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汴河亭

啸天说诗四:此情可待成追忆 作者:周啸天 著


汴河亭

广陵花盛帝东游,先劈昆仑一派流。

百二禁兵辞象阙,三千宫女下龙舟。

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

四海义师归有道,迷楼还似景阳楼。

这是一首咏怀古迹之作,当作于作者南游途经汴河时。隋炀帝时,发河南淮北诸郡民众,开掘了名为通济渠的大运河,运河主干在汴水一段,后世习惯上称通济渠为汴河。隋炀帝时河滨筑行宫,“汴河亭”当为隋宫附近之驿亭。

“广陵花盛帝东游”二句,写隋炀帝开大运河之事。大运河日后当然是有利于漕运的伟大工程,可惜隋炀帝开掘运河的目的是为了下扬州(古称广陵)赏花。“先劈昆仑一派流”,是说开掘运河工程非同寻常,须截流黄河,耗资巨大。“昆仑一派流”指黄河,因为旧说黄河发源于昆仑山。一“劈”字极具张力,使黄河分流,有人定胜天的气概。但依据传统风水观念,这种胆大包天的做法,极可能挖断龙脉,事关王朝的兴衰。所以两句看似夸赞,实是微词。

“百二禁兵辞象阙”二句,写运河竣工后,隋炀帝随行队伍规模之大。“百二”指山河险要,守兵以二当百,因地利也。语出《史记·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百二禁兵”,谓禁兵本是虎旅;“辞象阙(象阙为宫门外成对的石阙)”,却调出京城,扈驾随行。京城不要人看守吗?“三千宫女下龙舟”,据《隋书·炀帝纪》:大业元年(605)三月“庚申,遣黄门侍郎王弘、上仪同、于士澄往江南采木造龙舟、凤帽、黄龙、赤舰、楼船等数万艘。”打造这样多的豪船,耗资多少;随行这样多的宫人,用度多少,隋炀帝想过吗?大概是皇帝身边围绕着众多佞臣,整日灌输天下太平、及时行乐的迷魂汤,完全没有居安思危的观念,才会有如此昏庸之举。

“凝云鼓震星辰动”二句,接着写隋炀帝出巡声势浩大,惊天动地。上句写鼓声震天,云为之不流,星辰为之动摇;下句“拂浪旗开日月浮”,写运河上彩旗招展,夜以继日,日影、月影在浪涛中涌动。清初金圣叹评:“此诗三四五六,言彼隋炀帝者。只因小小题目,做起大大文章。如何小小题目?不过止为‘广陵花盛’是也。如何大大文章?此河一开之后,且举全隋所有百二禁兵、三千宫女,一夜启行,空国尽下。真乃天摇地动,不但鬼哭神号也。”从次句“先劈昆仑一派流”到此,诗句都写得非常气派,越是显得气派,越是反衬得隋亡结局的可悲。正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

“四海义师归有道”二句,总结隋亡的历史教训,乃是未吸取前朝兴亡的教训。两句在全诗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四海义师”指隋末农民起义和天下反隋的义军,“归有道”指归顺于李渊、李世民父子。此句之妙,在于“四海义师”与上文“百二禁兵”相照应,上文说倾巢出动,下文则说乘虚而入,使隋文帝所创立的一统天下,迅速易帜于李唐王朝。“迷楼还似景阳楼”,句中迭字妙。“迷楼”为隋炀帝所造,建构之复杂有似迷宫,杨广亲自命名:“虽真仙游其中,亦当自迷也,可目之曰‘迷楼’。”“景阳楼”为陈后主所建,在今南京玄武湖畔,殿下有胭脂井。陈朝灭于隋朝,陈后主与宠妃张丽华投井中未死,为隋兵所执,后世称“辱井”。“还似”二字的意味是,想不到隋朝又步了陈朝的后尘。唐太宗李世民记住了历史的教训,他有句名言即“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并经常与大臣讨论隋亡的历史教训,最后开创了贞观之治。作者称之“有道”,也是实事求是。

清人毛张健评此诗:“中两联实写汴河。起句先点‘广陵’,以著凿汴河之故。末以‘迷楼’相应,天然结构。”(《唐体馀编》)顺便说,此诗中间两联的对仗,略有不足之处,就是每联上下句距离没有拉开即意思比较相近,对仗虽工却不入妙。较之杜甫、李商隐等七律圣手的属对,在艺术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