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九月初五日)

曾国藩家书 作者:(清)曾国藩


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九月初五日)

澄侯、温甫、子植、季洪四弟足下:

最近京城家中大人小孩都平安。我的癣病又微微复发,所幸没有大碍,听之任之就好。湖南科举发榜,我们家乡居然一个人都没考中。沅弟信中说温弟的文章典丽堂皇,却也被压下来了。不知道我的弟弟们将来科举功名究竟会是怎样?从祖宗的积德和父亲、叔父的居心立行来看,弟弟们应该可以有好报。弟弟们现在年华正盛,即使是在一次科举中稍稍耽误,也不是一下子就失去时机。只是哥哥我近年来事情一天比一天多,精神一天天损耗,经常盼望弟弟中有后起的,长住在京城,为我助一臂之力。而且希望几位弟弟分担此种重任,我也能稍微休息一下。竟一件事都不能实现,让我心里面无依无靠的!

植弟今年一病,百事荒废;在考场中又罹患眼病,自然是难以考好。温弟的天赋本来是在弟弟们中最高的,唯独牢骚太多,性情太懒惰。之前在京城,不喜欢看书,又不写文章,我心里面就很忧虑。最近听说回家以后,也还是像以前一样爱发牢骚,有时候几个月都不提笔写文章。我们家之所以没人能继起,其他几位弟弟还可以稍微宽容其责任,温弟却实在是自暴自弃,不能总是归咎于命运。我曾经见过朋友里面牢骚太多的人,之后一定会情绪压抑受到阻塞,像吴檀台、凌荻舟这些人,数不胜数。因为无缘无故埋怨上天,上天一定不会应许;无缘无故埋怨他人,他人一定不会服气。天人感应的道理,是自然而然的。温弟现在所处的境遇,是读书人中最顺利的,却动不动牢骚满腹,百般不如意,实在是我不能理解的。以后一定要努力除去此病,把吴檀台、凌荻舟当作眼前的教训。但凡遇到牢骚要发作的时候,就反躬自问:我到底有什么不满意以至于蓄积了这样的不平之气?猛然内省,断然弃去。心平气和、谦逊有度,不仅可以早早获得功名,而且养成这样的和气,可以消减病患。万望温弟再三细想,不要把我的话当成是老生常谈,认为不值一笑。

王晓林先生(名稙)在江西当钦差,昨天有旨意命令他代理江西巡抚。我代理刑部,恐怕要到明年才能卸职了。袁漱六昨天又生了一个女儿。一共四个女儿,已经夭折了两个。现又失去了哥哥,又失去了弟弟,又一个差事也没有,穷翰林真是难当啊。黄麓西由江苏引见入京,完全不是昔日刚中进士时候的气象了,居然有经世济民的才干。王衡臣在闰月初九引见,任用他为知县,之后在月底搬家到下洼一座庙中,竟然在九月初二晚上无故猝死。前一天晚上和同住的文任吾谈到夜里二更,第二天早饭时,奇怪他还没有起床,开门一看,已经死了。生与死的道理,好人的这种报应,真不可解。

家乡劝捐弥补亏空的事情,我之前已经有信说了,万万不可勉强勒索摊派。我们县的亏空,一半是由于官员,一半是由于书吏,百姓却是无辜的。向来书吏中饱私囊,上则吃官,下则吃民。名义上是包征包解,其实到了征收的时候,就会把百姓当成鱼肉吞噬;到了解送的时候,就会把官员当作招引猎物的雉鸡摆弄。官员从书吏手中索要钱粮,就像从虎狼口中索要食物。再四请求,却终究不肯吐出来。之所以积累成巨额亏空,并非真是由于百姓欠税,也不是因为官员中饱私囊。今年父亲大人商量定下粮饷之事,一下子破除了从前包征包解的陋习,实在是官民两利,不利的只有书吏而已。即便是父亲大人面见总督请求留下朱公,也造福于一县不小。弟弟们都应该极力帮助父亲大人办成这件事。只是捐银补亏空这事不应操之过急,要人人都愿意捐款才可以,要是稍有勒索摊派,那急公好义的事情反而成了害民之举。将来可能会反过来变成书吏的借口,一定会串通劣绅,仍然回到包征包解的老路子上去,万万不可不预防。

梁侍御那里的二百两银子,这个月内一定送过去。凌家的二百两也已经兑付。举人来兑付五七十两银子,为的是送给亲戚使用,也一定不可以迟缓。但是京城家中最近非常艰难困窘,除此之外不能再兑付了。县令既然和我家商办公事,自然不能不有所来往,但是弟弟们只要是做得到,就不要经常出入官府。陶、李两个人那里,等我写信过去。本县也难保没有假借他人名字请托的,澄弟应该预先告知我。写得不详尽,其余的之后再谈。

兄国藩手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