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师徒决裂

李鸿章传 作者:王伟 著


师徒决裂

在湘军大营,李鸿章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在成为曾国藩的得力助手后不久,他们之间发生了两次激烈的矛盾。双方各持己见,互不相让,竟至于水火不容。李鸿章一气之下,离开湘军大营,前去江西南昌投奔他的哥哥李翰章。

事情的经过如下:

1853年,曾国藩筹建湘军时,他的湖南老乡李元度也慕名而来,加入了曾国藩的湘军幕府。李元度是一名出色的军事指挥家,在湘军与太平军最初对垒和激战的几年,湘军节节败退,曾国藩看不到希望,数度想要投河自尽,效仿工部侍郎吕贤基的做法。是李元度给了曾国藩军事上有力的支持,也是李元度给了他精神上足够的安慰和鼓励,才使曾国藩能够坚持下来。

后来,曾国藩提拔李元度当上了徽宁池太广道,主要任务是驻防徽州。而李元度却自恃强大、违背军令,擅自出征太平军,不料吃了一次败仗。后果很严重,徽州城池沦陷,为太平军所占领。情急之中,李元度仓皇逃走。

不久之后,实在走投无路的李元度,又回到了曾国藩的湘军大营里,李元度回来后并不请罪领罚,却又再次出走,目无王法,目无军纪。

李元度这些劣迹斑斑的陋习,让曾国藩很恼怒,于是决定上奏朝廷弹劾李元度。

这时候,爱管闲事的李鸿章又站了出来,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极力劝谏他的老师曾国藩,应该再给李元度一次机会。

“都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老师,李元度是你救命恩人。惩治李元度,你就是不仁不义,你就是忘恩负义。”

李鸿章字字铿锵,句句有力。曾国藩瞪大了眼睛,他被激怒了:“我怎样惩治下属,现在还轮不到你指手画脚。”

李鸿章没有再说什么,按下了他心中燃烧的怒火。

这件事情过去了没多久,曾国藩又决定将湘军大营迁往安徽祁门,结果又是李鸿章从中阻挠。

李鸿章不同意湘军大营搬迁,站起来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的口齿清晰,辩论得体。一番话,如珠落玉盘,想都不想,“啪啪啪”从嘴里倒了出来。

一来,因为李元度镇守的徽州城已经失守,祁门距离徽州仅有一步之遥,在祁门扎寨安营,等于是自寻死路。二来,因为祁门地势特别,是一个四面被包裹围拢起来的低地。进则不能进,退也无路可退,从战略角度看十分危险。

曾国藩固执己见,听不进劝谏,认为李鸿章这样做简直就是贪生怕死。他气得吹胡子瞪眼,说:“诸君如胆怯,可各散去。”

李鸿章终于忍无可忍。这口憋在肚里的窝囊气,呛得他实在难受,于是得理不饶人,用他那咄咄逼人的话语,回敬了曾国藩:“若此,则门生不敢拟稿。”

曾国藩也被这个鲁莽的学生激怒了,一时冲动,就把话儿说得很绝:“我自属稿。”

这句话犹如当头一棒,猛地一击,敲碎了李鸿章竭力维持的自尊。他自恃才高,自以为是曾国藩的得力助手,可人家又当他是什么呢?也许,这湘军幕僚,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也不少。

想到了这里,难掩失望之情的李鸿章,心里无端的愤慨。他想既然你不需要我,那我走。我走给你看。我要向你证明,我才不是死皮赖脸地赖在你这里呢。于是,李鸿章愤怒地说:“若此,则门生亦将告辞,不能留待矣。”

曾国藩没有挽留。他想,李鸿章啊李鸿章,这可是你自己要走,我从来也没有撵你走。你既然要走,那我也不强留。便道:“听君之便!”

听到这里,李鸿章再也没有说什么,就去营房打包了自己的行李和铺盖,不多久就背着铺盖卷走人了。

走出了湘军大营。李鸿章突然觉得前路茫茫,前途茫茫,心里很空。不知道他要去往哪里,也不知道哪里会是他的下一个栖身之所和安身之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