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豳风·七月

啸天说诗一:大风起兮云飞扬 作者:周啸天 著


豳风·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曰举趾。同我妇子,馌yè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huān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戕。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jú,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萚tuò。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豵,献豜于公。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六月食郁及薁yù,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shū,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tóng穋lù,禾麻菽麦。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昼尔于茅,宵尔索。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豳地今属陕西,原是周人祖先公刘开发的地方,周平王东迁以后,这个地方归秦所有。故豳风七篇,都是西周时代的作品。《七月》是一首四时田园纪事长诗,它反映了当时奴隶们一年到头的繁重劳动和苦寒生活。诗共八章,章各十一句,共八十八句,是国风中最长的诗篇。

全诗各章基本上按季节月份先后,杂叙农时农事。西周人兼用夏历和周历,诗中凡提到月,皆属夏历;提到几之日,则属周历,一之日即周历的一月,相当于夏历十一月,二之日相当于十二月,三之日相当于一月,四之日相当于二月。此外还有一处提到蚕月,是夏历三月。

第一章从岁寒授衣写到春耕生产。流火,指火星渐向西下行,是暑退将寒的时候。诗人由此想到天寒授衣之事。20世纪70年代出土的秦简,有对奴隶发放夏衣、冬衣的条文——这并非出于仁慈,而是基于一个简单事实——奴隶都是奴隶主的私产、会说话的牲口。授衣的时间正是九到十一月,可与此诗参证。下面就说,十一月寒风呼啸,十二月寒风凛冽,有时寒衣没发下来,就难免有“无衣无褐,何以卒岁”的啼饥号寒之声。正月开始整治农具,二月就抬脚下田;妇女儿童就往田里送饭,奴隶们干活卖力,监工露出了笑脸。

二章就从春日即夏历三月说起(首二句重复第一章不计),专讲女奴从事蚕桑劳动的情况。春天气候暖和(载阳),黄莺开始婉转啼鸣。于是女奴们沿着小路(微行),去采柔嫩的桑叶。女奴们还得采集蘩草(白蒿)来饲幼蚕,春天白昼变长,蘩草采了很多(祁祁),但女奴的心里充满忧伤——关于为什么忧伤,旧注解释得很乱,今人多从郭沫若说“怕是有公子们把她们带回家去”。但既“为公子裳”,可见是公子家奴,怎么还怕与“公子同归”呢?按照情理,贵族公子看上女奴,大可不必到田野去掳;公子属意女奴,在女奴也不必是伤悲之事。清人姚际恒以为公子是指豳公的女公子(《诗经通论》),极是。在奴隶社会里,奴隶主的女儿出嫁是以女奴为陪嫁的,这些女奴将被迫远离其父母,为她们的不幸感到悲伤,所以干活时显得心事重重。

三章从蚕桑劳动说到布帛衣料的制作。开头基本上还是重复前两章,只是为了换韵,第二句作“八月萑苇”。同时,也就从八月收割芦苇用作来年蚕箔,而想到下年开春蚕桑之事——条桑是修剪桑枝,“取彼斧戕,以伐远扬;猗(牵引)彼女桑(嫩小桑枝)”是具体操作情况。再写七月伯劳鸟叫,回到八月,写织布染色,衣料颜色有黑有黄,而红色的衣料特别漂亮,好给小姐制作嫁妆。这与上章末尾适成呼应,是继续写女奴的纺绩缝纫劳动。

四章首以四月,承前章八月写秋收以后的狩猎活动。先叙四、五月的物候——王瓜结子,知了长鸣,只是表明时序的流逝。八月收获完毕,十月开始落叶,十一月开始狩猎(于貉),以珍贵的狐皮为女公子准备嫁妆。十二月聚会(其同),继续打大猎。小兽归私,大兽归公。

五章首以五月,写修缮破屋,准备过冬。前六句为闲中生色的笔墨,着眼于昆虫之微,插说时序流逝时的物候变化。斯螽,蝗虫类;莎鸡,纺织娘,此二虫略写。七月以下,皆写蟋蟀。通过其叫声由田野——屋檐——房间——床下的迁移,表示出天气的渐寒,可以说是极细致有趣的生活观察。于是阻塞室内洞穴(穹窒),以烟熏杀老鼠:堵起北面窗子(塞向),用泥涂涂门缝(墐户)。以下用叹息的口气说:可怜我妻儿老小,在此年关将近时候,就住进这样的房子。

六章则首以六月,写奴隶们除了农桑田猎之处还有许多杂务要做。如摘果子,煮豆子,酿酒,采瓜,摘葫芦,收麻子,等等。而奴隶们自己过的日子则是“采荼薪樗,食我农夫”——即吃苦菜、烧臭椿木凑合凑合。

七章写庄稼收打归仓后,还要到奴隶主家里服劳役,然后急急忙忙修理自己的破茅草棚,又要说到田间播百谷的话了。一年忙到头,也没个喘息的机会。

八章写当时一年一度的宴饮、祭祀活动。其准备工作从十二月的储冰保鲜做起,二月举行“早”祭,年终还有大的祭祀和宴饮活动,大家这时齐上公堂,去祝福贵族老爷“万寿无疆”。

关于此诗的作者,清人方玉润说:“《七月》一篇所言皆农桑稼穑之事,非躬亲陇亩久于其道者,不能言之亲切有味也如是。”(《诗经原始》)近人陆侃如说:“《七月》是描写农家生活的。我们知道周民族是务农的民族,豳又是他们的发祥地,故这些也带着农业的地方色彩。我推测这位作者大约是西周中叶一个无名氏,他大约是一个受过文学训练的农家子。”(《中国诗史》)

《七月》就像奴隶主庄园一年的纪事长编,其间包括每月的虫鸟的情况、草木的荣实、作物的生长过程和奴隶的作息状况,“天时、人事、政令、教养之道,无所不赅”(《诗义会通》)。但最基本的事实是,自正月至十二月,根本没有安逸休闲之一日,劳动时间之长,劳动强度之大,几至无以复加。但奴隶一年到头辛勤劳动的成果大部分被奴隶主占有,奴隶主冬裘夏葛,好酒好肉;而奴隶们则采荼薪樗,不免乎啼饥号寒。阶级对比是非常鲜明的。诗人对稼穑农耕之事和奴隶生活的熟悉程度令人惊讶,全诗好像是一位老年奴隶对人拉家常,絮絮叨叨,巨细无遗,虽不着愤怒情绪,但事实摆得十分清楚。透露了奴隶们初步的觉醒。此外,此诗还反映了当时生产斗争、科技水平,诸如天文、历法、物候、农艺、纺绩、酿造、保鲜等方面的内容,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

《七月》在形式上是反反复复,逐月叙事,内容丰富,多姿多彩。“今玩其辞,有朴拙处,有疏落处,有风华处,有典核处,有萧散处,有精致处,有凄婉处,有山野处,有真诚处,有华贵处,有悠扬处,有庄重处。无体不备,有美必臻。晋唐后,陶谢王孟韦柳田家诸诗,从未见此境界。”(方玉润《诗经原始》)

诗人已留心景物描写与人物心情相配合的问题。诗中有一连串的物候描写以表现节令的交替,充满了自然风光和浓郁的乡土气息。第二章先描绘春日转暖、黄莺歌唱的令人愉快的情景,然后在这个背景上写女奴的伤心事,就有“以乐景写哀”的反衬作用。第五章借对候虫动态的细致勾画,寥寥几笔,“无寒字,而寒气逼人”(姚际恒),从而烘托出奴隶的忧心,手法也是很高明的。

诗人还注意到正笔和闲文的配合运用。清人王闿运说:“‘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写桑径如画;‘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寓颂祷于叙事,如天衣无缝;‘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等句,叙事运典,只于闲文。”(《湘绮楼说诗》八)所谓正笔,是指诗中关于衣食劳作的叙说;所谓闲文,则是诗中那些关于物候变化的描写。正笔表现主旨,当然必不可少;而闲文在诗中,除了写景,还往往起到时间上的衔接作用,把各个活动空间连接起来,使人读全诗有如展阅风俗画长卷,百看而不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