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出任CEO,成功实施股份制改组
1996年的一个很偶然的机会,雷军结识了家用电脑“联想1+1”品牌的缔造者徐志平。徐志平是吉林长春人,比雷军大7岁。1987年,25岁的徐志平从中科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研究生毕业后,加入联想,在倪光南手下做汉字系统,然后到美国做汉字芯片,1992年任联想家庭电脑教育事业部总经理。在IT界,徐志平被业内人唤作“徐爷”。
雷军结识徐志平时,徐志平已经离开了联想。在雷军面前,徐志平既像一位前辈,更像一位兄长,向雷军大谈特谈风险基金,鼓励雷军树立风险基金的意识。
风险基金就是风险投资基金,又叫创业基金,是世界上广泛流行的一种新型投资机构。它以一定的方式吸收机构和个人的资金,投向于那些不具备上市资格的中小企业和新兴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风险基金无需风险企业的资产抵押担保,手续相对简单。它的经营方针是在高风险中追求高收益。风险基金多以股份的形式参与投资,其目的就是为了帮助所投资的企业尽快成熟,取得上市资格,从而使资本增值。一旦公司股票上市后,风险投资基金就可以通过证券市场转让股权而收回资金,继续投向其它风险企业。
徐志平的话,使雷军马上意识到风险基金的介入,是中国软件腾飞的催化剂。被启发的雷军,似乎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未来之路,就是在三五年内,金山公司要引进风险基金,实现成功融资,接着筹划上市,十年之内,金山一定要做成中国最有影响力的软件公司。
金山发展历程证明,确立这个融资、上市以及做大做强思想,是雷军对金山最大的贡献。有了这个梦想,才能使金山的上上下下耐下心来,细心做好每一件事情。雷军觉得,一个伟大的企业家,也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宏碁的施振荣、联想的柳传志都是如此,他们都是事情想清楚了才去做的。
就在WPS97成功上市的当口,中国软件业的四通利方、连邦软件都融资成功。于是,业内同行都开始关注金山在融资方面的举措,甚至政府领导也来关心过问,搞得雷军的金山团队甚至有些无可适从,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1997年,金山在国产软件评选中获得“双十佳”称号后,银行便开始主动与金山接触。此时,雷军开始认真考虑金山融资的问题。他觉得:金山需要钱,有钱才能买到入场券。未来竞争的入场券越来越贵,如果没有钱,根本没有上场较量的机会。同时,雷军也感到,金山需要市场,中国盗版问题非常严重,金山应该与一家硬件商开展合作,通过OEM,把金山的精品软件推向市场。
于是,金山找到了联想,联想也选择了金山。1998年,金山公司迎来一件大事,联想以现金450万美元外加折算450万美元商誉注资金山,公司实现重组。联想总裁柳传志认为,这个合作堪称天作之合,是风助火势,火助风威。
之后,全新的金山开始四处寻找职业经理人,来担当管理和运营整个公司的重任。最终,技术出身的雷军被求伯君盯上,并得到了联想电脑公司总经理杨元庆的支持。就此,雷军正式出任金山公司的总经理,成为一个专职的管理人员。当时,公司的员工总人数不到80人。
在董事会面前,雷军自信而又庄重地承诺:5年内,我要带领金山人,把金山的管理做成中关村最好的样板。
写了多年程序的雷军,感触最深的有两点:第一,程序不仅仅是核心程序员的,同时也应该是用户和同事参与完成的,所以,功劳应该属于大家,不能把光环套在一个人头上;第二,程序员要有方便别人、麻烦自己的精神。程序员花两天改进的一个小模块,就有可能为用户省却数以百万计的麻烦。雷军出任总经理后,切实把管理当作程序来做。他把管理任务分解开来,像写程序一样一行一行去做。雷军的言谈也和程序一样,也是一、二、三、四,大标题、小标题,一层套着一层。
在用人问题上,雷军有自己独到的想法。他觉得,公司里面,最为理想的是一个人做一个半人的工作。一个人做一个人工作的公司是不行的,在激烈的竞争中,无法降低成本。一个人做两个人的工作,人员没有任何冗余,一旦一个人离开,就会对公司结构造成致命的损失。
有关管理问题上,雷军认为,管理好坏的标志,就是服装是否整齐划一。他给每个员工都买了一套纯色西服,配上白衬衣,搭上锃亮的皮鞋,使金山有了一个新奇而清新的企业面貌。雷军非常看重细节,他的衬衣总是非常平整,皮鞋永远一尘不染。他觉得,任何事情都是由细节构成的,细节做好了,事情自然就做好了。
雷军总是引导员工搞好总结:失败了,要总结教训;成功了,要总结经验。他有着极强的煽动性,时常把庆功会搞得激情澎湃,一次又一次调动起大家的参与激情。
在中关村,雷军和求伯君被誉为最为默契的黄金搭档。一旦求伯君为雷军树立了一个现实的目标,雷军就会找到成功的感觉。他总觉得求伯君是天才,但他的内心总是拥有不能泯灭的不甘心。这种不甘心,总是让雷军付出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
事实证明,雷军不仅管理好了原有的金山,还一手缔造了一个新的金山。2000年底,公司股份制改组后,雷军出任北京金山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彻底完成了向高级管理者的转型。雷军虽然一直觉得压力很大,但巨大的压力却总能给他带来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