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中国鼠年

朱棣文:捕捉原子的诺贝尔奖得主 作者:李剑君


三、中国鼠年

1948年,这是中国传统上的鼠年。这年的2月28日,在美国密苏里州最大的城市圣路易斯市(St. Louis)的一幢极其普通的房子里,传出了一声婴儿的啼哭。婴儿的哭声格外响亮,他的到来,给时任华盛顿大学化学工程教授的朱汝瑾及妻子李静贞带来新的喜悦,因为至此他们已是两个男孩子的爸爸妈妈了。当时这对年轻的中国夫妇怎么也想不到,就是这个大眼睛的漂亮小男孩,会在半个世纪后,给他们捧回了一个诺贝尔奖章。

密苏里州地处美国中心,在向西部大批进军的年代,人们称这里为通往“西部的大门”。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就诞生在这块土地。1965年建成的坐落于城市中心区的萨尔南拱门,高达192米,这座雄伟壮观的不锈钢抛物线形建筑物是开发西部的纪念,象征该市是向西部进发的门户。密苏里州境内流淌着密西西比河和密苏里河,美丽的山楂花是它的州花,州内有世界上最大的奶制品中心。密苏里州的州名源于印第安语,意思是“大独木舟的主人”。刚刚诞生的这个小男孩,后来真的应验了印第安语,他真的成为“大独木舟的主人”,不过这个“大独木舟”却是“激光冷却”与“捕陷原子”,因为小男孩后来在这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始建于1822年的圣路易斯市,是以法国国王路易九世的名字命名的。它是密西西比河畔重要的工业城市和水陆交通枢纽,是仅次于底特律的美国第二大汽车制造中心。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在此设有工厂。麦克唐纳-道格拉斯飞机制造公司的总部设在这里。世界上首先登上月球的宇宙飞船在这里制造……朱家的这个小男孩就是在这样一座工业化的城市里诞生的。

父母给小男孩起了个中国名字——朱棣文,他的英文名字是“Steven Chu”。小时候的朱棣文活泼好动,他没有一刻闲着的时候,很淘气,家里的沙发,他爬上爬下,但他天资聪颖,酷爱读书,从小就有很强的动手能力,父母也总是鼓励他们三兄弟动手去摆弄“实验”。这种作法与中国的父母不同,中国的父母总是要求子女学好书本,不让孩子去做飞机模型和摆弄机械之类的事,看见孩子摆弄自行车,钟表、钢笔什么的,多半不会鼓励而会说:“哎呀!快去写作业读书吧。”因此,中国的小孩动手做东西的机会很少,导致中国学生物理理论学得好,但实验就差一些。而在美国,孩子们动手做东西总是受到鼓励的。回忆起父母的教育方法,朱棣文认为“动手与不动手实际上是一种文化上的差异”。朱棣文主张5 10岁的孩子要学会动手做些东西,这对孩子们将来的发展会大有好处,因为动手先要动脑筋,所以这是一件好事,而不是一件丢脸的事。

童年的朱棣文有着丰富的想像力,头脑中的点子一个接着一个。他喜欢将软肥皂捏成各种动物形状,捏得很形象,连大人看到也感到惊奇。稍大一点,刚刚结束幼儿园的生活,他又对制作塑料模型飞机和军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用小刀在木头上雕刻飞机、军舰等他感兴趣的玩意儿。他那双灵巧的小手制作出了一架架的“飞机”和一艘艘的“军舰”,客厅里到处摆放着他的杰作。

他也喜欢做一些纸模型、纸飞机、纸火箭,也喜欢玩化学游戏,做炸弹等。

到了小学四年级,朱棣文已经成为一名“合格的”安装工了。他喜欢动手做一些组合、操作的事情。他喜欢用自己的双手去搞“建设”,喜欢机械的东西,喜欢动手去做各种想像中玩具。他经常花费许多时间来建造一些毫无目的性的装置,把一大堆零件组装在一起,做成一个他也不知为何物的大东西。他的房间里,堆满了他乱丢的金属“大梁”和小螺钉、小螺母,一些未完成的“巨大建筑”也躺在地毯上。

有一次过圣诞节,朱棣文得到了一套飞机或船之类的模型东西,他要将它们放在一起,就向父母要了一些小螺丝钉和铁丝等东西,他要重新建造一条船或一架飞机。在这一点上,他与两个兄弟是不一样的,他的两个兄弟似乎并不喜欢这样的玩法。而父母对他的爱好很支持,他们说:“行,你想要做这些事,我们就为你买这样的玩具。”朱棣文很喜欢玩积木,除了建房子外,他跟一般小孩不一样的是,会到库房找零件,将玩具改装成机器人,改装的过程中,让他的机械、物理常识更加丰富。对于这种玩法,朱棣文说:“更重要的是,我养成了自己动手做的习惯,也让我的双手更灵巧。”“我花了许多时间用来制作一些无明确用途的器具。在我房间的地毯上,经常散乱地摆放着数以百计的金属‘梁’和小螺母、小螺杆,它们是我尚未完成的半成品……”

通情达理的母亲允许朱棣文进行他的“工程创作”,并且对他进行鼓励。这种从小开始的动手能力,使朱棣文的空间感觉加大,这种结果是无价的,直到最后他成为科学家。他能在脑中很清楚地看见他所要研究的事情,并使它在自己的头脑中转来转去。

父母对孩子们的鼓励、父母对孩子们的宽容,充溢着这个家庭,伴随着孩子们的成长。朱棣文从小就有的发明天赋,造就他在实验物理学的发展。

再大一些后,朱棣文的兴趣又扩展到化学小实验上来。他有时会和同学很有兴趣地测试周围邻居家土壤的酸碱度及营养流失,有时会与同学们一起做自制火箭的实验,这些小实验使他充满了乐趣,经常就像个小科学家似的忙来忙去。这些实验费用,来自父母给他在学校的午餐费及零用钱。有一次,朱棣文在厨房的一张塑料桌子上做化学实验,这是一张他们全家在一起吃饭用的唯一一张桌子。正当他全心投入时,一不小心着了火,把桌子烧了。朱棣文的妈妈回家后,看到了这些,她并没有指责孩子,而是安慰朱棣文说:“没关系,没关系!”听到妈妈这些安慰的话,朱棣文就哭了。朱棣文一边用小手擦着眼泪,一边对妈妈说:“那今后我们上哪儿吃饭?”妈妈说:“没事,我们可以将它修好的。”

朱棣文小时候非常喜欢体育运动,人们经常看到他与邻居家的孩子们在学校附近的院子里玩橄榄球、棒球和篮球,有时还会玩玩冰球。上八年级时,朱棣文又迷上了网球,为此他还专门买了一本如何打网球的书,认认真真地读了不知多少遍,就这样靠自学,他从书本上学会了打网球的技法,而且他的球技不断提升,校队还吸收他当了三年的替补队员。后来他又爱上了撑杆跳,他从地毯店里找来一根竹竿,每天苦练,不知摔了多少次,身上青一块紫一块,最终又学会了撑杆跳。很快,他能跳过8英尺(1英尺=0.3048米)的高度,但这个成绩还不够加入校田径队的资格,这使少年朱棣文甚是遗憾。

朱棣文的童年生活是幸福的,愉快的。他在一个温馨、宽松的环境下,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一段时光。

从小就对逻辑思维学习方式感兴趣的朱棣文,不喜欢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上中学时,他的学习成绩并不拔尖,哥哥的成绩则很好。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他不感兴趣,认为这跟做烦琐的家务事一样令人心烦。

他的哥哥是父母的第一个孩子,是一个很听话、很聪明的孩子,学习也很用功。他与朱棣文一起在长岛花园中学上学。长岛花园中学是一所很优秀的学校,朱棣文的哥哥在这所中学里创立了学校记录的最高累积平均成绩。那时,学校的老师也说:“哦,你是朱筑文的弟弟,我们期待你同样学得好。”哥哥也要求朱棣文在学校的成绩要同他一样的好,但那时哥哥的成绩要比学校的平均成绩高得多,同哥哥这样的竞争对手比是很难超越的。朱棣文的成绩是Aˉ,这在他们家里已经是很骇人的不好成绩了,这样让朱棣文很不自信。“生活在一个杰出人才辈出的家庭之中,你常常会感到自己是一个笨蛋”,虽然他在学校里也相当努力,但与他的哥哥相比,却显得十分平庸。母亲认为,朱棣文的努力只是花在了一些不重要的细节上,这不是分配学习时间的好办法。但是,从后来发展的情况来看,吃透细节和聚焦某一课程的能力,使朱棣文受益匪浅。

直到上大学后,朱棣文才听不到哥哥的话了,他也决定不再听他哥哥的了,他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他仍然是一样的不跟俗流,一般同学努力背书,准备考试,而朱棣文却爱找教授们聊天,连未曾教过他的教授也不放过。朱棣文就在看似漫无关系的交谈中,开阔了自己的眼界,反而有助于他的学习,结果他成了很好的学生。朱棣文的弟弟也是这样,那时他们的父母也要求他的弟弟,要向两个哥哥学习,像他们那样成为好学生,但是弟弟也很反叛,结果弟弟做得更好,很早就获得洛杉矶大学的博士学位,成为出色的学者,成为他们兄弟三人中最棒的。

每当回忆小时的情景,朱棣文总是谦虚地说,小时候在这个科学世家中他只能是算是一只“黑羊”(意为“另类”,译者注)。

朱棣文小时候活泼好动,头脑中经常闪现出其他孩子想不到的主意。在课堂上,有时他会表现得不太安分,碰到可笑的事情时,大多数小孩子仍会规规矩矩地坐在那里,而朱棣文却往往像所有淘气的孩子一样,会发出声声怪笑,甚至尖叫起来。有一次,在上英文阅读课时,朱棣文发现有两篇文章系同一作者所写,他就像发现了新大陆,立刻在教室里狂闹起来,他大声叫着、手舞足蹈地跳着。他为自己的“发现”而惊喜,为自己的“发现”而自豪。上中文学校时,他与他的哥哥、弟弟甚至把女老师给气哭了。他也与其他孩子一样,小时候也有亲手制造过“土炸弹”的经历。还有一次,朱棣文突发奇想,想玩火,想知道救火车救火的情景。他和哥哥在后花园点燃物品,大火忽地烧起来了,照亮了花园,他妈妈吓得赶快打电话叫来救火车,救火车来了后将大火扑灭,当时把他和哥哥吓坏了,躲在一旁不敢出来。父亲下班后,知道了这件事,狠狠地打了他们两兄弟的屁股。这次挨打,使他记住了火是不能玩的。至今,朱棣文回忆起当年挨父亲打的事,仍然记忆犹新,笑声不断。

上中学时,如果他喜欢上某一门课程,他就会很着迷、很专注,会全神贯注地听着老师的讲解,仔细地咀嚼老师所讲的每一句话。那时,朱棣文对学习几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几何不用死记硬背,而是从直觉的假设开始,用一种清晰的、逻辑思维的方式去推断结果。每当他沉浸在假设与证明中时,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愉快,这层层的逻辑推导,把他引入到一个奇妙的、深奥的世界。

朱棣文读高中时的物理老师是物理学博士,他渊博的知识对朱棣文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朱棣文后来对物理学研究的兴趣,与这位老师的启发很有关系。

教师对学生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从小学到大学,学生们除了吃饭、睡觉、节假日外,都是在学校度过。一所好的学校的标志,不在于它设在何处,有多大的规模,有多少设备,最重要的是要有一流的校长和教师。朱棣文的成功,尤其说明了这一点。

朱棣文高中毕业后,他的父亲不太赞成儿子在大学里选择学习物理专业,认为善于绘画的儿子比较适合读绘画与建筑专业。父亲认为,物理学领域里强手林立、人才济济,面临的挑战和难度极大,要想在这一领域里做出杰出的成绩相当不容易,而且做物理实验枯燥无味,如果不是异常聪颖的人是难以胜任的。父亲认为自己的儿子朱棣文不是属于那种太聪明的孩子,担心儿子将来在这一领域无所成就。

自小就对物理学情有独钟的朱棣文,却把钻研枯燥的物理学看作是一种享受,他毅然地选择了攻读物理学,宽容的父亲最终尊重了孩子的选择。

朱棣文一直坚守着自己的人生哲学,他常常说:“我们会时常受到挫折,但是永远不要失去热情。”他坦言自己在生活中是很真实的,也是很纯粹的一个人。他说,年轻时,他曾经虚荣过、虚伪过、幻想过,也狭隘过,以前他也是天下谁都不在乎,而现在的他是天下谁都在乎。

  1. 徐善衍.厚望与期待.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1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