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 之一

至性仓央·至情纳兰 作者:郭航远


前言 之一

一个不认识源头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

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

一个不懂得感恩和反思、不懂得情感和温度的人是没有未来的。

所以,我一直建议我们的年轻人多去读一些有情感、有温度、有信仰的东西。因为这些东西可增加正向、正势、正能量,可以使躁动不安的内心平静下来,可以使快节奏的生活慢点下来。

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科学和技术,更需要信仰和情感。

仓央嘉措的诗和纳兰容若的词,值得一读,值得细细品味。我们可以忽视他们那个时代的凄凉和无奈,但要保存他们的那一份心情和执着。因为我们每个普通人,做牛做马,万般无奈,常常身不由己,虽心有不甘,但每日依旧重复着琐屑之事。所以,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要有一种龙马精神,必须要有一种孺子牛之魂。

一个是仓央,一个是纳兰,他们两个是三百年前拥有绝世才华的文人墨客,也是重情重义、“清凉孤绝”的弱小生命。

人已故去,但他们那些隽永的诗词永远在世间静静地流淌,被那些有缘的人,一次次记起,一次次感动,又一次次传颂。

在他们各自的寂寞与悲伤中,因为世间那份最深情、最本心的爱,使得他们的世界变得温暖;也是因为这份温暖,使得他们的生命并不那么苍白。

他们在各自的生命中用最纯真的天性、最纯真的初心,谱写了一首首融入灵魂和骨髓的诗词。

他们虽然有不同的命运,却有着同样的诗性和词魂,有着同样的真实与纯净。三百年后的我们,也因为他们的这一份真诚而感动不已、感叹不已。

一个生命,若有真爱,若有真情,便不再苍白。

性情中人,就是至真至善至美之人,就是人间之极品。

性情中人,有情有义,重情重义,感情充沛深厚,举止率性而为,道义爱憎分明。

性情中人,应该是忠于内心感受的人,是感情丰富、情感大于理智的人,是能够义无反顾的人,是敢爱敢恨、爱恨分明的人,但有时也是一个不合时宜的人。

在现今这个越来越复杂的社会上,在物欲压抑人性的潮流中,能凸显其真实本性、真诚而感情丰富的人,就显得特别稀有。

人的内心是多么的难以把握,所以说,性情中人就是一种感觉,是一种变化不定的感觉。

性情中人不必定是一个有温度的人,而这种温度就是情感。

一个有温度的人,心态阳光,有光度;

一个有温度的人,生活热情,有热度;

一个有温度的人,保持自信,有信度;

一个有温度的人,微笑生活,有笑度;

一个有温度的人,宽容他人,有宽度。

仓央的情诗是一颗滴血的佛心。他短暂的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充满了坎坷与意外。既有宗教的神圣,又有政治的诡谲;既有命运的多舛,更有爱情的凄美。

纳兰的《饮水集》,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鱼,安知鱼之悲?一切的一切,终归于冷暖自知。

这两个人间多情郎,一个“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另一个“看尽一帘红雨,为谁轻系花铃”。

一个为恋人谱唱不朽的情歌,另一个为爱妻写下传世的清词。

一个被命运选为活佛,另一个却因为内心的痛苦,“曾染戒香消俗念,莫又多情”。

他们诗词的字里行间,都诉说着薄情绝情的话,骨子里却充溢着多情和痴情。这样的矛盾与挣扎交融,这样的甜蜜和凄苦交织,正是他们的诗词能够穿越三百年的时光,抵达我们内心深处的真正原因。

“转山转水转佛塔”,仓央一生一世的暗恋,注定是一个无望的结局;“一生一代一双人”,纳兰用情真意切,传承了人间少有的绝唱。

曲折多舛的命运,是滋养诗词最好的土壤。“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李煜如此,“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的顾城亦是如此。

韶华易逝,烟花易冷;

翻手仓央,覆手纳兰。

一样的结局,不一样的过程;一样的痴情,不一样的人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因本书是于静寂入定之时,利用零碎时间,在手机备忘录上用指尖书写完成的,所以,常常是一边手酸痛,一边心滴血;一边身疲惫,一边泪满眶。但面对这两位心仪的才子,我心依然,一往情深,无怨无悔。纵有千百个理由想放弃,我想,一定也有亿万个理由让我再坚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