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圆门里的市井烟火

你若有心,尘世温暖 作者:子薇 著


小圆门里的市井烟火

每次到小圆门,便会想起武汉的吉庆街,一样充满让人馋涎欲滴的烟火味。不同的是,吉庆街的规模大些,到了夜晚,以吹拉弹唱等手段卖艺挣钱、气质粗犷豪放的男人们,其中有些人还在脑后束了根“马尾巴”,显得有些不羁,还有些潇洒。小圆门里,从摊主到顾客,就外形上与吉庆街的人们相比,显然要拘谨些,但吃相是一样的——狼吞虎咽,酣畅淋漓。到了夏日,汗流浃背,却依然故我,欲罢不能。

小圆门是一条斜向穿越的巷子,巷子的两头,一头对着黄山西路,一头对着劳动路。据说芜湖十大名小吃,有一样便是小圆门的藕稀饭,可我近几年在其中来回穿梭过无数回,却不曾见过。

小圆门的名字,究竟是怎样的来历,我不清楚。似乎是去年抑或是前年,这条巷子在劳动路的出口确乎有一个圆形的门,门的四周刷着天蓝色的涂料,看上去有那么一些艺术气息,尽管它已经很老旧了。大约因为老旧,门被拆除了,原本“躲进小楼成一筒”的巷子,豁然洞开地面对着劳动路,“琵琶半遮面”的含蓄荡然无存。连同着荡然无存的,还有门口那家原本经营烤烧饼的摊子。倒是它对面这家卖水果的,依然淡定地摆在那里,无论春秋,不问冬夏,只是,在不同的时节,摊位上的水果便一样样地改换了面容。

巷子的两侧是楼房,贴着楼房墙壁搭盖的棚子便组成了一间间店面。搭盖得讲究点的,自成简易餐馆;搭盖得马虎点的,类似于街头的临时排档。出售的食品,各有各的花样,各有各的风采,从主食到面点,从大菜到小吃,可谓琳琅满目,不说将芜湖的美食一网打尽,也网罗了近半壁江山。从劳动路上拐进去,各种食物的香味,是劈面扑过来的。走进各家摊点的多是年轻人——成群结队的女孩子、呼朋引伴的小伙子,也有手挽手卿卿我我的亲密恋人。

我从这条巷子里拎回家频率颇高的食物有两样,其中一样是烤鸭。卖烤鸭的是个瘦长的男人,三四十岁吧,动作爽利干净,我每次买半只烤鸭,只消片刻工夫,鸭子上的肉连同皮,便被一小块一小块地片下来,放进了食盒,剩下来的骨头被剁成段,放进食品袋,男人将食盒和盛着鸭骨头的袋子放进一只稍大的食品袋,再往里依次丢进已经简单包装好的大葱、酱、春卷皮,袋口一系,递至我手上,他再将右手套上塑料袋放钱找零,然后,脱下塑料袋,继续他的下一单生意。从摊子摆出来到烤鸭卖完,摊主少有停歇的时候,顾客是络绎不绝的。

另一样是酥烧饼。那家的烧饼,有两种口味,一种甜,一种咸,烧饼上洒满了芝麻。铺子里一直不停歇地做着,我们买到手的总是刚出炉的、带着温度的烧饼,香味浓郁袭人。好些个从远处赶来的顾客,跟摊主一报数,都是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地买,一个个烧饼被整齐地码放在硕大的食品袋里,小山似的。我站在那里等着摊主给我装烧饼时,偶尔会有麻雀跑过来,见了人也不躲,兀自逍遥着,走几下跳几下,我故意跺跺脚,它便试探性地扇下翅膀,瞬时又落在我的脚前,姿态敦厚,又似顽皮的孩子。

买完这两样,往前走几步,便是菜摊了,有鱼有肉,还有各色时蔬。在蔬菜摊上称一块冬瓜,那是用来和烤鸭骨头一起炖汤的。出巷时,有一左一右两个岔口,从右边的岔口走过去,便是申元街。申元街两侧的女贞树,一棵挨一棵地挺立着,细碎的花儿越过枝叶,站上最惹眼的位置,云朵似的堆积着。前阵子呈米白色,这两天再看,多半成了朱红色,远远看去,半树碎玉,半树珊瑚,袅袅香芬,撵着人跑。女贞树的花,从姿容到香味,都是温和柔美的,没有飞扬跋扈的蛮横霸气,与小圆门里的各色美食一样,内敛,不事张扬。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