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放下,给心灵松松绑
放下是人生的大智慧。学会放下,心才能够放松,也才能够抓住真正属于自己的快乐和幸福。
很多人都知道,学会放下是一种智慧,是一种洒脱和幸福。但是要想做到放下,却非常难。很早我就明白这个道理,但每次需要放下时,却感觉到无比沉重。因为心境并没有达到,也没有真正明白放下的含义,所以无法体会到放下的滋味。
我知道,要真正放下,需要有丰富的经历才能做到。然而生活中种种压力让人的内心变得无比复杂,很难做到放下,更不能体会到放下的乐趣,也没有快乐可言。所以每当面对抉择的时候,我总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沉浸在忧郁和悲伤之中。仿佛任何一件事都能轻易伤害到我,好像所有的一切都变得格外刺眼。因为我不懂得放下。
后来,我明白了:放下并不等于放弃。放弃是内心懦弱的表现,是因绝望而不得不做的举动。但放下不一样,很多东西其实可以拥有也可以不拥有,然而这并不是说它们可有可无,相反是一种心态上的变化。恰恰相反,很多时候明明放弃了,可心有不甘,认为自己还可以做得更好,对所做的事仍心存着期望,指望会有更好的结局出现。这不是放下,而是一种逃避,是一种无畏的执着,到头来累的苦的也只是自己。
那么,怎样才能算是放下呢?这要从“放下”的本意出发,才能窥见端倪。在辞海中,“放下”有两种解释,一是把握着和提着的东西从高处转移到低处,另一种则是将事情搁置下来,停止进行。放下的字面意义,转移之后便算一种放下,不再因此而挂念,因为东西在手里的过程已经完成。往深处讲,放下是处理事情的一种方法。对于难处理的事情,要懂得搁置,不要认为:只要一头往里钻,就一定能解决,其实有时候需要停下来,想一下究竟是怎么回事。这就是所谓的“柳暗花明又一村”吧。如果一味地往前冲,自然难以窥见事情本来的面目,解决的方法更无从谈起。
后来,我又了解到“放下”还是一种高深的佛教教义,它最早出现在《五灯会元》中,其中有一段与佛陀相关的故事。故事说的是,佛陀有一次讲经时,有一个人双手分别拿着梧桐和合欢花,希望通过这种方法来供养佛陀。当他走到佛陀面前时,佛陀示意他放下,他先放下了左手的花,佛陀又示意他放下,于是他放下了右手的花。而当佛陀再次示意他放下时,他手中已经没有东西了。于是他不解地问:“我已经两手空空,还需要放下什么?”
这个故事中“放下”的道理,不是嘴能说得清楚的,它需要我们用心去感悟,有时候手中拥有的是一种羁绊,心中所拥有的同样也是一种羁绊,放下手中的花自然会让身体轻松一些,但心中的花如果不放下,那羁绊伴随着你。你就无法说自己已经真正放下,更不能说自己真的两手空空。
佛陀教我们放下,并不仅仅只是放下手中的花,而是放下牵绊,放下愚昧,从而放下烦恼。这不是一种消极的态度,不是一种放弃,而是内心深处的洗涤和灵魂的净化的过程。人的思想中总是会执着于一些事和一些物,有着芸芸众生的俗气。如果只是一味地追逐,心里就会产生很多很多的负累;如果一味地前进,认为只有向前迈出才能抵达成功的彼岸,心里就会产生越来越多的情绪,最终会让人疲惫不堪,一旦爆发出来,定然会产生非常可怕的后果。
放下,还是一种实用的智慧,古往今来有很多名人因为放下而获得了成功,比如,东汉末年的神医华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据说,华佗因为医术高超,在民间赢得很高的声望,甚至引起了朝廷的注意。朝廷希望华佗能在朝做官,并给了华佗名门贵族才有的“举孝廉”称号。身为平民,能获得这样的称号,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
乡亲们知道华佗被封为举孝廉后,既高兴又忧愁,高兴的是华佗可以去朝廷做官了,光宗耀祖;可忧愁的是华佗做官以后,就没有人给乡亲看病了。一转眼好几天过去了,华佗并没有离开的意思。
“难道这个消息是假的?”有人忍不住问华佗。
“当然是真的,只是我拒绝了。举孝廉对那些纨绔子弟来说也许是当官的一个台阶,但是对于我来说,并没有实质性的意义,远没有我在这里为人们治病来得更有意义。”华佗说。
这件事过去了很多年后,朝廷又一次征召华佗做官,这次不是举孝廉,而是正式的朝廷官员。都城洛阳太尉府发下征辟,只要是被应征的,到了太尉府就可以做官。
“这次你没有理由拒绝了吧!”有人说,“这可是真正的官,你会有府邸,有奴仆和家丁,要什么有什么,可以说是有权有势。”
“是啊,这可不是个小官。你吃了这么多年的苦,替村里人看了这么久的病,也是时候享受一下啦!”还有人说。
“对啊,答应了吧。我记得你父亲临终前就希望你有一天能做官,为华家光耀门楣。现在机会来了,你可别让他失望啊!”
乡亲们十分感谢华佗在这些年里的大恩大德,所以真心希望他能去做官,享享清福,于是纷纷去劝说华佗。但华佗却说:“谢谢大家的好意。这个官,我还是不打算做,因为我不适合做官。我最擅长的是医术,救死扶伤,而不是周旋于官场。如果我真去了,相当于在官场多一个庸才,而民间却少了一名良医。这是非常可悲的事。至于光宗耀祖,做官哪有多救几条性命来得更有意义,更对得起华家的列祖列宗呢?”
华佗再一次拒绝做官,他坚持做一名医者,把所有的心思花在医术的钻研上,最终成为一代神医。华佗是一个真正懂得放下的人,他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清楚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对他而言,世间再没有什么比医术更有意义。于是当做官这样的好事出现在他面前时,能一而再再而三地拒绝。在他心里根本就没有做官这个念头,因为他早已放下。
事实上,人拥有得越多,烦恼就会跟着多起来。人生的烦恼都源于难以真正放下,缺乏坦然的心态,最终在旅途中背着一个又一个沉重的包袱。试想,包袱越来越重,越来越重,行走就会越来越难,生活也越来越累,又何来真正的快乐可言呢?
万事万物都随世界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却想将它牢牢地握在手中,让它永远不变。这自然是难以办到的,也不会有人真正做到。所以,人要学会放下,给心灵松松绑,不能让那些条条框框把自己绷得太紧。放下,不仅是一种解脱,更是一种智慧和清醒。
灵魂心语
凡是大智大慧的人,会选择放下心中的执念,不让它成为心灵的负累,所以他们生活得非常快乐。同样,我们也可以做到,适时清理自己的内心,放下那些不需要的负累,那么快乐就会如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