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亭送别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这是一首送别诗,作于宣州(今安徽宣城市)。谢亭一称谢公亭,本为宣城北楼,南齐诗人谢朓为宣州太守时,曾于此楼送别友人范云。李白有《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唐代送别诗第一等名篇。而作者写的这首七言绝句,也是脍炙人口的名作,诗中情景,能够使人联想到李白另一送别的名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不同的是,李白诗写的是春天送别,景色生机蓬勃,全诗充满一种神往之情。而此诗写的是秋天送别,又全写别后之情。“劳歌一曲”当是饯宴所唱,或是舟子所唱,“解行舟”就是送别。“劳歌”常见于唐诗(骆宾王《送吴七游蜀》:“劳歌徒欲奏”),意同于骊歌、离歌。说“劳歌”得名于劳劳亭,是想当然的说法。盖楚歌即有“劳商”,游国恩以为与“离骚”为一音转,是更早的依据。“红叶青山水急流”,是江上秋景,同时已有“孤帆远影碧空尽”之意。所以这两句就是目送了。
“日暮酒醒人已远”二句,抒写送别之后,作者独下西楼(指楼的西面,“西”字为调声所需)的惆怅之情。“人已远”三字紧承前二句的目送。“日暮酒醒”与“劳歌一曲”形成对照,有无尽低回流连之意。“满天风雨”与“红叶青山”形成对照,写出秋日气候变化,又吻合送者的心境,是抒情气氛的烘托。“下西楼”是独下西楼,与先前送行双方同上酒家,形成强烈的反差,作者不直抒别情,而是一种失落惆怅之情,见于言外。一个“醒”字,最见难堪。唐人送别诗,从王维《渭城曲》始,多从行人的不堪着想,遂为现成思路,而此诗“此独舍却行子,写居人之思(即写送者的不堪),立意既新,调复清逸,堪与盛唐争雄”(《汇编唐诗十集》引语)。
这是迥然有别的一种情调。春日送别,秋日送别,事或出于偶然。但诗中表现的气象,与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迥乎不同,此事关乎时序,又不尽出于偶然了。此诗情调虽然衰飒,“红叶青山”的江景,却是美丽的可爱的,是所谓以“乐景写哀”,有反衬的作用;同时又使诗中的感伤,得到美的包装,从而具有审美价值。《历代诗法》评:“中晚唐人送别截句最多,无不尽态极妍;而不事尖巧,浑成一气,应推此为巨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