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
赤壁之战并非胜在火攻
冯雪
《三国演义》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四大名著之一。其中根据《三国志》演绎的赤壁之战更是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在《三国演义》中,年轻的东吴水军都督周瑜趁着诸葛亮借来的东风,在初冬时节用火攻之法烧退了曹操号称百万的大军。从此形成了三国鼎立的政治局势。
但是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李友松提出,赤壁之战曹操兵败并不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而是血吸虫病在作怪,导致曹操军队溃不成军,不战而败。
在正史《三国志·吴书·周瑜传》中,有曹操给孙权信中的一句话:“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李友松认为,信中所指的疾病就是血吸虫病。
李友松解释道,血吸虫病在中国只有南方才有,并且以湖南、湖北为重疫区。以秋季疫情最为严重,就算是现在也是如此。血吸虫病分为急性、慢性和晚期三种,而曹操的军队患上的正是急性血吸虫病,这种疾病主要是在秋季流行,而曹操的军队开始训练水兵正是在血吸虫病感染严重的秋季中。
如果人感染上急性血吸虫病,基本上会在一个月左右的时候开始发病。症状主要是发高烧、肝脾肿大和拉肚子。虽然症状并不特殊,但足以影响曹操军队的作战。
赤壁之战是在秋末冬初的时候开战的,南方寒冷,而这个时候曹操军队的士兵们正饱受血吸虫病的困扰,又怎能全力作战呢?
既然疾病横行军队,为什么只有曹操的军队受到感染,而周瑜的军队却没有受到袭击呢?
李友松解释道,这是血吸虫病的一种特性,就像是水痘一样,感染过血吸虫病的人在体内会形成一定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不容易再次患上血吸虫病。周瑜的军队基本上都是在长江流域活动,熟悉水性,对血吸虫病已有一定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但是曹操的军队基本上是在北方活动,没有感染过血吸虫病,没有免疫力,所以初到湖北就成了易感染人群,很容易患上血吸虫病,导致军队士兵的身体不适,无从应战。
除了曹操的军队以外,历史上还有很多支军队都遭到过血吸虫病的侵害,近代史上也是如此。李友松说,比如1949年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时候,就有一个军的士兵都感染了血吸虫病,至少有三四万人之多。再如拿破仑的军队在非洲的时候也感染上了血吸虫病,后来美军在菲律宾登陆的时候同样受到了此病的侵害。
刘巴为何不受信任
黄文山
刘巴是三国时期一位著名的政治和经济活动家。他死后葬于岳阳,岳阳旧称“巴陵”,据说便是人们为纪念刘巴而命名的。
诸葛亮很欣赏刘巴的才华,曾多次向刘备举荐。他甚至这样说:“运筹策于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刘巴字)远矣!”刘备初定成都之时,因军用不足而发愁。刘巴建议他铸造面值百文的铜钱,派官员管理市场,平抑物价。刘备采纳了他的建议,“数月之间,府库充实”。早在公元221年,刘巴就懂得用货币的供需量来调节经济增长,用政府手段来干预市场,平抑物价,比之英国的经济学家凯恩斯,整整早了一千七百年,不能不说是一位奇才。
然而刘巴在蜀国,却不能充分施展其才干,甚至小心谨慎到“恭默守静,退无私交,非公事不言”。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呢?原来,刘巴得罪了刘备的结拜兄弟张飞。
一次张飞特地自老远骑马来拜访刘巴,并在刘巴处投宿。张飞虽然性格粗暴,但对有学问的人很恭敬。刘巴却从骨子里看不起张飞,整个晚上不跟张飞说一句话。弄得张飞异常尴尬,并由尴尬而生怨恨。诸葛亮听说这件事,赶紧劝刘巴不要过于清高。而刘巴却这样回答:“大丈夫处世,当交四海英雄,我和一个带兵的有什么话好说!”
对张飞不恭,也就是对刘备不恭。刘备虽然慕贤爱才,但也容不得刘巴如此无礼,自然大为恼火,当即对诸葛亮说:“刘巴自恃有才,他原是想到魏国去的,只是因为无路可走,才留在蜀国,并非真心来辅佐我。”刘备这番话决定了刘巴从此不受信任的命运。
刘备的这一态度,给了刘巴当头一棒,足以让他吓出几身冷汗。在当权者面前,他不得不收起傲气和清高,变得格外谦恭,除了起草文件,几乎无所作为。
刘巴的命运引起周边国家魏、吴的普遍关注。魏国宰相陈群专门为此写信给诸葛亮,询问刘巴的情况。东吴朝野也议论纷纷:张昭以为刘巴过于褊狭,不应该那样对待张飞;而孙权对此却有自己的看法——刘巴如果为了讨好刘备,交他所不愿交的朋友,那还能称为高士吗?话虽这么说,但恐怕任何一位封建君主都不会喜欢刘巴这样的人。刘备就曾说过:“刘巴这样才高气傲的人,只有我还能够用他,要是换了别人,一定是不能容纳他的。”
孙权“翻脸认人”
宋宗祧
孙权年少时,他的哥哥吴侯孙策已拥有江东六郡,由吕范担任“财政部长”,周谷担任“组织部长”。
孙权作为吴侯的弟弟,自然是个重量级人物,何况又当了阳羡县的县长,谁不高看一眼?孙权很清楚自己的软实力,所以他就很注意开发自身“资源”,为自己,有时其实也是为地方经济发展搞点特殊。于是他多次找到吕范,恳求他开个后门,多给自己几个“子”儿。但吕范总是说,计划外花钱的事必须经过吴侯批准,卑职不敢自专,不软不硬地给顶了回去。吃了几回闭门羹之后,孙权气得简直是咬牙切齿,恨不得杀了这个不识相的“一根筋”!
孙权肚里有几条蛔虫,孙策是一清二楚的。可以说,孙策早就制定了一套防止亲属搞特殊化的政策措施,而且经常检查。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而且,吕范不识相,总有识相人。周谷可不像吕范那样直正刻板,为了取悦、巴结孙权,便为他大开方便之门,多次写虚假材料,并以此瞒过了孙策的盘诘和追查。每当此时,孙权就会拉着周谷的手千恩万谢:多好的哥们儿,孙权啥时候都不会忘记你的大恩大德!
后来孙策死了,孙权成了一把手,对吕范和周谷的态度却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他对吕范不再横眉冷对,而是笑容可掬,称赞他忠诚,勤事奉法,并且给予特别的信任,不断提拔,直至大司马。可对于周谷,孙权却认为,作权弄法,欺上瞒下,品行不端,小人一个,还是回家卖红薯吧!弄得周谷羞惭满面,一边跑还一边嗫嚅着骂骂咧咧:孙权,你好小子,翻脸不认人,忘恩负义!
通常,“翻脸不认人”的人都被当作势利小人,最为人所不齿;而“翻脸认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则碍于面子难以做到。可是,孙权却不同,他既能翻脸不认人,又能翻脸认人,这实在让人看不懂。然而正是他的这个“让人看不懂”,却体现出了他作为政治家的过人之处。孙权一旦坐上了龙椅,就必须站在国家的大局上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和过去那位想着一己之私的孙权决裂。
上梁不正下梁歪
田野
公元265年年底,晋王司马炎把魏元帝曹奂赶下龙椅,自己做了皇帝,改国号为晋。司马炎成为西晋王朝的第一个皇帝,史称晋武帝。晋武帝登上王位后,立即兵发东吴,公元280年吴国灭亡。自此,三国归晋,天下统一。
晋武帝新登帝位,又收复了东吴,龙颜大悦。晋武帝一高兴,就把东吴旧主孙皓的五百后宫佳丽全部用马车运到了洛阳。加上晋武帝自己原来的妃子、蜀汉刘禅的妃子、魏王曹奂的妃子,总共有一万余人。晋武帝的后宫美女如云,多得连自己也数不清。美女虽然多,可是,晋武帝每晚只能享用一个。每夜具体由哪个妃子陪自己睡觉,这个问题成了晋武帝头疼的事儿。晋武帝常常是看看这个身轻如云,看看那个性感靓丽,自己都非常喜爱。于是,晋武帝就想了一个办法:用几只羊拉着一辆车,自己坐在车上。羊拉着车在后宫里走,走到哪个妃子的门口停下来,晋武帝就在那个妃子的寝宫里睡觉。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皇帝享乐的事儿传到大臣们的耳朵里,他们一个个也争相效仿,在朝廷上下形成了一种享乐、攀比之风。朝中有一个散骑常侍,名叫石崇。石崇立下的军功多,得到的赏赐也多,常常在群臣面前夸耀自己富有。石崇的夸耀引起了司马炎舅父王恺的不满。两个人开始比富。
王恺宴请文武大臣。饭后,王恺请大臣们参观自己的伙房。大臣们一看就惊呆了。原来,王恺家洗刷锅碗瓢盆,竟然是用当时非常昂贵的麦糖水。石崇不服。他也请文武百官用餐。吃饭前,他请文武百官参观自己的伙房。大臣们一看,更是不可思议。原来,石崇家是用白蜡烧火做饭。
王恺当然不服。他用一种红色的石膏作为原料,装修了自己的府邸。红石膏是当时一种昂贵的调料品。用红石膏装修的墙,很不容易褪色。石崇看了,用香料和泥,也把自己的府邸装修一番。大臣们还没有到他家,就能远远地闻到香味儿。
两个人比富比得越来越激烈。王恺家的厕所全部用金玉装饰,还让四五个美女在厕所里侍候客人方便。石崇让歌女给客人敬酒,如果客人不喝,就当场把歌女杀死。
不仅如此,上层官员的腐败,引起了下层官员和地方财主们的效仿。于是,西晋王朝出现了大量不能挑、不能担、不能看书、不能拉弓射箭,只会吃喝玩乐的士族。有些士族子弟甚至胖到连站都站不起来,只好整天躺在床上,让仆人伺候着。
公元304年,西晋发生了八王混战。当时的晋怀帝司马炽马上在全国扩招人马。可是,那些连站都站不起来的士族怎么能够上战场打仗?最后,刘聪攻陷洛阳城,俘虏了晋怀帝。最终在晋愍帝司马邺继位执政短短四年后,公元316年,西晋王朝经历了四帝三代五十二年后,像一颗流星一样,很快就在历史的长河里消失了。
可见,勤政廉洁的治国方略才是一个国家兴旺昌盛的法宝呀!
才华“死”在舌尖上
周丽华
三国时,曹操在政治与文学方面都非常了得。但曹操的为人却是非常矛盾的。在他的身上,既有渴望贤才之心,又有难容人之处。曹操所杀的,都是恃才傲物又终不能为自己所用的人,比如大家熟悉的孔融与杨修,还有不太为人知的祢衡。
祢衡口才极佳,为人傲慢,是个愤青。一天,祢衡来到了许昌,自负才高八斗的他本以为能一下子把许昌人震了,但没想到竟然没人买他的账。祢衡想,这个倒霉的许昌,难道真的是没有伯乐吗?这样一琢磨,他便想到了孔融。在来许昌之前,他就知道这座城市里除了有个皇帝、有个丞相外,还有个天下青年才俊皆以为师的孔融。于是,找了一天,祢衡直闯孔府,嚷嚷着要跟孔融喝酒。孔融说好呀,怎么个喝法?祢衡一愣。这一年孔融已经五十岁了,比祢衡大了足有三十岁。这一老一少的友情也就从喝酒开始了。
他们总凑到一起喝酒、聊天,谈论天下之事。一次,两个人喝到后半夜,都高了,祢衡对孔融说:“当今天下,幸有孔老师,仲尼不死啊!”孔则对祢衡说:“颜回复生哦。”这样的赞美自然有点肉麻。但在当时的许昌,孔融自比当年的李膺,喜欢推荐后生,以伯乐自居。对于祢衡,他是想重点培养的。所以,没有草率地向朝廷推荐,而是通过孔府的沙龙,慢慢让许昌的才俊们认识祢衡,扩大祢衡的名声。随着时间的流逝,许昌的士人们开始传颂:孔融府上有一位天下奇才!
有了这样的铺垫,孔融决定正式向朝廷推荐祢衡了。如此下来,弄得曹操也很想见见这位祢衡。但祢衡却拒绝见曹操。究其原因,是真的因为讨厌曹操这个人,还是因为狂劲又犯了?不得而知。曹丞相对于这事表现得还算淡定,没有动怒,但他心中盘算:你还挺狠。我不搞你,还要给你官做。什么官?负责击鼓的小吏。祢衡竟从命了。在一场宴会上,许昌文武官员皆在,大家喝到高兴处时,曹操命打击乐小队表演,以助酒兴,小队队员依次上场。按规矩,队员击鼓试音前,皆应脱去旧衣,穿上新衣,轮到祢衡了,他大摇大摆地上场了,并未换上新衣,一曲《渔阳三挝》,浸满怀才不遇的悲情,听上去,沉郁悠远,有金石之声,令在座的众人颇为伤感,曹操一时也为之动容。这时候,一个领班从幕后露出头来说:“呀,祢正平,你怎么没换上新衣服就上场了,去换啊!”祢衡回过头来,瞄了领班一眼,没搭理他。领班再次在一边嘀咕。祢衡放下手中的鼓槌,愣了会儿神,然后去掉头巾,脱下衣服,裸体于众人面前,全场惊骇。
祢衡裸体击鼓,乃性情所至,想起多年来志向未酬,愤恨之情于不觉间升上心头,顺便骂了曹丞相。当然,并不像《三国演义》中“击鼓骂曹”那段记载得那么夸张。但宾客仍大惊,都把目光转向曹操。曹操缄默不语,冷冷地望着裸体的祢衡。这时候在座的孔融起身说道:“祢衡的罪过相当于胥靡,不能发明王之梦。”胥靡,是当时的一种刑罚,用绳子把犯人连在一起,令其在工地上做活。曹操开始不高兴了,自言自语道:“祢正平,我本想侮辱你,却不料被你侮辱了。”
“祢衡事件”发生后,曹操做了冷处理,没有直接杀掉祢衡,而是把他送到荆州刘表处,想借刀杀人。祢衡到了刘表处,多次讥讽刘表,刘表就把他送到江夏的黄祖那里,有一次酒后祢衡又发狂了,这黄祖可不吃祢衡这一套,当即就把他杀了。
在江夏时,祢衡写过一篇《鹦鹉赋》,以笼中鹦鹉自比,只是苦于不能翱翔天空。但他想怎么翱翔呢?天下狂士多辩才,才华只在舌尖上,祢衡就是典型的例子。可最后他死在了舌头上,这一年他二十五岁。他是个辩士,却未必是济世之才。
南朝清官不好当
李开周
南北朝时期有个朝代叫南齐,南齐的都城之一广州,当时经济发达,商业繁荣,海外贸易尤其红火。一些大商人,甚至包括南齐政府,常年派商船往来于现在的越南、印度、泰国、柬埔寨、叙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把丝绸、瓷器运出去,把香料、珍珠带回来,一进一出,利润高达二三十倍。不但商品贸易发达,奴隶贸易也繁盛,印尼酋长从马来半岛低价买进矮黑人,不法的中国军官也从澎湖诸岛掠夺大批土著,整船整船地运到广州出售,给贩奴者带来了巨大利润,也给南齐政府贡献了一笔笔带血的GDP。
海外贸易让政府和商人受益,官员的腰包也会迅速鼓起来。我们翻看《南史》和《南齐书》,常常能在列传部分读到广州官员三年任满,回去大买豪宅的壮观景象。可见在广州做官油水真的不小。
常识告诉我们,官员的油水只能算毛利润,因为他们还有成本:向上级官员进贡。换句话说,下级官员需要把部分贪污所得上缴给上级官员。南齐官员也不例外,不过,他们贪污来的钱除了要给上级官员分成,还要给国家最高领导人也就是皇帝分成。
拿南齐孝武帝刘骏来说吧,这人很明确地下了一红头文件:凡在广州做二千石以上官职的,任满之后必须上报财产,并把财产的一半送给皇帝,谁送得多,谁就能升官,如果一点儿不送,对不起,等着卷铺盖吧。“二千石”就是刺史级别,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市长,二千石以上官职就是指市长及市长以上的官员。刘骏的意思很清楚:广州外贸很火,做官油水大,高官油水更大,你们捞油水我不管,但是一定要把捞来的油水分一半给我,同时我也不亏待你们,谁分我的油水多,我就给谁大官做。
刘骏这条政策具有很科学的激励机制,激励官员去贪更多的钱,同时也避免官员把贪来的钱不声不响全装自己腰包。要知道,官员都上进,为了做更大的官,他们会主动给皇帝分成的。
当然也有那极个别官员,或者年纪大了想收手了,或者本性太抠一毛不拔,不想把搜刮来的那点儿积蓄割出一部分给皇帝。那么皇帝怎么办呢?刘骏有办法,他强迫每一个不愿出钱的官员跟他赌博,赌注下得很大,一两局下来,你就把钱全输给他了。这么说貌似刘骏是亚洲赌王,跟谁赌都稳赢,当然不是这样的,刘骏的赌术其实也不高明,但您别忘了他是皇帝,哪个大臣敢在赌局中赢皇帝啊?他该是不想活了吧。
南齐也有清官,刘骏在位时有个广州刺史叫王琨,这人不贪一分钱,为了保住官位,每年进宫述职都把工资的一半塞给皇帝。要知道,南齐俸禄只相当于东汉时的三分之一,官员工资是很低的,王琨把一半工资送给皇帝,剩下的钱够他养家糊口吗?估计很难。要不是王琨祖上有钱,本人又娶了富家女,说不定就要挨饿了。由此可见,做清官也是需要本钱的。
不肯担当的代价
蒋骁飞
有一年,西晋国家军队空缺大元帅一职,大家一致推举了名士王衍。当皇上找来王衍把任职通知向他传达后,他急忙伏地不起,不停地推辞:“小人毫无军事才能,如让小人统兵作战,岂不是要误国误民吗?皇上您还是让其他有才能的人去担任这一重要的职务吧……”皇上见王衍辞官态度如此坚定,最后只好收回了任职决定。
王衍回家后,他的小儿子不停埋怨:“父亲大人,您真糊涂啊!兵权历来都令世人垂涎,您却这样轻易放弃了……”王衍打断小儿子的话,冷冷说道:“你小子懂什么!你知道当今是什么形势吗?”小儿子仍懵懵懂懂:“愿听父亲教诲。”王衍小声说道:“现在时局可谓内忧外患,前不久八王篡乱,把国内搞得一塌糊涂;近来北方汉国将军石勒又趁机进犯,朝廷军队屡战屡败。大元帅的位置是好坐的吗?弄不好,轻者成为败军之将,被世人唾骂;重者战死沙场,连尸首都不能回故土安葬……”小儿子一怔,他哪能想到父亲竟如此深谋远虑。
王衍果然把国内外形势看得很准,晋军最后被石勒击败,但他自己也不幸成了俘虏。由于王衍名气很大,石勒亲自接见了他,向他讨教治国之道。王衍毕竟是个人才,治国安民之理说得头头是道,令石勒时而频频点头,时而击掌叫好。最后,石勒提出要王衍做他的智囊团成员。王衍一下子犯了难,他担心,石勒只能逞一时之勇,没有长久立国安邦的才能,有一天也会覆灭。为了不让自己将来也跟着倒大霉,王衍赶紧再三向石勒解释:自己只想做点学问,根本无心也无力关心政治。石勒无奈,只好暂时叫卫士将他押了下去。
王衍被押走后,石勒问他的同党孙苌:“你有办法让王衍归附我们吗?”孙苌冷笑道:“石大人,千万别对他抱什么幻想。他是晋国三公之一,享尽了荣华富贵,都不肯为主子出力,还能为我们效劳吗?”石勒一听顿时醒悟,轻蔑地说道:“对他这样的人,杀他都怕弄脏了刀!”当天夜里,就派人把墙推倒,将名噪一时的大才子王衍活活压死了。对于这样的结局,聪明过人的王衍恐怕也始料未及。
其实王衍缺少的不是才气和智商,而是一种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面对危难、险境、邪恶时,如果把自己“隐藏”起来,也许能求得一时苟安,但最终恐怕会付出更惨重的代价。
赤兔马害死关云长
赵叶柏
赤兔马害得关羽被俘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赤兔马可算是历代名马的“形象代言人”了,这匹三国时期第一名马也和当时的各大战将、谋士一样几次易主,最终寻得武圣人关羽,至此一心一意直至关羽被东吴俘获斩首后,它也由孙权做主,赏给了麦城擒关羽的东吴将领。不过名马终究是名马,赤兔感念关羽的仁义在其死后绝食而亡。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不仅塑造了义薄云天的关公,也塑造了一匹忠义神驹赤兔马。
不过,正所谓:“人有失手,马有失蹄。”赤兔马也不是万无一失的,当年关羽败走麦城的时候中了东吴的埋伏,关公跨着赤兔马、挥舞着青龙偃月刀带领着关平、赵累突围的时候,突然被伏兵用长钩绊马索绊倒而后被擒。关公败亡固然有中了敌军埋伏的原因,不过赤兔乃是一匹神驹,小小的绊马索何足为惧?却偏偏被绊倒了。要知道,战马都是经过层层挑选且经过一定训练的,而且跟着主人在沙场上历练也见过颇多世面,即便是普通战马,面对战场上的突发事故也有惊人的爆发力,更何况是惊世神马?长坂坡一战中,赵云胯下所骑就是一匹普通战马,混战中赵云连人带马掉进陷马坑还是能一冲而出;《三国演义》中另一匹神驹的卢马,就曾在檀溪边上大发神威,驮着刘备一跃跨过檀溪逃出生天。赤兔马面对绊马索竟然不能应对,致使背上的关羽一败涂地,赤兔马的表现为何如此大失水准?
细究起来,这完全不是赤兔马的错,却是关羽自己绝了自己的生路。好汉不提当年勇,此时的赤兔马早就不是当年与吕布并提的赤兔了,它已经是迟暮的老马了。
再好的宝马也会老去
在《三国演义》里赤兔马第一次出场是第三回“议温明董卓叱丁原”一节,董卓为了诱降吕布,忍痛割爱将宝马赠英雄,将他从西凉得来的赤兔给了吕布。那时候的赤兔马“日行千里,渡水登山,如履平地”,赤兔马当时“浑身上下,火炭般赤,无半根杂毛;从头至尾,长一丈;从蹄至项,高八尺;嘶喊咆哮,有腾空入海之状”。如此神骏,在以战马为最快作战工具的冷兵器时代,无疑让吕布如虎添翼,于是吕布放话:只要有了赤兔马和方天画戟,他谁也不怕!后来,吕布命丧白门楼,还是其叛变的部下提前偷走方天画戟和赤兔马才得以让曹操成功抓住吕布的。
吕布得赤兔马的时间大致是公元189年,以它驮着太师董卓的庞大身躯仍然能够健步如飞,可见当时的赤兔马已经成年,马的平均寿命为30-35岁,使役年龄开始于3岁,就算赤兔马是难得一见的骏马,2岁时即为神骏且董卓刚得就送给了吕布,那么保守估算赤兔马出生于公元187年。
8年之后的公元198年,吕布兵败被杀,赤兔马成了曹操的坐骑。2年之后,曹操为了收服关羽,把赤兔马给了他,同年关羽和赤兔马相互配合斩颜良、诛文丑,那一年大约是公元200年,赤兔马13岁。一般马的使役年龄上限是15-20岁,赤兔马正在向它职业生涯的最后阶段迈进。
但是,按照罗贯中的叙述,关羽得到赤兔马之后,又骑了足足20年,败走麦城的时候大约是公元220年,赤兔马已经33岁了!再如何神骏,赤兔马也老了,况且关羽身高接近2米,突围的时候还挥舞着82斤的青龙偃月刀,这种负重的亡命奔跑,对于老年赤兔马来说简直就是超负荷,哪里还有能力逃脱绊马索?
战马是高负荷、高危险的职业,所以战马的黄金岁月最长不过10年左右,一般到15岁左右也基本退役了。再者,在三国时期,我国还没有给马钉马掌的技术(钉马掌是为了防止蹄的磨损和行路打滑而发明的一种护蹄技术),无论是在行军途中还是在战场上,战马的皮质马掌都磨损严重,所以战马的使役期限可能还要缩短。于是,《三国演义》里的赤兔马是一匹超龄服役的“老不死的”马。
其实,据《三国志》记载,赤兔马在吕布兵败之后就不知去向了,不但没有被曹操虏获,更没有成为关羽的坐骑。关羽和赤兔马这对黄金组合想来是罗贯中的妙笔生花,可惜为了成全他们,赤兔马早就到了退役养老的年龄还要硬拖着风烛残年的老弱身躯,驮着惯用青龙偃月刀的关羽四处拼杀,真是可怜!
一鞭抽转历史
余显斌
毫无疑问,那是一场恶战,其凶狠程度,惨烈态势,都出乎后人的意料,让人听了,瞠目结舌。这场恶战,后世的史学家们称之为河桥之战。
时间,是南北朝时。战斗双方,一个是东魏大将,后来乱梁的侯景;另一方,则是西魏权臣宇文泰。
这是一场生死决战,这是一场流血漂橹的战斗,这更是一场注定要改写历史的战争。战争的具体时间,是公元538年。战场,就摆在洛阳之外的原野上。
开始,宇文泰指挥大军,盔甲如水,斩将搴旗,杀掉高欢大将莫多娄贷文,赶走骁勇无匹的侯景,宝剑锋刃闪耀,直指洛阳,准备攻坚。
侯景大败之余,眼珠子发红,带着十万大军,开出洛阳,北据河桥,南依邙山,进可攻,退可守,盔甲映日,戈矛遮天,号角声在洛阳郊外的原野上沉闷地响起,准备教训教训宇文泰。
两军相逢,勇者必胜。可是,如果双方都是勇者,都是百战精兵,那就只得剑尖相撞,针尖对麦芒了,那也必将是一场惨烈之战。战场上,一时鼓声喑哑,号角嘶鸣,战士们的刀枪相撞,天地变色,风云凝滞。
就在战斗进行得最激烈时,“嗖”的一声,一支箭飞来,不偏不倚,射中西魏一个骑兵的军马。那匹马儿一声长嘶,一尥蹶子,扔下那个骑兵,扬鬃飞驰,一刹那间跑得没影了。
这个骑兵倒在地上,龇牙咧嘴,痛得爬不起来。更糟糕的是,东魏大军一见,发一声呐喊,潮水一样涌来,逼向他。这个骑兵倒在地上,闭上眼。他知道,现在他面前的路只有一条——死。甚至,他能感觉到,死神在他的面前嘿嘿大笑了。
就在这时,他的旁边,一个人跳下马。这个人,是西魏一个都督,名叫李穆。
李穆没拔刀,也没拉弓,他不是来救助这个骑兵的,相反,抡起马鞭,狠狠抽了一鞭这个士兵,睁大眼睛,气愤地叫骂道:“你这个糊涂的警卫,你们的大行台(宇文泰的官职)跑了,你怎么还留在这儿?”
东魏士兵们一听,原来,倒在他们刀剑下的,竟然是一个破警卫。再一听,天啊,宇文泰跑了,听这个拿鞭子人的叫喊内容,看样子还跑得不远,那要是捉住了,可是一个大奖赏啊,一生一世都花不完。
大家忙掉转马头,“哗”的一声,潮水一样追了下去。
李穆见大家走了,赶忙过去,扶起这个倒地的骑兵,拉了一匹马,扶他上马,两人快马加鞭,趁此机会,突出重围,逃得性命。
这个士兵,不是别人,正是东魏士兵们红着眼珠子,要到处捉拿的宇文泰——西魏的三军总司令。
后来的结局,历史上一点一滴记载得很详细,也很明白。
宇文泰突围之后,带领援军,反攻回来,最终取得河桥之战的胜利。
38年后,也就是公元576年,北周灭掉北齐,统一中原。那位北周皇帝,名字叫宇文邕,是宇文泰的第四个儿子。在这个基础上,不久,夺得大位的杨坚,出兵江南,灭掉了陈,统一中国。而举世瞩目的大唐,就是在大隋的废墟上,如一颗北斗星,冉冉升起。
如果,当日没有李穆的那一鞭,以后的历史,就可能不会这样写了。
李穆的一鞭子,说抽转了地球,可能有些夸张,可要说抽转了历史,则一点水分也没有。一个小小动作的作用,竟然如此之大。所以,不要轻视我们任何一个微小的动作,很可能,它不经意间会煽起一阵历史的飓风。
一声叫喊败苻坚
张小娴
公元383年,已经一统北方的苻坚把矛头指向了偏居江南的东晋。为了让统一中国的最后一战上演得华丽一些,苻坚一口气征调了九十万大军南下。他骑在马上看着这一眼望不到尽头的队伍,豪气冲天地对大臣们说:“长江天堑算什么,我军将士把马鞭投到水里,长江恐怕就得断流了吧!”
苻坚跟随着前秦军的先锋部队到达了寿阳(今安徽寿县),和晋军隔淝水相望。他派出东晋的降将朱序去招降,劝说晋军统帅谢石和谢玄放弃无谓的抵抗。没想到朱序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他一到晋营,不但没有劝降,反而向二谢建议,应该趁前秦军还没集结完毕,速战速决,歼灭其先头部队。
晋军采纳了朱序的建议,主动向前秦军挑战。谢玄派人对苻坚说,你的军队应该后撤,以便晋军过河后能腾出一块决战的场地。苻坚答应了谢玄的请求,命令军队后撤。前秦军人多,在战前突然接到了后撤的命令,立即阵势大乱,这时朱序又在后方煽风点火,高喊:“秦军败了,秦军败了!”这样一来,前秦军的将士们顿时心慌意乱,六神无主,后撤变成了逃命,全军大溃。晋军趁势抢渡淝水,追赶溃不成军的前秦军,前秦军人马相踏,引发了连锁反应,不可遏制地一溃千里。苻坚本人也受伤挂彩,狼狈不堪地逃回了洛阳。
志在必得的苻坚败在了朱序的手中,他建立的强盛的前秦帝国也因遭受重创而迅速土崩瓦解,北方又重新回到了四分五裂的局面,中国统一的良机,被朱序的一声叫喊大大地推迟了。
南北朝的房价
李开周
总有人嫌房价高得受不了,也总有人嫌房价涨得还不够快,比如说替开发商说话的经济学家。经济学家替开发商说话喜欢横向比较:某某城市房价涨到了多少,是我们这地方房价涨幅的多少倍;或者某某国家房价有多高,是中国房价的多少倍,等等。这帮经济学家不大喜欢纵向比较,大概是觉得过去的房子比现在便宜,纵向比较没意思。
幸亏他们没有留心南北朝的房价,否则就会发疯地迷上纵向比较,给虚高的房价再撑上一根柱子。
南北朝的时候,社会经济还非常落后,房价居然也能飞到天上。比如说,南朝有个蔡廓,在开封建一处房子,经他哥哥按市价估算,值五十万钱;南朝还有个王琨,在广州买了一处房子,花了一百三十万钱;北魏建都洛阳后,许多官员在洛阳建房或购房,竟有人耗费上千万。
您会说,或许南北朝时期的建筑面积超大,虽然贵,但物有所值。其实当时的城市规划不允许有太大的房子存在,仅以北魏都城洛阳为例,全城二百二十个坊,每坊五百户平民,每户占地不超三百平方米。您还会说,或许是通货膨胀的缘故,当一斗米都值万钱的时候,一处房子值几百万也不是问题。然而,当时已经不是物价飞涨的东晋了。
排除了上述可能,我们来看南北朝的房价有多离谱。世界银行有个说法:当房价超出居民收入的六倍时,就会对居民幸福构成威胁。而《南齐书》记载:“其民资不满三千者,殆将居半。”也就是说,半数居民的收入只有几千钱,那几百万的房价是居民收入的上千倍,放到现在,这个数字能把世界银行的分析家们全吓疯。
问题是房价高到这个地步,怎么还卖得动呢?这是因为除了穷人还有富人,对穷人来说房价虽然高,对富人来讲却不算什么。前面提到的蔡廓是个太守,据说他到城门口转一转,就能有六七万的进项,五十万的房价不用怎么转就转出来了;王琨是个刺史,刺史年薪两千石,折合铜钱近一百万,一百三十万的房价不过一年多的薪水而已;至于北魏时在洛阳大批购房的那些人,不是皇亲国戚就是豪门大族,平时吃一顿饭还数万钱呢。
福利经济学中有个施肥原理,说财富就像肥料,只有撒匀了才见效,如果没撒匀,那就不只是苦乐不均的问题,还会造成物价畸形。这个原理同样适用于南北朝。所以说,在南北朝买不起房的人不该怪开发商涨价,也不该怪买得起房的推动涨价,要怪只能怪贫富悬殊。贫富悬殊是病根儿,也是顽症,短暂而动乱的南北朝没能解决,我们寄希望于这个时代。
名画家的“误笔”
一剑
南朝大画家张僧繇善画人物,奇形异貌,变化多端,各得其妙。他画了一幅《群公祖二疏图》,图中士兵穿的是草鞋,由此闹出笑话。公祖们是达官贵人,住在京城,京城的士庶都穿布履,而穿草鞋则盛行于江南,这是张僧繇不熟悉地理位置,不了解民俗所致。
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昭君图》令人叫绝,但画中妇女戴的是帷帽,这种帽子产生于隋朝,汉代绝无。
宋徽宗的《瑞鹤图》被视为绝世佳作,后来专家研究发现,鹤在飞行时其脖子总是笔直向前伸的,而这幅画中飞行的鹤却弯着脖子。
宋代杰出画家李公麟是安徽舒城人,善画人物和马。他曾画了一幅六七个汉子围在桌旁赌博的作品,图中人物栩栩如生,其中有一个人伏在桌上,眼盯盆内的骰子,张嘴急呼,这时骰子转到“六”的位置上。李公麟将此画转给黄庭坚,黄很是欣喜,邀请苏东坡共同赏读。苏东坡细细看过后说:“画虽好,可是有一处误笔。天下呼‘六’都是合口,只有闽人才是张口。这画中人应是安徽人,画的却是张口,是错将安徽人画作闽人了。”
擅长写生的日本画家冈山应举创作一幅《马食草图》,有位农民观后说:“这准是一匹瞎马。”画家分辩:“它的眼睛是睁开的!”农民笑着回答:“正因为它睁开眼睛,所以才是瞎马。不瞎的马吃草时总是闭着眼睛的,因为它怕眼睛被草尖刺伤。”画家叹服。
古代的吃蟹“培训班”
周华诚
螃蟹味美,然而螃蟹毕竟不好对付,甲胄在身,吃客浑身有劲使不上,食之张牙舞爪,看上去一点也不文雅。
魏晋时候的文人特别潇洒,一个个狂放不羁,不是饮酒就是炼丹,一心扑在当神仙的事业上。然而就这么一群人,要是看见一盘螃蟹端上桌来,立马“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一点儿也不优雅。直到明朝,宫里的人吃螃蟹依然很不雅。“凡宫眷内臣吃蟹,活洗净,用蒲包蒸熟,五六成群攒坐共食,嬉嬉笑笑。自揭脐盖,细细用指甲挑剔,蘸醋蒜以佐酒……”
这是一幅何等雷人的画面啊,哪像有钱有闲的贵族们干的事儿?于是,有个叫漕书的人,发明了吃蟹的工具,它们分别有垫、敲、劈、叉、剪、夹、剔、盛等多种功能,简称为“蟹八件”。后来至民国初年,发展到鼎盛时期最多的一套吃蟹工具竟达六十四件。
事情越弄越复杂了。应邀到人家家里吃饭,一人分到一只螃蟹,紧接着发一套工具,刀、剪、锤诸多银器摆在一个托盘里,大家不晓得这些工具怎么用,细心的主人就给每人分发了一张“使用说明书”,具体操作步骤共计九九八十一步,总用时约九十五分钟。自从“蟹八件”发明以后,因为这样吃蟹很有身份,人人都以这种吃法为骄傲。然而“蟹八件”的操作程序实在太过复杂,一般人只看说明书完全不明所以。于是,发明人漕书顺势开办了规模宏大的吃蟹培训班,通过集中三天培训,保证让人学会使用“蟹八件”,立马成为绅士淑女。
从那以后,拥有一套“蟹八件”成了自豪的事儿。到了晚清时候,苏、浙、沪一带很多人家把它作为女儿出嫁时的必备嫁妆。
如果没有好女人
许石林
待人接物,见人之性情修养。
南朝宋崔道固虽然也是个官二代,但他是他父亲的小老婆生的,即非嫡出,因此在家中地位低下,连同他的生母一起,经常被大老婆生的那些哥哥欺负——过去,出身低微的小老婆在家中的地位连嫡妻所生的孩子都不如,遇到嫡生子女有礼貌厚道的,小老婆的日子还好过;遇到那些骄横的,日子就很难,虽然在家中级别够,是长辈,但实际地位还赶不上人家的贴身奴仆。
崔道固身份低微,所以谦和接物、耐烦读书,终于在周围有了不错的名声,有人推荐他给宋文帝的儿子刘骏当参军事,刘王爷派他到青州一带征兵。当地官员纷纷赶来拜见崔道固,可是,崔家那些大老婆生的儿子,故意难为崔道固,让崔道固的生母出来为客人热酒、烤肉吃。崔道固正和客人寒暄,突然见自己的母亲端着招待客人用的酒壶餐具等进来,样子还十分恭敬,崔道固惊愕地站起来,差点失态,知道是自己的诸位兄弟在背后捣鬼,十分难受。崔母觉察到儿子内心的感受,她面带微笑,从容地将东西放下,给客人温酒布菜。崔道固急中生智,对客人说:“我家人手少,就劳烦自己的母亲亲自动手。”客人们都知道是崔家那些嫡出的孩子们故意整崔道固,纷纷起身对崔母表示敬意。崔母不慌不忙地对崔道固说:我的身份不足以回敬宾客,你就替我谢谢大家!
客人们人前背后,都称赞崔道固和他的生母性情好、修养好,人欲辱之,反成全其贤名,使他们获得了更大的尊严。
同时代还有一个人叫郑果善,任鲁郡太守,他的母亲读过书,性贤明,还懂得处理政事。郑母教子十分严厉,儿子当官处理公务,郑母没事儿就在官厅屏风后面搬把椅子坐着听,如果儿子处理得好,回来就给儿子做好吃的,奖赏;如果儿子处理得不好,民有怨言,郑母回家就发脾气,甚至用衣襟捂着脸痛哭,把儿子吓得要死。郑母常常教育儿子:儿啊,知道怎么当官吗?首先要学克己功夫,就是不能贪。怎么才能止贪呢?就是生活越简朴越好,没有需要,就没有贪污。郑母所用的道理,就是董仲舒给汉武帝所说的,官为朝廷名器,就大者不取小。为了拒绝别人给她家送东西,干脆高调地吃素,连自己娘家送的东西都不要,政府按照有关制度给干部家属的生活补贴,她也给退回去了。除非有客人来访或逢祭祀,家中一律不吃肉。郑果善的母亲就是儿子的纪检书记,在她一对一地贴身纪检下,郑果善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廉吏。
崔母与郑母,都有忍让以就大义的胸怀,故成其贤明。
都说古代社会是男性社会,其实那是让男性出面的社会,即男性是社会的面子,而女性是社会的里子。一个好女人,能兴旺一个家族;许多好女人,能兴旺一个国家。一国一家,没有好男人,也会有好女人,但没有好女人,绝不会有好男人。一个社会的文明高度和幸福指数,就在于这个社会有多少好女人。男人好,不算好;女人好,才是真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