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接受教育

用生命温暖艺术:秦怡传 作者:江建强 著


3、接受教育

秦怡长到三四岁时,大伯告诉秦粟臣,让孩子进他开设的私塾上课。

让秦怡早点接触知识,正是秦粟臣所想的。只是让秦怡上大伯开设的私塾,还是上洋学堂,他一直在犹豫着。

让秦怡上私塾,秦粟臣并不愿意。他每天在洋行里做账房,平时看到、想到的,都和自己的大哥不太一样。当时,洋行中的买办每天都会接触到新鲜的思想、新鲜的事情。

秦粟臣在洋行工作,每月只拿30多元洋钱,每个月要拿出10多元给秦怡的大伯。大伯一再强调,父亲死时,给他留下了不少债务。而这些债务,是需要三个兄弟平分还账的。秦粟臣每次拿到工资,给了大哥三分之一后,真正到手的,也就所剩无几了。他实在无力送秦怡上洋学堂,在大哥的催促下,只得狠心暂时将秦怡送进了私塾。

大伯开设的私塾烦闷异常,简单的课文,总是翻来覆去要背诵咏读无数遍。天性聪明的秦怡,对大伯布置的新课文,背诵两三次就能默记心头。这时,她爱动调皮的天性就显现出来了。有些小朋友因为背不出《四书》《五经》,被大伯一次又一次地用尺板打手心。她看着那些红肿的小手,都会很难受,便产生了“要和这个大伯斗争”的念头。

有一天,秦怡向父亲提出,要像大姐秦德贞一样上洋学堂去。看着自己喜欢的聪明女儿,父亲怎么忍心拒绝她的要求。终于,在私塾没有上满一年,秦怡就去了离家不远的上海女子文学专门学校小学部上课。

大伯知道秦粟臣让秦怡离开私塾,要到洋学堂去上课,大发雷霆。他大声咆哮着,一定要秦怡的父亲拿出一笔钱来。他说,既然秦粟臣身上钱多得用不完,要胡乱地将冤枉钱送到别的地方去,那么他就应该归还父亲死前所欠的外债。另外,他还要秦粟臣把这两个月拖欠家里的月份钱赶快交给他。

为了息事宁人,也为了满足秦怡上洋学堂的心愿,秦粟臣只能四处借债。最终,他给了大伯一笔钱,这才使得秦怡能够进洋学堂。

进入洋学堂后,秦怡像一只小鸟一般,自由翱翔在蓝天白云下。在学堂里,她像一块小小的海绵,吸取着无穷无尽的新鲜的知识。

每天回家,秦怡都会将学校里的快乐延伸到家里。

1927年,上海滩上开通无轨电车,算得上是个新鲜事物。当时,英商上海电车公司经营的17路无轨电车通车,竟从大世界的西藏路开始,一直延伸到了兰州路。秦怡从其他小朋友那里知道了这个信息后,立即在回家的晚上,第一时间告诉了母亲瞿素月。以后,她还带来许多让老宅里的人感到新鲜的消息。

自从女儿上了洋学堂,死气沉沉的老宅显出了些许生机。瞿素月明显感觉到与以往的不同,许多新鲜的信息、许多新鲜的事情,如大世界里添了哈哈镜,上海滩上有了“光着身体被人家画画的人”等信息,都被女儿放学后带了回来。秦粟臣也察觉到了这些变化,于是每次下班后,他都匆匆地赶回家里,同女儿聊聊天,说说话,享受一下“小财神菩萨”带给自己的快乐。

只是,自从秦怡上了洋学堂后,家里的收入没有增加,支出却多出了一笔。以至后来,每到新学年开学,秦粟臣总会为几个孩子的学费满腹愁肠。但每次,只要想到秦怡拥有了快乐,想到她在洋学堂里学到了新知识后,能在未来的日子里把握好明天,秦粟臣也就不管不顾了。

后来,为了能在新学年里让孩子留在洋学堂中,聪明的秦粟臣便动起了脑筋。当时,他既怕因为拖欠学校学费,自己的孩子在心理上有负担;又怕孩子因为没有交上学费,而让周围的同学看不起,于是他便用不停地转学的办法,让孩子们消除因拖欠学费而造成的心理压力。就这样,在小学期间,秦怡转学四次,先后上了上海女子文学专门学校小学部、城东女子中学附小、龙门师范附小、上海中学试验小学等。这四所小学都是上海滩上各具特色的名牌小学。父亲的这些努力,都为秦怡今后的成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秦怡不管进到哪所洋学堂里读书,都会受到同学、老师的欢迎。另外,由于她天资聪颖,每次转了学,她的学习成绩绝对不会比别人差,甚至还时常给学校带来新的荣誉。

那是1932年,那年秦怡10岁。没有任何人辅导,她竟然凭着自己的想象,画了一幅画。画上有两盆花,一盆枯萎,一盆茂盛。枯萎的花耷拉着脑袋,茂盛的花边上有个男生,手里正拿着浇水的水壶。

小时候的秦怡

大姐秦德贞问秦怡,她画的是什么意思?秦怡回答,那蔫了、死了的花,是因为平时没有人浇水;而茁壮成长的那盆花,是因为每天有人为它浇水施肥。这和她成长的道路一样,每天父亲、母亲给她吃饭、喝水,她才能长得好、学习得好。最后,她还说,她应该感谢父母,将来回报父母……

听了秦怡这样一番有情有义的话,秦德贞一把揽过妹妹,她的眼睛一下子湿润了。想起当初,她把差点被扔掉的妹妹抱回来,自己做的事是多么英明啊。

秦怡还把那幅画给了家里其他人看。平时和秦怡很要好的堂哥提议说,把这幅画送去报馆,也许会刊载。果然,没有多少日子,秦怡的画就被上海一家报馆刊载了。

秦怡进了洋学堂后,进步很快,令父亲都吃惊。每次考试,她几乎都会拿到班级里的名次。特别是她性格开朗、肯帮助别人等优点,无数次受到老师的表扬。这次,秦怡投稿,竟然被报馆刊用,而且还拿到1块洋钱的稿费,父亲的欢喜连眉梢都藏不住了。

为了奖励女儿,秦粟臣特地带秦怡从老城厢穿过三马路、四马路,到了十里洋场上的繁华的南京路。行走在不夜城的上海滩,看着那些张贴在南京路最热闹的街头的明星照片,听着叮叮当当从他们面前开过的无轨电车,秦怡的眼睛都不够用了。她忽然发现,自己就像走进了万花筒。当她看到电影明星金焰和阮玲玉拍摄的《野草闲花》的大海报张贴在大光明电影院门口时,她不由地央求起父亲,说她想进电影院看看这些电影明星。

看到女儿对电影很感兴趣,此后秦粟臣便节衣缩食,满足秦怡看电影的要求。那些电影皇帝金焰主演的《劳工之爱情》《孤儿救祖记》《火烧红莲寺》等,秦怡都是与父亲一起看的。

和父亲秦粟臣一起看电影时,每次小小的秦怡都有问不完的问题。可能是看电影时,秦粟臣不想让秦怡问话,影响别的观众看电影,于是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每次带女儿出外看电影时,开场前他一定会塞一根像香烟那般长的“香烟糖”给女儿。也许是这根香烟糖的魔力,拿着糖的秦怡,即便再有问题,也会熬到结束时问父亲。

电影看多了,那些演员的一颦一笑、一喜一怒,秦怡回家后都会琢磨个不停。在小学毕业前夕,当上海中学试验小学校长让活跃分子秦怡出个节目,在学校的汇报演出中表演时,秦怡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秦怡表演的是独幕剧《刑》。这个节目描写一个纺织厂女工,不甘心自己和同伴当牛做马的命运,于是同剥削他们的恶势力进行斗争。最后,当这个女工被恶势力纠集的警察捆绑在柱子上时,她发出了雷鸣般的怒吼:我们只要活下去,就要同你们斗争!

秦怡的演出,相当成功。

这天,在毕业典礼中,秦怡的父亲、母亲在雷鸣般的掌声中,被校长邀请到讲台上。女儿在获得校长颁发的毕业证书后,还获得了“德育优秀”的奖状。

看到女儿手捧毕业证书和奖状,父亲的眼泪终于忍不住地流了下来了。

小学毕业了,秦怡进入了上海中华职业学校。

中华职业学校是一所在当时上海比较有名的专业学校,学校不仅开设土木科、机械科,还开设了商业专业。

秦粟臣是这样考虑的:30年代,整个上海已经成了外国资本逐利的场所,寻常百姓家稍微有点能力的,都会让自己的孩子进银行。这个地方不仅工资高,而且福利好。那年,大女儿秦德贞毕业,秦粟臣也替她选择了这所学校。结果,大女儿毕业后,很快就进了一家银行工作。

父亲希望秦怡能够像大姐那样,进入稳定的银行工作。于是,秦怡小学毕业后,他就为女儿报名进了这个学校,而且选择读商业专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