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是花中第一流

李清照词传 作者:孔祥秋 著


◎自是花中第一流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鹧鸪天》



章丘秀美的山水,赋予了李清照玲珑剔透的心性,也让她早期的文字足够活泼空灵,多以白描的笔法,展示清水无尘的年华,尤以那首《如梦令》为最,将少女纯美的情趣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家乡的她,就有这样一份自在天然。长大的她,随着父母向远而去,这种露珠一样透着晨光月色的情怀,渐渐浸透了烟雨。文字便多了念想,多了寄托,多了哲思,虽然还是那招人喜爱的白描之美,但可猜可思量的眼神渐起,心事渐缤纷。

说不清多大的她抵达了都城汴京。一个小孩子的足迹,更何况是一个小女孩,有谁会在意呢?当她成为千古第一才女,人们再回头追寻她的步履的时候,才知道无处可以落笔。也罢,即便是那场从深秋到腊月的雪,也早已融化,润了一季季的花草,漫过了一年年的时光,我们无处寻觅。

她一路向繁华,去了汴京。

只要花盛开,哪季都是好节令;只要心自在,哪天都是美良辰。

正是大宋盛时,京城自是车水马龙,商贾如云,民生富足。时人孟元老的笔记体散记《东京梦华录》中载:


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喧空,几家夜宴。


繁华无边,锦绣万里,果然有《清明上河图》里的画味。

如果说李清照的明水是一块玉,那大宋时的汴京则是一锭金。没有了鸥鹭惊黄昏,却多了琴鼓闹良宵。白天黑夜,都是一样的热闹。

盛世文风的熏陶,先贤前辈的影响,加之父亲李格非的引导,李清照的诗词日见精进,已可比肩于诸多名士。那些名门望族、官宦人家的聚会席宴,也常常邀了她去。她助兴的诗词总是自成一体,似一脉清流,惹了饱学之士的喜欢。尤其是一次在大晟乐府的诗词大会上,她语出清新,占尽风流,一时成为风雅阶层的美谈,以至于“文章落纸,人争传之”,只差纸贵洛阳了。

京城的浸洇,让李清照拓宽了视野,广博了见闻,丰厚了知识。她在汲取古典营养的同时,更注重整合当下的思索,食古而化,常有惊人之语。有一次,父亲推荐了“苏门四学士”之一张耒的《读中兴颂碑》给李清照。说到这首七言古诗,先说另一篇《大唐中兴颂》,这是唐代诗人元结歌颂平定安史之乱的文章。传当时他正清居于湖南祁阳浯溪,文章写好后,由大书法家颜真卿写成楷书,并镌刻在崖石之上,被人称为“浯溪三绝”—文奇、书奇、石奇。张耒的诗就是和此文而来。因这诗很为父亲李格非赞叹,夜里,李清照便反复吟读,一时间感慨万千。于是,她挥笔写下两首和诗:


《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


(一)

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

五坊供奉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

胡兵忽自天上来,逆胡亦是奸雄才。

勤政楼前走胡马,珠翠踏尽香尘埃。

何为出战辄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

尧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区区纪文字。

著碑铭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

子仪光弼不自猜,天心悔祸人心开。

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

君不见当时张说最多机,虽生已被姚崇卖。


(二)

君不见惊人废兴传天宝,中兴碑上今生草。

不知负国有奸雄,但说成功尊国老。

谁令妃子天上来,虢秦韩国皆天才。

苑桑羯鼓玉方响,春风不敢生尘埃。

姓名谁复知安史,健儿猛将安眠死。

去天尺五抱瓮峰,峰头凿出开元字。

时移势去真可哀,奸人心丑深如崖。

西蜀万里尚能返,南内一闭何时开。

可怜孝德如天大,反使将军称好在。

呜呼!奴辈乃不能道辅国用事张后尊,乃能念春荠长安作斤卖。


两首咏史诗,虽然多含有讽刺,但比张文潜就论“安史之乱”“女色亡国”的老调深刻了许多。就唐朝兴废,正确地归为朝政萎靡,奸人当道,当然也客观地检视了杨家兄妹对时局的影响。诗文一出,立时震动京城,为方家赞叹,多称李清照为难得的奇女子。

身为一个女子,在诗词中美名日盛,加之行事挥洒自如,毫无深闺小姐的忸怩之态,虽然赢得欢声一片,但也难免有人会用异样的语调说些闲话,并斥其为“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文风也不过平庸。


少年那时,谁不傲视天涯?李清照不卑不亢,情寄桂花。

桂花不是大朵大朵的华丽之花,透着轻浅的黄色,看起来似乎有些暗淡,但却掩不住柔美的心性,情怀虽然不善于表露,喜欢于清静的一隅,实在不可以只苟同于艳美的红绿之爱。芬芳四溢的桂花,何尝不是花中一流,不然又怎会在万人仰望的月中成为美丽的神话?

“清贞更造清芬境,大地萧条赖挽回。”桂花居风霜而有精神,香四布却矜持有礼,不傲不骄,不媚不俗,正是仙女的风神。

百花之中,梅和菊都是花中翘楚。李清照也是一个爱花之人,《漱玉词》中多写花草欢愁。梅花和菊花也几番绽放于她的墨香之中。而这里,她写“梅定妒,菊应羞”,毫无贬损之意。梅花也有风骨,菊花也尽颜色,不过是以此烘托桂花的孤芳之美。画栏中的桂花一开,便占尽了秋日的风流,低有冷蝶,高有流云。

楚家老先生屈原,一生多吟花草,道尽天下芳菲,以喻君子修身美德,但为什么不把桂花收入《离骚》,是不是对桂花情思欠奉?李清照以责问古人大家的口吻,来陈述人们对桂花的偏解,来说她的爱,她的清绝于世。

说来,屈原是写过桂花的。《离骚》有文:“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等。其实这些真的无所谓,李清照以白描感叹,以问古引申,彰显了词人审美的高拔、思想的卓越、思辨的新颖,以机锋暗藏的笔墨,展示了少女恃才傲物的自然天性。

李清照赞桂花是花中第一流,何尝不饱含了词人的贞心自许?

 “山中桂树多,应为故人攀。”桂树原多生于山远地偏之地,才有了白居易的“山寺月中寻桂子”。李清照出生于明水这个多耕作、少读书的乡野小镇,距皇城之远,不得不说偏僻。而她才情非凡,自可比作桂花。

古代的科举,多在秋天,那时桂花正开。高中皇榜被誉为折桂之美。“画阑开处冠中秋”一句,虽有此意,却是暗指自己入得京城自成我香,名扬四方。也许还有人看不上,但明天的群芳谱中,我当是“天香云外飘”的那一枝。

颇有些得意自我,睥睨四方的味道。

外在当为爱,内在才芬芳。这无视尘俗的非凡幽怀,远不是“误入藕花深处”的天然意趣了。十五六岁的她,已非只醉于溪岸亭台的芊芊少女。

李家小女初长成。

大千世界,处处华美,也许我不花团锦簇,但何尝不香清意远?是啊,青春那时,不论春秋冬夏,谁都可朗朗高歌。自恋如何?浅薄如何?狂放如何?无敌最是芳华。

在月色如水的那个秋天的夜晚,浮香艳色都不过是尘泥,李清照的这首《鹧鸪天》,正是那傲立画栏中的一树桂花。

谁似桂花之人?少女李清照笑一笑,却不回答。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