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武陵太守
王昌龄
仗剑行千里,微躯敢一言。
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
这首诗是王昌龄以战国时期侯嬴的故事表达对武陵太守的感恩之情。
侯嬴的故事简单说是这样的。信陵君以看门老头儿侯嬴为贤,礼贤下士,后得侯嬴帮助成功解救赵国,侯嬴因年迈不能随行,以死壮行。
关于侯嬴为什么要死,历来总有争议,我觉得这是史料不够详尽的缘故,但大家更多地是认可侯嬴“士为知己者死”的这种做法。
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面对生命和义的选择,有的人选择了生命,而有的人选择了义。选择生命的人,有苟且的,有智慧的;选择义的人,有愚蠢的,有壮烈的。无论何种选择,结果只有一个,那是一种必然的结果。
我说结果的必然性,是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答案,如果没有标准答案,或许不好判定对错,而生命和义的选择题,更加不好确定标准答案。
生命是有形的,义是无形的,这本不是一类东西,放在一起选择没有什么可比性,只能是取舍、舍得。取义没了生命,保命丢了义信。难道只是这样简单吗?
小时候读书、看电影,舍生取义往往出现在英雄身上,为了信仰、为了别人,可以牺牲自己。董存瑞炸碉堡、黄继光堵枪眼等当属此类。贪生怕死、背信弃义往往出现在叛徒、小人身上,只要自己能苟活,其他的什么也不顾,甫志高、王连举等当属此类。
后来看外国的电影,发现“好人”也举手投降,很有感慨。好多人说,还是外国的电影更真实更人性化一些。如果外国的电影更受认可,那么,我们以前看过的英雄人物算什么?
人有什么样的思想意识,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有极端思想的人,才会做出极端的选择。我很害怕任何一种极端思想,不成功便成仁的那个时代渐行渐远了,但从古至今不能够客观地对待生命和义的故事还在激励着盲从的人们做着不够理智的选择。
影视剧中李云龙和余则成应当是不错的学习榜样,取义不舍身,这才是智慧的选择。希望读过王昌龄这首诗的人,不要学习侯嬴,把生命和义搞得那么水火不容。也希望遇到单选题的时候,不要那么悲壮,但也不至于龌龊,那或许就是一种无奈,这样才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