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出 塞 〔唐〕 王 昌 龄
注释
但使:只要。龙城:即卢龙城,汉代抗击匈奴重镇,在今天的河北省卢龙县。飞将:汉代名将李广,人称飞将军。不教:不让。胡马:指匈奴的军队。度:经过。
简繁对照
题解和大意
王昌龄(?—约756),字少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开元十五年(727)进士,曾任江宁丞、龙标尉,是著名的边塞诗人,擅长七言绝句,人称“七绝圣手”,又被誉为“诗家夫子王江宁”。他的诗现存一百八十余首,有《王昌龄集》。
《出塞》是王昌龄边塞诗的代表作。首句“秦时明月”与“汉时关”互文见义,把月光下的边关,同秦汉以来筑关备胡、反击外族入侵的历史结合起来。三、四两句希望有像李广那样的忠勇将军,能够“不教胡马度阴山”,国家和睦安定,也成了世世代代人们的共同愿望。缅怀良将,感叹守将无能,就是这首诗的主旨。
吟诵说明
《出塞》由方明朗诵,袁行霈、华锋、施榆生吟诵。下面对吟诵做分析说明。
这首诗虽然用了乐府旧题,却也是一首标准的平起七言绝句。吟诵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袁行霈所遵从的“四三”格式,这种格式是他的一贯主张。他在《中国文学概论》里面说过“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言和四三节奏的七言”。第二种格式是华锺彦先生所提倡的“二四四二”式,华锋用的就是这种格式。袁行霈的录音是1991年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音室录制的。他吟诵的时候每一句都在第四字停顿,在第七字上拉长,即使是入声字,像“明月”的“月”,他也拉长了,偶句的第六字也有明显的延长。整个的旋律比较平稳朴实,符合这首诗的主旨。
华锋的吟诵体会是:首句起调不能太低,亦不能太高,否则不能把诗人那种历史的沧桑感表现出来。次句的“人”字虽然不在节奏点上,但七言诗的第五字,可以适当重读,以示强调。这里重读“人”字,表达诗人对一代代戍边将士的敬意。第三句的“飞”字也重读,表示国家需要的不是一般的将军,而是需要李广那样骁勇善战的英雄。末句吟诵时,“教”字、“度”字都是诗人用情极深之处。“教”字应该读为平声,否则就不符合平仄要求了。“度”是仄声字,不宜长吟,可以适当加重语气,表明不让胡马越过阴山是历代戍边者的目的,也是诗人的愿望。
施榆生的闽南语吟诵也遵从“二四四二”格式,入声字短促、急收,语音特色十分明显。整个吟诵调的旋律比较清秀悠远,对诗句“万里长征人未还”的哀怨情绪有很好的表达。(撰稿:王恩保、华锋、刘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