受采访或与别人谈话时,他也绝不向人们提及自己的这次失败婚姻。在2011年4月7日,史玉柱在微博上回答一位网友关于“什么时候退休”的问题的时候,他似乎调侃一样地说:“找到老婆就退休!”有人猜测,史玉柱是太过沉迷于事业,才没有再娶,也有人猜测史玉柱可能是为了女儿才不再娶妻。但究竟为什么,也只有史玉柱心里知道。也可能是因为上天都是公平的吧,给了史玉柱极为成功的事业,而剥夺了他幸福婚姻的权利。他后来信佛也许是为了找到一种精神寄托,或是为了某些忏悔也未可知。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时间是治愈伤口最好的灵药,婚姻破裂之后的史玉柱,只能以加倍努力地工作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和减轻内心的伤痛,他把婚姻的失意全部转化成了创业的激情与能量。

7.巨人公司横空出世

如史玉柱所料,在M-6402投入市场的时候,WPS已经超越了M-6401。史玉柱这几个月的研发是明智又及时的。在完成了M-6402的研发之后,史玉柱顾不上休整一下自己,第一时间将M-6402投放市场,这时候他已经开始采用“巨人汉卡”来称呼自己的软件产品,因为“当时IBM蓝色巨人最火,我们就抄袭了巨人这个名称。”

史玉柱需要先注册巨人公司才能注册“巨人汉卡”,但是却在注册公司的过程中遇到了实际困难。最初,史玉柱是想把公司注册在深圳,因为深圳是他创业理想被激发的地方,更可以说是他的福地,但是当时的深圳工商局不批准注册使用“巨人”这两个字,无奈之下,史玉柱只好选择把公司注册到了珠海。根据百度百科的资料显示,1991年4月,史玉柱注册了一家自己的公司,名字是“珠海巨人新技术公司”,注册资金200万,员工15人。虽然注册地址是在珠海,但是一直到1992年7月以前,深圳才是巨人公司的总部。

有技术、有产品、有一定资金、公司名字又响亮,史玉柱骄傲地宣布:“IBM是国际公认的蓝色巨人,我用‘巨人’命名公司,就是要做中国的IBM,东方的巨人。”从此,史玉柱与“巨人”血脉相连。

很快,史玉柱又发现M-6402还不够完美。因为M-6402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和WPS的差距,但还是不能超越它,所以M-6402在市场上还是受到了WPS和金山汉卡的冲击。这就需要对它进行新一轮的升级。史玉柱深知自己产品的处境,因为对这个行业而言,软件产品本身都是在不断地更新换代的,并且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基于这些情况,史玉柱当机立断,决定继续投资80万元,并带着由十几个人所组成的研发团队,再次跑到深圳大学封闭研发M-6403。一个注册资本仅200万元的创业型小公司,却拿出四成资金来搞研发,可以说是一笔巨额投资了。至此,我们可以发现史玉柱的两个关心点:他对广告和技术的投入都非常重视。

经过他们一段时间的研发,终于在1991年8月,M-6403面世。这套软件与之前的M-6401和M-6402相比,在造字联想、自定词组、编辑排版等方面均有很大的提升,可以说是M-6401、M-6402的深化版。

新软件开发出来之后,史玉柱便抓紧将它投入市场。但是他的M-6403与WPS的竞争还是很激烈的,WPS仍然是他销售M-6403的一个劲敌。如何解决竞争对手的冲击呢?史玉柱经过考察市场,发现当时的软件行业还是以“广告+销售”这种比较单纯的模式为主,而忽略了渠道的重要性。于是,史玉柱抓住机会,力排众议,果断地发起了一个连锁会议,他当时承诺凡是订购10个巨人汉卡,就能够获得来参会的往返路费。这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电脑经销商200余人。事实再一次证明了史玉柱的远见卓识:在这个总投入不过几十万的会议现场,史玉柱收到了3500万元的现金支票,更由此打造出了一个全国性的销售网络。这种由史玉柱首创的现场订货销售方式,又让他大赚了一把,巨人汉卡的销量一下子超过了WPS。

1991年年底,M-6403销路一片大好,为巨人公司带来了数以千万计的收入。同时,他的公司人员也增加到了30人。M-6403诞生之后,它的净利润达竟然到了1000万元!这无疑给巨人公司注入了一股强心剂。M-6403汉卡的销售量遥遥领先,甚至比当时联想公司出产的汉卡还要畅销,这让史玉柱非常振奋。

8.怪才的“IBM”之梦

在史玉柱放出要做“中国的IBM”的豪言壮语的时候,世界范围内的计算机行业正在飞速地发展,并迅速蔓延到中国,对国内产生了影响。而我国的一些政策也在悄悄地变化,这更是为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增加了燃料。1990年,国家取消了计算机产品的进口许可证,并大幅度下调关税,促进进口,这为国内的个人计算机市场带来了新的竞争。国外电脑品牌大量涌入,这些更加先进的技术,刺激着国内电脑厂商不断革新、追赶国外的产品,并且促使了国内IT产品与世界的进一步接轨。市场经济在计算机行业中的作用开始逐步凸显。

这时候在相关计算机媒体的宣传带动下,国外市场中“DIY”电脑的理念开始被引入中国,国内市场中也出现了组装机,并逐渐普及,为大众所接受。电脑用户数量开始增多,这同时也促进了软件行业的竞争。国内对中文处理软件的需求也决定了广大软件行业广泛的研发,而金山公司研发出来的WPS更是风靡了整个90年代,在磁盘操作系统盛行的年代,一举成为中国最流行的文字处理软件,市场占有率高达90%。大多数的电脑用户对其的依赖程度极高。

而当时互联网也开始在中国发展,1994年5月15日,在法国的许榕生、在美国的樊岗和在北京的安德海通过Internet共同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互联网网站,并逐步发展起来,网络时代风暴即将席卷全球。

1991年,IBM在中国成立;1992年,微软进入中国设立代表处,三星成立中国合资企业;1994年,思科进入中国,AMD大中华区成立;1996年,索尼中国成立,惠普中国制造部门成立……1995年前后,英特尔与联想推出“万元奔腾电脑普及风暴”,从而将昔日的市场老大AST驱逐出中国市场。英特尔一下成功占领了中国绝大部分市场。

随着这些变化的发生,巨人汉卡面临的竞争相当激烈,当时的中关村已经从卖汉卡转到卖个人电脑整机了。而实达、四通、同创、柏安、八亿时空、沐泽、大亚东海、康佳、熊猫等三四十家电脑品牌也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国大地上拔地而起,这更加剧了计算机行业的残酷竞争。到了1995年,这些企业已经只剩下联想、长城、同方、方正、浪潮、紫光等不足十个品牌了。

伴随着国内计算机行业的飞速发展,巨人要想在行业中立足,当然不是只靠一句豪言壮语就能够做到的。科技、市场等因素对巨人的考验将会是残酷而无情的,在以后巨人的道路上,将会面临更多的痛苦与抉择。虽然巨人在计算机行业中的探索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模式,并在市场中占有应有的份额,但是正如邓小平倡导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对计算机行业的推动更加迅速。巨人集团在M-6402的开发过程中就已经感觉到了国内WPS对其造成的压力,因而,其实巨人集团在计算机软件中的科技竞争力是在同行业中较弱的,需要不断地创新而不是模仿。而以价格优势为主导的巨人汉卡系列,必然会遭受到更先进的技术的冲击。巨人如果要实现“东方的IBM”之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