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陈廷敬小传

对话陈廷敬 作者:陈雪 著


陈廷敬小传

陈廷敬本名陈敬,字子端,号说岩、悦岩、月岩、午亭、半饱居士、午亭山人,生于明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后因与一同期进士重名,为免误会频生,向皇帝请求更名,得到皇帝允许后改名为陈廷敬。

陈廷敬出生于山西省阳城县。陈氏家族世代习儒,家教严格,祖上有多人考取功名,为官扬名。陈廷敬从小耳濡目染,对求学有着强烈的渴望,三岁起在母亲的口授下学习《毛诗》和《四书》,六岁时初显天赋,十岁时令其塾师自叹不如而请辞。1651年,陈廷敬参加童子试,名列榜首,后于1657年中举人,1658年中进士,入庶吉士馆进修,学习满文。

1661年,康熙即位,见陈廷敬才学出众,于三月破格任他会试同考官,并于同年五月授他秘书院检讨之职。次年,陈廷敬因病请假回家休养,一养就是三年。在此期间,他一边养病,一边侍奉父母、研究诗作。1665年,陈廷敬回京,任原职,自此正式开始了他的仕途。

1669年,陈廷敬升为国子监司业、内弘文院侍读。次年,陈廷敬由内弘文院侍读升至内秘书院侍读,同时仍任国子监司业,又被授以奉政大夫。1671年,陈廷敬改为翰林院侍讲,转侍读,升侍院讲学士。康熙非常看重陈廷敬的为人和学识,于1672年任命陈廷敬为日讲起居注官,负责记录自己的言行起居,同时为自己答疑解惑。

1675年,在工作中兢兢业业的陈廷敬得到康熙进一步赏识,被升为经筵讲官,为康熙讲经,频频出入南书房。陈廷敬自小受儒家教育,后又喜好经学研究,常对儒家经典有高人一筹的独到见解,康熙对其所解之经颇为赞同,也对其人更加尊重,两人关系日益亲密。

陈廷敬在朝中身份地位与日俱增,却始终恪尽职守,不骄不躁,对朝臣百姓一视同仁。他品性高洁,不贪且治贪。康熙信任他,先后授他礼部侍郎、吏部左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等朝中要职,他均尽职尽责,公正严明,令朝中贪官无不惧怕。

在朝期间,陈廷敬奉命编纂《明史》《平定朔漠方略》《咏物诗选》等,又有多部自创著作和诗文集如《午亭文编》《丁丑诗卷》等。陈廷敬在七十岁时按照惯例,主动提出致仕申请,康熙却不予接受,以其负责的编撰工作未完成为由,继续将他留在朝中。1710年,陈廷敬奉旨主管《康熙字典》的编撰任务。

1712年,陈廷敬病情加重,同年四月,陈廷敬病逝,康熙亲赐丧银及棺木,作祭文及挽诗,并派皇子代祭。

总而言之,陈廷敬一生不曾经过太大的波折,与其为人处事的智慧不无关系。身居高职却不变初心,钻研学术却不自傲。在提及陈廷敬时,后人念及他的贡献,敬称他为“大清相国”,康熙也曾用“几近完人”来形容他。

本书将要讲述的便是这位清初传奇人物不平凡的一生,希望各位读者能够从中领悟到一些难能可贵的为人处事之道,提升个人内在和生活品质,令此生无憾。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