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李玉剧作的主要类型
在中国戏曲史上,就创作数量而言,真正能与元代有“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之称的关汉卿相颉颃者,当数明末清初的著名传奇剧作家李玉。清代著名诗人吴伟业在《〈北词广正谱〉序》中,极力称道李玉“以十郎之才调,效耆卿之填词”。所谓“十郎”,是指唐代诗人李益(字君虞)。他在家族兄弟辈中,排行为十,故人称“十郎”。此人才气横溢,长为诗歌,与著名诗人李贺(字长吉)齐名。据说,李益每写出一诗,教坊乐伎都争着以重金购取,有的甚至成为供奉内廷的歌词。而“耆卿”,是宋代词人柳永的字。他好为通俗歌曲,每当一词脱手,迅即传遍酒肆歌楼,以至出现“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之说。吴伟业以李益、柳永比拟李玉,恰是从其在民间的影响力这一层面,充分肯定了他在戏曲创作方面的卓越成就,说明李玉的剧作贴近下层、贴近民众。李氏戏曲创作的内容甚为丰富,下面大致将其现存剧作分作五大类,分别论之:
(一)社会时事剧
这里所说的社会时事剧,也就是以作者所生活时代的社会、政治现实为题材而创作的剧作。在当时来说,就是现代戏。在这类剧作中,当以《清忠谱》为代表。
《清忠谱》一剧,与明代传奇戏动辄四五十齣相比较,篇幅不算很长,分上、下卷,上卷十二折,下卷十三折,凡二十五折。这里的“折”,虽说是沿用的元杂剧分段的名称,但内涵是有差异的。元杂剧中的一折,相当于近世舞台上的一幕,可以包含许多场次。而此处的“折”,其实有同于“齣”,也就是戏曲情节发展的一个自然段落,相当于现代戏曲演出的一场戏。
本剧是根据明代末叶发生在苏州曾轰动一时的反抗阉党斗争的真人真事而创作,叙苏州周顺昌,字景文,号蓼洲,先后曾任福州理刑、吏部员外郎等职。他娶妻吴氏,生有四子。不论是出任地方官,还是在京师供职,都廉洁奉公,冰心独抱,虽为官多年,仍家贫如洗。此时,阉党魏忠贤把持朝政,残害忠良,网罗党羽,横行无忌。朝中忠臣杨涟、左光斗、万燝等,纷纷遭其暗算,令周顺昌义愤填膺,痛恨不已。他自身也遭受牵累,削职闲居,自是抑郁不平。闻知翰林修撰文震孟(字文起)被罢归,隐居竹坞别墅,便步行前往,借以一吐衷肠。当得悉魏阉株连蔓引、逮系忠良、缇骑四出、欺压百姓种种恶状,又悲愤满腔,恨恨不已。不久,太监李实奉命监管苏州税务来此,与应天巡抚毛一鹭计议,在虎丘山塘为魏忠贤建造生祠。书生陆万龄极力撺掇,充任管工堂长。此时,任吏科给事中的魏大中也被逮,由原籍浙江嘉善押往京师受审,当路经吴门。周顺昌得知好友音讯,便每日驾小舟往胥江守候,以当面作别。大中所乘船至胥门,顺昌不顾押解校尉阻止,也无视可能受牵累的危险,径登船与其共抒壮怀,斥骂魏阉。魏大中见众多同年好友知道自己被逮,无不畏祸深藏,独周顺昌不以生死介意,十分感动,并诉说临行时孙儿允柟牵衣痛哭之惨状。顺昌以己女许其孙为妻,以结百年之好。校尉见他竟敢与朝廷下令逮系的钦犯联姻,皆惊诧不已。
《清忠谱》连环画
时隔不久,花费百万钱粮的魏忠贤生祠建成。如此祸乱朝纲的凶险之徒,竟然被无耻小人吹嘘为“一柱擎天”、“功留社稷”,在一片嘈杂声中,他们将魏阉像送入祠堂供奉。周顺昌特地赶来,当着魏阉干儿子毛一鹭及众太监的面,手指魏忠贤雕像大骂,“恨不得奋利刃,屠肠断颈”(第七折),然后愤然而去。回家后,身体倦怠,倚桌小憩,梦中径达殿庭,直至皇帝游乐之所的海子,面见帝控诉魏忠贤罪恶,并持笏板痛打魏阉。皇帝降旨,将魏绑到市曹斩首。顺昌在大笑中醒来,发现却是南柯一梦,心颇怏怏。时隔不久,周顺昌斥骂魏阉以及与魏大中联姻诸事,为魏忠贤所知,遂遣缇骑来苏州问罪。毛一鹭派中军往吴县县衙下达紧急公文,告知此事。陈知县与顺昌有师生之谊,乃趁着夜色飞马赶往林家巷周宅,将此事报知恩师。文震孟也来相告,劝周顺昌设法解脱困厄,但顺昌毫不介怀,视死如归,听凭校尉押解而去。苏州百姓颜佩韦,性情刚直,粗豪知礼,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一言不合,拍案而起。他曾在李王庙书场听艺人说《岳传》,闻知抗金名将韩世忠出生入死、累立战功,反被奸臣童贯诬为丧师辱国,以至上了镣杻,怒火顿起,遂踢翻书桌,大闹书场,的确是位血性男儿。其他几位市井百姓杨念如、周文元、马杰、沈扬诸人,仰慕其人品,与他结拜为兄弟。
杨涟画像
周顺昌被逮,羁押西察院,“众百姓都抱不平,要去救他”(第十折)。颜佩韦、杨念如得知消息后,一方面令马杰、沈扬分头在阊、胥两门告知过往行人,一方面请草庵和尚敲梆聚众,同往西察院请愿。书生王节、刘羽仪也参与其事,请学堂中朋友前来,写辩呈申诉。李太监等人误以为周顺昌曾供职吏部,家中必定富有,故捏造此案,欲敲诈白银万两,不料顺昌为官清廉,竟然连一个钱也没有搜刮到,便大失所望,遂痛打县衙差役以泄愤。此时,西察院门前人声鼎沸,喊声震天。百姓塞巷填街,执香号乞,呼吁官府放人,甚至愿以身替代。苏州寇知府、吴县陈知县目睹此状,无可奈何。抚台毛一鹭被迫出见,但无视民怨沸腾,却一味敷衍,又以欺骗手段,让周顺昌出面安抚,而扣留递辩呈之人,扬言一并解京斩首。众百姓得知就里,齐集辕门,团团围住,决不离去。差官挥刀恫吓,激怒了颜佩韦等人。他们率众闯入辕门,“打进打出三次”(第十一折),杀死校尉。官吏见状,四处奔逃。
京师差官担心再生变故,便趁夜色未尽,将周顺昌押上船,解往京城。嘉兴朱祖文(号完天),曾蒙顺昌照拂,感念不忘,就暗中一路护送。顺昌子茂兰寻找父亲不得,遂追至无锡,不顾校尉拦阻,跳上船与父亲相见。又见救父无望,欲投江自尽,为朱祖文所救,二人结伴徒步赴京。而苏州府奉命差遣捕快,先后将马杰、沈扬、周文元、颜佩韦、杨念如等五人逮入狱。魏忠贤阴狠歹毒,亲勘东林一案,杨涟、左光斗惨遭酷刑,先后身亡。魏大中遍体鳞伤,呜咽气绝。周顺昌受审,历数魏阉“欺君虐民,残害忠良”(第十五折)之罪,并挥动枷杻将陪审官倪文焕、许显纯二阉党痛打,致其鼻梁折断。直至牙齿被敲断,顺昌仍含血喷奸臣之面,顽强抗争,宁死不屈,幸而通政司徐如珂及侍御顾宗孟、范景文、鹿善继、孙奇逢诸公从中周旋,始得缓死。
茂兰躲过缇骑暗害,潜入京师,改名换姓,刺血作书,击登闻鼓代父申冤。徐如珂接受血书,俟机代为转呈。又允茂兰之请,冒着风险,令他前往探监,与其父一见。恰于此时,魏阉所派差官以查监为名,径入监房,以布囊套顺昌之头,将其活活勒死。茂兰拼命上前抢救,无助于事,悲痛欲绝,幸狱中禁子等相助,始得逃出,并向朱祖文哭诉其父死时之惨状。颜佩韦等五人,被诬作乱民,斩首示众。周茂兰将父之灵柩暂寄僧舍,匆忙归家,遵照父亲临终遗言,与母商议,其妹由颜佩韦母陪伴,乘小船往嘉善与魏公子完婚。
颜佩韦等死后,化作厉鬼,欲赴京寻魏阉复仇。周顺昌幽魂不散,回归故里,与他们邂逅于中途。此时,天曹神仙前来颁旨,封顺昌为应天城隍,佩韦等人为五方功曹。未几,天启帝驾崩,新帝登基,起用东林党人,魏忠贤被发去守皇陵,自缢于涿州旅店,一时树倒猢狲散。毛一鹭被抄家、监禁。数以万计的苏州百姓闻知此事,分别扛起锄头等家伙,奔赴虎丘十里山塘,拆毁魏阉生祠。他们扯起粗大的绳索,齐声喝号,将牌坊拉倒,并把魏阉雕像砸得粉碎,好不快意。颜佩韦等人的尸身,为本地乡绅合葬半塘,题作“五人之墓”,石坊上镌刻有“义风千古”四个大字。文震孟应召即将赴京任职,临行,特来墓前祭拜,当地百姓也提着魏阉雕像头颅以祭义士。魏忠贤党羽倪文焕、许显纯俱受严惩。周家荣封三代,茂兰荫中书舍人,赴京纂修国史。
本剧据晚明史事创作而成,事本《明史》相关人物传记及其他文献。如周顺昌事,见《明史》卷二四五,记载其事较详。大意说,顺昌在任福州推官时,曾捕治管税务太监高寀的爪牙,毫不含糊。任吏部稽勋主事等官,清廉自持,力杜请托,拒不受贿,两袖清风。剧中写他“司李破税珰之胆,闽海冰条;秉铨却暮夜之金,吴门铁面”(第一折),即以此为据。“司李”,即司理,乃理刑之官。在古代,“李”与“理”通,“理”,即治的意思。“税珰”,即税监。《汉书·宦者传》记载,秦汉时,中常所戴冠,参照士人样式,皆银珰左貂。明帝改作金珰右貂,皆用阉人担任。“却暮夜之金”,用《后汉书·杨震传》中典故。说杨震迁官,路经昌邑,他有一位任昌邑县令的学生叫王密,夜间赶来相见,想赠以重金,为杨震严词拒绝。可见,这类描写是符合史书记载的。
周顺昌画像
《明史》本传还记载,魏大中为魏阉诬陷被逮,路经苏州,周顺昌闻知,前往饯行,与他同住了三天,并将女儿许给其孙为妻。押解校尉催促赶路,顺昌怒目而视,斥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