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投身抗日宣传
1934年,中国进入了更为动荡的岁月,日军加快了侵华步伐,全面进逼华北。
进入商业学校读书的秦怡,在爱国老人马相伯的影响下,很快就投入到了反对日军侵略中国的斗争中去了。
在学校里,她看到学校墙报上高年级同学贴出了布告,呼吁学校每个具有爱国热情的学生,都应该投入到抗战的洪流中,投入到为祖国奉献力量的队伍中。于是,秦怡进入学校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即参加了学校的红十字会。
加入红十字会后,秦怡立即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发动女同学,为前线将士捐献物品,给前线将士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上去了。为了能够为抗战前线将士捐献尽可能多的衣物,秦怡不仅让同学们多做背包、棉鞋、棉手套,自己还主动向母亲学做起针线活来。当红十字会里需要大量会包扎的战地护士时,她立即主动地向那些上级派来的医生学习。以后,她又将学到的包扎技术传授给其他同学。
就在民众大力宣传抗日的1936年,国民党竟然在11月23日制造了七君子事件。所谓的“七君子事件”,就是一批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人士,在看到大敌当前,而国人之间的不团结很有可能被日军利用之后,在这年的5月31日,于上海宣布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他们发表宣言,还通过了《抗日救国初步政治纲领》;同时,向全国各党各派建议立即停止军事冲突,释放政治犯,立即派遣正式代表进行谈判,制定共同救国纲领,建立一个统一的抗日政权。面对这样的抗日主张,南京国民党政府竟然以“危害民国”的罪名,在上海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的领导人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李公朴、沙千里、史良、王造时逮捕入狱,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君子事件。
秦怡得知后,非常气愤。于是,她主动地投入到了去江湾市政府请愿的行列中。
那天,她手里举着小旗,与大家一起高喊着“我们不愿做卖国贼”“打倒日本侵略者”等口号。听到群众的抗议声浪,国民党政府害怕了。为了冲散游行静坐的队伍,国民党政府动用反动军警,用高压水龙头对游行队伍实施冲击。
就在学生与国民党政府斗争的关口,职业学校校友会的负责人动员秦怡参加独幕广场剧《放下你的鞭子》的演出。
《放下你的鞭子》,是由《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田汉改编而成的。这个剧是1931年由大剧作家陈鲤庭执笔写成的抗战街头剧,主要描写的是九一八事变以后,从中国东北沦陷区逃出来的一对父女,他们在抗战期间流离失所、以卖唱为生的故事。剧目运用街头卖艺形式演出,演员与观众打成一片,借以揭露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统治下的悲惨遭遇,使观众认识到民众必须团结抗日才有出路。这个剧目在抗日战争初期曾广泛演出,鼓舞了广大人民的抗日斗志。
秦怡接受了这出广场剧的演出任务后,便把整个心思都放在了演出中。为了逼真地再现剧本中女儿卖唱时的凄惨,因为饥饿而晕倒,秦怡硬是几餐不吃饭,寻找饥饿的感觉。肚子实在饿了,她就用开水充饥,当终于找到奄奄一息的饥饿感时,她整个人都瘦了一圈。
正式演出的时候,当秦怡饰演的女儿香姐正要提嗓时,却因饥饿难熬,晕倒在地。此时,香姐的父亲不但没有同情她,相反却举起了鞭子要抽她。由于整个剧情的铺垫,加上秦怡饰演的香姐投入逼真,使得剧情与观众融为了一体。看到父亲要抽香姐,观众席上的一名同学立即冲上了舞台,只见他双目怒瞪,大声高呼:“放下你的鞭子!”在他夺下了香姐父亲的皮鞭,并加以指责时,剧中的老父和香姐共同诉说着日军侵华、家乡沦陷的辛酸故事。
看到这里,全场震动了,大家齐声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那天的演出,激起了无数观众和学生们的抗日救国热情,有力地配合了学校声援静坐的主题。
秦怡圆满完成了校友会布置给她的演出任务,她的举动却遭到了学校一些反动分子的暗算。
一天,学校里的国民党分子、训育主任通知秦怡的父亲去学校。秦粟臣因为没有空,考虑到姐姐秦德贞曾经也是这个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他便让秦怡的姐姐代他去了。
没想到,训育主任在拐弯抹角地说了半天后,竟让秦德贞把妹妹秦怡带回家去。原因是职业学校是一个规矩很大的地方,自从秦怡到学校后,屡屡冲破学校的道德底线,只要是抛头露面的活动,几乎都有她的影子,她参加示威游行,参加市政府的静坐,演出广场剧等等。这样下去,学校里的男女同学都开始以她为榜样了,学校里的情况实在有点控制不住……
看到这个道貌岸然的国民党分子假模假样地讲话,秦德贞实在听不下去了。这是什么话,难道宣传抗日有罪?再说,这些活动都是学校校委会决定的,怎么能够都归罪于妹妹?训育主任在学校里搞不定其他人,怎么可以拿秦怡当“出头椽子”?听了半天,她实在忍不下去了,于是毅然带着秦怡离开了这个学校。
离开中华职业学校的秦怡,又被父亲送到了仿德女子中学读书。
仿德女子中学是上海一所很有名的教会学校,当然这所地处南市的教会学校规矩更大。秦怡一到学校,父亲给她起的名字便不能用了,嬷嬷给她重新起了一个“海伦”的英文名字。看着学校里清一色穿戴的女学生,看着不管风吹雨打、寒冬冷月都是一袭黑色长衫、袖口紧锁,整天唬着脸面对学生的嬷嬷,秦怡感到万分压抑。
但是,此时的秦怡已经没有什么路可以选了。忍受不住,也要忍受。她想,自己已经让父亲操心够多了,这次再不读下去,那会让父亲多么的担心……
每当夜晚,当她独自一个人站在校园里时,便会看着学校那又高又厚的围墙,想着围墙外抗日的烽火正在燃烧。她时时地想起自己曾经参加的抗日演出,以及到市政府参加静坐请愿时的情景。
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卢沟桥事变,进而将战火烧到了中原大地。中国人民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拼死战斗,保卫祖国。日军变本加厉,实施残酷的“三光政策”。由于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日军竟然猖狂叫嚣,“三个月搞定中国”。
“八一三”后,日军进攻上海的步伐加快了,为了达到“三个月占领中国,三天拿下上海”的目的,他们野蛮地用炮弹当做自己的开路先锋,以至上海,这个远东最繁华的城市,顿时陷入一片火海之中。闸北被炸,南市被炸,整个上海都处在被轰炸的范围中。
秦怡家地处南市的老城厢,也处在被轰炸的范围内,秦粟臣又急又怕。而秦怡的大伯,这个平时一直说没有钱,要兄弟们每月交份子钱养活他的人,竟早就先知先觉地在法租界里购买了房产。当日军开始轰炸南市,他就独自逃进了法租界。
日军的轰炸,一声响过一声。看到秦粟臣一筹莫展的样子,瞿素月决定,她们暂时不离开老城厢,就在这个祖上留下的石库门里住下去。她还对丈夫说:“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全家人要死就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