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南渡之前

李清照 作者:徐培均 著


三、南渡之前

少女的天真

李清照的父亲,虽经常在做官;但他孤高耿介,不慕荣利,这一点前文已有所述。又据李清照自述,她家本是一个“寒族”,日常生活比较“贫俭”[1],这恐怕是与当时的贵族豪门相比而论的。实际上,她的家庭生活并不艰苦,不过是减些豪奢罢了。

李清照生长在这样的家庭,自幼便过着宦门小姐的生活。她似乎有几个姐妹[2],还有个弟弟叫李迒,[3]平日间在一起读书、游戏,倒也非常相得。李清照比起他们来,似更爱好文艺,闺中闲暇,不是提笔练字,就是展纸作画;或者吟诗填词,借以抒发青春的怀抱。李清照从小就有好胜心,为了显示、也是为了锻炼自己的才能,她作诗喜押“险韵”——一种韵部很窄、字数较少的韵。艺术上是最忌平庸的。李清照幼年所下的这番功夫,为她以后在诗词创作上取得杰出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年轻时的李清照,性格比较开朗、活泼。她喜爱户外活动,有时在花园里荡荡秋千,有时和姐弟们到郊外去欣赏优美的风景。在闺房中,她感到闷倦;在人面前,她显得靦觍。可是一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她就变得无比天真: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怨王孙》

这是一首情景交融的小词,上半阕写初到湖上的感受,下半阕写归去时的心情。作者把热爱自然的主观意识赋予了客观存在的景物:分明是她爱好“水光山色”,却偏说“水光山色”要与人亲近;分明是她舍不得离开沙鸥与白鹭,却偏说沙鸥、白鹭对人有情。词中写的虽是“红稀香少”的晚秋景色,却毫无那种习见的悲秋与迟暮之感。整个艺术境界中充满着热情爽朗的朝气,跃动着青春的活力。

济南城里每到农历六月,娇艳的荷花盛开在大明湖上,引来了成群结队的游人。李清照也常和姐弟们一道,划着游艇,在湖中徜徉。她曾写有一首小词,描述这段生活: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八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溪亭为宋时历下名泉之一,靠近历城西北的大明湖。此时湖上荷花盛开,景色令人陶醉;词人游览至日暮,逞足了游兴,始奋力划船,赶着回去。全词截取整个游程中最后一个侧面,只用三十三字,就把环境气氛,人物的心理、动作,有声有色地描绘出来,显得精炼而又生动。值得注意的是,同样是写鸥鹭,上面《怨王孙》中它们是那样依恋游人,这一首中却被人惊起。鸟儿也被赋予独特的性格,可见年轻时的作者在艺术描写方面就善于掌握不同情境中不同事物的不同特征,极富于创造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