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的要义是尊重而非怜悯(评论)
四川芦山发生7.0级强烈地震后,众多公益慈善组织和单位开展救灾募捐活动,支持灾区抗震救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国的传统美德,规范化的现代公益慈善组织,使传统美德如虎添翼,万千热流温暖灾区人心。
我在英国任常驻记者时,曾采访过一些慈善机构,印象颇深。据统计,英国全国登记注册的慈善机构已经超过20万个,这些慈善机构从“残疾人协会”到“无家可归者之家”,从“沉船遇难者关怀委员会”到“拯救儿童基金会”,从“难民援助会”到“猫狗救助基金”等,林林总总,无奇不有。英国是发达国家,仍有一些生活在底层的穷人需要救助,另外许多慈善机构还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提供捐助,以帮助那些因贫困、灾害、疾病和战争等原因而陷入绝境的人们。这大概就是英国慈善事业兴旺发达的原因。
在英国,政府资助的慈善机构很少,绝大多数慈善机构是非政府、非营利组织,资金来源主要是靠募捐和接受捐款,当然也可以通过义卖和将基金进行投资获益等其他方式来增加来源。
英国每年的捐款总额少则上百亿英镑,多则200多亿英镑,既有大公司大财团成千上万的慷慨赞助,也有普通民众3镑5镑的涓涓细流。钱虽然滚滚而来,但不得任意挪作他用,每个机构都有专门的信托基金委员会来管理每笔捐款,筹款和开支都有严格的法律规定,账目都必须公开,要向捐款人有详细交代,因此想通过慈善的招牌聚敛钱财,相当困难。
即便是在21世纪的今天,任何国家都离不开慈善事业,因为任何一个社会都有能力和资质高低不同的人。社会是一个大家庭,救助他人其实就是救助自己。英国慈善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告诉我,施舍和帮助是因为那些接受援助的人是兄弟姐妹,而不是因为捐赠者悲天悯人或怀有负疚之情。英文“慈善”源于拉丁文,原意是“爱”。英国不少有识之士多次强调,一定要不断把爱注入慈善一词,否则便失去了救助的意义。
慈善事业不应是富人良心发现或心血来潮时的施舍和恩赐,应是内心深处的慈悲。慈善的内涵不在捐助多少,而是怜弱助难之心。不富裕并不说明没有帮助别人的能力。慈善的目的是让陷于困顿的人们获得重新站起来的力量。慈善的问题不是要不要给予帮助,而是以何种方式给予捐助。简言之,慈善是建立在尊重而不是怜悯基础上的帮助,至于利用做善事来达到沽名钓誉的目的,则是对慈善事业的亵渎。
2013—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