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推荐序]

向美而生 作者:李菁 著


[推荐序]

夏日晨间清凉,檐下读《王维集》,那些句子着实可喜: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积雨辋川庄作》)

“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书事》)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终南别业》)

南面青山乳岚游走,远处稻禾青碧连绵,忽然想起还欠着远方友人李菁一篇短序,于是掩卷,泡茶,打开电脑。待到读罢她一卷《向美而生》书稿,便不由得心驰迢迢,被其光影与文字间的美意所缭绕。

李菁生活之地,是在湘西。初识李菁,也是在湘西作家九妹的新书发布会上。湘西好地方,文气盛,人情真,又有一股子的幽深与神秘在。那次聚会,鸿儒满座,在我则多为初见,本性不善交游,便闲坐饮茶。见到李菁时,她一袭长裙,自带文艺气息;容貌姣好,开口声音灵稚,这是直接的印象。朋友介绍说她原是高校教师,后来辞职,在一个古镇悠然地过起自家日子。可以勇敢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之人,我素来敬佩,由是更添了一分印象,这是匆匆的一面。

后关注到李菁,是因她常在朋友圈里晒出的照片。知道她写得一手温婉的文字之外,又拍得一手好照片。时下科技当道,摄影之术几乎已消弭任何门槛,人手一机,照片唾手可得。然因其得来容易,亦少有人以珍重之心对待。久而久之,拍照成为一个下意识的生理冲动;且拍照成瘾,凡行旅、聚会、品饮、观展,莫不一拍为快。镜头取代人眼,成为观看途径与方式,殊不知,当透过屏幕或镜头观看时,人与对象的距离已然发生根本改变。又因拍摄之便利,拍了删,删了拍,拍照之行为早已与艺术背道而驰。

由此观看李菁的摄影,益加显出难得。模特是认真的,拍摄者是郑重的,构图是深思过的,意境是营造过的,且后期、配文,无一不是认真对待。因之,李菁的镜头下,都有一分独到的美,那便是拍摄者自身的投射,即李菁自己精神世界对外部的观照与载体。

李菁说,她初次举起相机,是在2013年春。彼时起,她开始关注身边美好事物,并用摄影的方式留取。这一本书,便是收录她从初拿相机至今所创作的优秀作品。在此书中,有许多美好的女子,有一些安稳的爱情,有行旅途中遇见的人与事、光与影。这是作者对这些事物的观察与注目。她心有所喜,按下快门。她对一朵花微笑,对一羽昆虫行注目礼,这是平等心,是欢喜心。万物有灵,你我同在一个时空相遇,便是机缘。在此书中,最动人者,莫过于她为自己父母所拍摄的照片。岁月流逝,而爱可以穿越时光,永远呈现最美的模样。

“那些看尽世间美景的人,定是比常人走了更多艰辛的路,且内心存着爱力。一个生命拥有充满热爱的灵魂,她的内在必定具备着热爱的品质。”如此甚好,因热爱而出发之人,必将行得更远。

李菁是生活在美之中的,美便是她的雨水与空气。她在此书中又写到自己的爱情——“他是北京人,因为爱我,他愿意离开故乡北京,陪我在湘西浦市古镇安家生活;他是环球旅行家,独自去过一百个国家,因为爱我,将不再独自远行,陪着我在僻静美丽的湘西浦市古镇一起打理‘遇见美宿’……”这是多好的事。爱美之人,万物必以美报之。人与人的相遇,都是因了相同的气韵与呼吸。这个用文字、光影来写诗的女子,最终是把自己的生活,过成了一首诗。

中国古人,从来不把艺术与生活截然分开。他们在后花园里坐下,读书,写字,弹琴,听曲;他们在草木间穿行,叠石,弄蒲,吟啸,饮酒,这都是生活,又都是艺术。所有的这些生活细节,哪怕是日常的劳作,不过只是他们整个艺术世界的一种外在形式而已。一个向美而生的人,他便是他,他的生活,便是他所有的亦是唯一的艺术。

在我看来,李菁的艺术与生活,亦是此种“美”的统一体。

愿她一路,愈行愈美。

周华诚

作家,独立出版人

二〇一八年八月五日,杭州,稻米书房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