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八月十九日二更)

曾国藩家书 作者:(清)曾国藩


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八月十九日二更)

澄侯、温甫、子植、季洪四位老弟足下:

八月十四日发出第九封信,到十七日收到家信的第七、第八两封,很高兴地知道了一切情况。

左光八是我们家乡的大盗,能够彻底将其铲除,扫荡他的巢穴,那我们家乡就能长久地享受这样的好处,自然是很大的功德。只是湖南的帮会匪盗之徒都是互相勾结,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现在制军的程公专门到湖南,就是奉旨查办此事的。担心粤西的匪徒四处逃窜,一旦进入湖南境内,那楚地的帮会匪徒就会悄悄出动。左光八这一股,想必还不是大团伙。尽管如此,我们境内查办此事,也不可以行为过激,导致变故。现在听说他正在请乡绅担保,改过自新,并且可以捉拿贼众戴罪立功,这自然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万一不是这样,也要看准时机图谋此事,不可用力太猛,这种事都是容易发起而难以收拾的。

公议粮饷这件事,如果出自整个地方的愿望的话,自然是造福无量。至于帮助出钱垫付官家的亏空,我家就万万不可以出力了。官府亏空了一万六千两,需要大钱三万余串,几乎每家都要分派千串才可以填补。现在提出这项建议,不过是几个大绅士一时豪气,说了这种急公好义的话。将来真的各家分派,仍然是投机取巧的和富有的人家出钱少,却在官员面前讨好,笨拙的和贫弱的人家反倒要多出钱,还难免受到他人的勒索。贫穷地方的殷实小户,一定会怨声载道。而且这个风气一开,下次别的官员上任,既可以援引师令借钱办公的往事为证,又可以援引朱令让百姓帮忙垫付亏空的事为证,可能也会摊派到民间让大家出钱帮他,那时反而没有话来拒绝。要是互相援引,成为例行之事,来一个官帮一个官,我们家乡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安生的时候了。

但凡处理公家的事,都要深谋远虑。这件事要是各位乡绅有意,我们家不必阻拦;要是我们家发出倡议,却是万万不可。而且官员的补缺都有固定的办法,哪个官位出现空缺,该由哪个班次的人来补上,就算是抚台也不能稍加改动。澄弟在外多年,难道这等事也不知道吗?朱公要是没有轮到,那么就算是帮忙垫付了亏空,整个地方都要挽留他,可是因为规定,也不可以。要是已经轮到他,那就算不垫付亏空,他也不能不来补上缺位。其中有特别需要变通的情况,总督、巡抚要专门写奏折申请,但也不敢严重违反成例。季弟来信,说朱公能否实授县令,全看亏空能否垫上,恐怕不全是这个道理。曾仪斋要是被革职了,就不能再穿补服了;要是在外官考核时退休的,那还是可以穿的。

季弟有志于仁义道德、修身养性的学问,我看他的信,不胜欢喜。但凡是人,没有不可以做圣贤的,不在于读书的多少。我的弟弟要是真的有志于此,要熟读《小学》和《五种遗规》两本书。此外的各种书籍能读固然很好,不读的话也没有什么损失。可以做天地之间的完人,可以做父母膝下的好儿子,不会因为读了书之后就有所增加。非但四六文和古诗可以不看,就算是弟弟愿意学的古文,不去看也没有什么妨碍。只要守住《小学》《遗规》两本书,做一句算一句,做十句算十句,比起记诵词章的学问要好过许多倍。季弟又说希望能尽孝道,唯亲命是听。这特别能弥补我的缺憾。我在京城十几年,侍奉父母有所缺憾,父母的言笑已经很久没有见到,心中的愧疚没有一刻可以缓解。要是弟弟们在家里能委婉愉悦地孝顺堂上大人,从无声和无形中体察长辈的心意,那我能尽忠,弟弟们能尽孝,难道不是我们一门的祥瑞吗?希望弟弟们坚持这个志向,每天都不要忘记,这样为兄的内疚就可以稍稍缓解。实在是非常幸运。写下的没有十分之一,其他的等之后再继续。

兄国藩手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