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崎城日落时分的樱花
获得池坊流花道证书
女儿节
冈崎城的樱花祭
冈崎城最后的红叶
电车外的风景
冈崎城特色午餐:田乐料理
序:可见的成长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家长拽着本应蹒跚学步的孩子不撒手,不让孩子自己走,生怕孩子摔跤。可是,不放手,孩子怎么学会走路?在学校里,类似的情形亦不鲜见。老师们天天盯着学生,生怕他们发生问题、惹出麻烦。其实这样只是掩盖了问题,让孩子带着这些看不见的问题走上社会。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规划和自主管理能力,十一学校设计了一个小学段。就是在一个学期中间,划出两周的时间由学生自主支配。在小学段期间,学生仍然到校学习,但学校不安排统一的学习内容,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或补弱,或提升,或拓展,或完成研究性学习,或进行高端实验室项目研究,等等。任何学科不得布置任何作业,任何老师也不得在小学段结束后组织任何考试、检测。第一次实施小学段时,正如有些老师担心的那样,许多学生并不适应,他们或不知所措,或放任自流,或贪大求多难以消化。于是,质疑声纷起,有些老师、家长希望取消这种问题丛生的学习方式。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没有轻言放弃。支撑我们坚持下来的道理十分简单——如果我们今天不在学校里放手,让学生们将这些不成熟、不适应在校园里表露出来,那么,他们只能在以后的大学校园里或者工作岗位上表现出来。如果我们的老师、家长总是“一手遮天”,始终不让孩子们独自走路的话,他们就永远无法长大。学校是学生走上社会前的一个试验场。我们必须充分放手,创造常态下的教育情境,让学生们在学校充分暴露问题,并帮助他们在矛盾冲突中、在问题解决中获得成长。现在,十一学校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小学段,在自由的空间里,萌生着自主精神和自律意识,养成了自主规划、自主学习、自主反思的习惯。只有孩子们带着这样的习惯走向社会,我们才会真正放心。
在赵一青同学身上,我看到了放手的力量,看到了她的成长。2017年9月至2018年7月,当时就读于十一学校高二的赵一青同学,在日本“光之丘女子高等学校”独自度过了为期十一个月的留学生活。她将自己的经历见闻与所思所想写成了一篇篇日记,这就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十几万文字。
从这些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她的留学生活足够精彩。在这十一个月里,她和同学们一起,上课、考试,参加运动会与合唱比赛等学校活动,还加入了漫研社与花道社两个社团,更是在日本文化课上学习到了茶道、和纸工艺与浴衣的穿法,感受传统日本文化的魅力。课余时间,她去所在城市的图书馆给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开读书会,为儿童福利设施做街头募捐,看画展、听音乐会、参加日语歌大赛……她用教室后闲置的白板,为几个对中文感兴趣的日本同学上“小青的中文课”,给即将前往中国台湾地区研修的同学做中文讲座。许多同学因为她的到来而对中国产生了兴趣,因为她的存在而对中国有了好感,也有不少同学表示今后还会继续学习中文。她甚至成了一些同学学年论文的主人公。她努力像同学们那样,“既可以穿着笔挺的制服站在礼堂里唱歌,又可以裹着围裙一边擦汗一边扫除”,后来被当地人夸赞“一看就是光之丘的学生”——光之丘的学生“光之子”开朗热情、积极向上、很懂礼貌,在当地声誉极佳。对于一个十六岁的孩子来说,独自在异国他乡学习,又先后在多个日本寄宿家庭生活,各种磕碰是难免的。但“没有一件事情是没有意义的”,她努力解决各种问题,积极地前进着。这种跌跌撞撞的成长,其实更加难得、更为可贵。
正如赵一青同学自己所说,因为这些经历,她成了一个可以坦然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却依然想要继续前进、想要与更多人进行双向交流的人,“一个比出发时的我更好的人”。赵一青同学于今年九月被日本早稻田大学录取。希望她续写属于她自己的故事。希望更多的孩子有更多自由的探索,获得个性化的成长。
李希贵
2019年10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