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蒋经国

蒋家私房照(套装12册) 作者:秦风,万康 编著


蒋经国

作为蒋介石之子,蒋经国自幼就在众人的睽睽目光下成长。他曾是个向往共产主义的叛逆青年,之后他选择了蒋介石的路线。在台湾,他是蒋介石的继任者,父子二人的政治性格均具有争议性,但他得到的赞誉与肯定多过父亲。

蒋经国(1910—1988),幼名建丰,号经国,浙江省奉化县人。父蒋介石,母毛福梅。1925年在革命的气氛下,蒋经国远赴苏联,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同年12月加入苏联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毕业之后,进入列宁格勒的苏联红军军政学校。1930年从军政学校毕业后,任中国留学生辅导员。1931年到1937年期间的蒋经国,成为一名共产主义下的基层劳动者。他曾被分配到莫斯科郊外的电机工厂劳动、在西伯利亚成为开采金矿的矿工、担任重型机械工厂技师、重型机械工厂副厂长。期间的1935年,与毕业于技术学校的白俄罗斯女孩芬娜(蒋方良)结婚。

1936年12月的“西安事变”,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蒋经国从而在1937年被苏共送回中国。同年,八年抗日战争展开。在这八年中,蒋经国的重要历任有:江西省第四行政区专员兼保安司令,赣南县长,青年军政治部主任,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干部学校教育长。国共全面内战期间,蒋经国于国民党政权飘摇之际,1948年担任上海经济督导员,对经济违法分子施以铁腕作风,所谓“打老虎”,不过最后无力挽回大局,以失败告终。

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后,蒋经国在各方面更为活跃。战火中,他曾指挥大陈列岛撤退作战、亲赴“八二三炮战”前线。经济上,他最重大的贡献是在1973年“行政院长”任内,主持“十大建设”的工程,成为台湾经济起飞最重要的推手。然而除了上述的文武双全,他所掌控的情治系统,则为他带来了争议。晚年任职“总统”期间,他为台湾的民主化作出了关键性的决定,受到充分的肯定:1987年,在蒋经国逝世前一年,当局宣布“解严”,开放党禁、报禁;1988年元旦开放大陆探亲。他在台湾历任的重要职务有:“国防部总政治部”主任,“中国青年反共救国团”主任,“国家安全会议”副秘书长,“行政院国军退除役官兵就业辅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防部”副部长、部长,“行政院”副院长、院长,国民党主席,“中华民国”第六任、第七任“总统”。

两代强人合影

1954年蒋介石当选第二任“中华民国总统”,蒋经国随侍在旁。军人出身的蒋介石,坐姿挺拔。蒋经国个子虽不高,但肩膀宽阔,胸膛厚实。蒋经国曾是前卫青年,15岁就远赴苏联留学,培养社会主义革命精神。蒋介石“清党”之后,蒋经国沦为“人质”,并在压力之下发表公开信谴责父亲是“中国的叛徒”,直到27岁才得以返回中国。蒋经国回国后,父子间曾彼此试探信任度。在蒋介石的培养下,蒋经国逐渐成为父亲的左右手。

蒋经国

蒋经国试穿飞行装备

50年代,台湾空军接收美制F-86“军刀”战斗机,蒋经国试穿飞行装备。蒋经国给人精力充沛、动静自如的印象。作为“太子”的他,具有两极化的性格,他城府深沉,熟谙政治门道,却又时而挥洒天真浪漫的性情,不摆架子,笑容亲切。他不像父亲蒋介石常以一种严峻冰冷的气势示人,也因此比蒋介石更添一股神秘感。

蒋经国

“救国团”时期的蒋经国

蒋经国手持“中国青年反共救国团”的队徽,正对干部进行讲话。1952年蒋经国催生“救国团”,担任“救国团”主任,1973年方卸下主任一职。期间他被称作“青年的导师”,颇受青年学生的欢迎。蒋在“救国团”培育政治班底,但在民间“救国团”的意义只是寓教于乐的单位,尤其寒暑假时,高中、大专生以参加“救国团”的户外活动为荣,例如参加体验军中生活的“战斗营”、中横公路健行等。从这类活动中,年轻人锻炼了体魄与培养了人格成长,并借此结交异性。“救国团”带给许多人一段温馨的青春回忆。

蒋经国

上山下海

50年代,头戴斗笠的蒋经国,巡视中部横贯公路的施工情形,休息时露出愉悦的笑容。中横公路西起台中县谷关,东到花莲太鲁阁,沿途峭壁参天,景色威壮。开拓这条公路具有一定的难度,开路工人是所谓“荣民”,即战火间退役的老兵。蒋经国在1956年担任“退辅会”主委,将“荣民”安插到台湾各地从事重大工程,中横公路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中横从1956年开始兴建,四年后完成。蒋经国多次前往中横为“弟兄”打气。蒋在苏联干过苦力,深知基层之苦。

蒋经国

亲赴“前线”

60年代,蒋经国巡视金门两栖部队。右侧戴鸭舌帽者是黄杰将军。1964年蒋经国担任“国防部副部长”,1965年升为“部长”。蒋经国在苏联曾就读军政学校,接受过严格的战斗训练,抗战时亦历练于青年军。然而比起出身黄埔或美国军校的将军们,蒋终究矮了半截(蒋与美国维吉尼亚军校毕业的名将孙立人不和),所以蒋更注重以实际行动参与军事,例如亲临“前线”阵地,与基层官兵打成一片。1958年“八二三炮战”,蒋经国曾在绵密的炮火中冒险抢登金门。

蒋经国

蓄须戴孝,权力接班

1975年蒋介石过世,蓄须戴孝的蒋经国时任“行政院长”,三年后出任“总统”。蒋经国在父亲去世当天的日记中提到最后一次探病时:“当儿辞退时,父嘱曰:‘你应好好多休息。’儿聆此言,忽有说不出的感触。谁知这就是对儿之最后叮咛。”13年后蒋经国病逝,他的死与积劳成疾有着一定的关联。在任职“行政院”院长时,蒋经国面临两次国际性能源危机,但都被他率领的孙运璇等人的经济团队化解。1973年开始的“十大建设”,更为台湾的现代化打下坚固基础,他当时的名言“今天不做,明天就会后悔”,与他年轻时甫从苏联回国、领导建设赣南的浪漫词句“要不断的流,流到目的地才停止!”透露出他个性强悍面的一致性。

蒋经国

蒋经国提拔李登辉

80年代后期,蒋经国亲自授勋李登辉,李登辉恭敬肃立。蒋、李于1984年就任第七届正、副“总统”。蒋在1983年、74岁前后身体状况就大不如前,因糖尿病而脸部呈现浮肿。蒋经国大量培植台籍人士进入“中央政府”任职,并在1985年接受《时代》杂志访问时表示蒋家成员不会继任“总统”。李登辉是继谢东闵之后的台籍副“总统”,也是第一位台籍“总统”。蒋经国过世当天,李登辉就依“宪法”宣誓递补“总统”职务,之后并连任两届。

蒋经国

和蔼亲切,深得民心

这张照片摄于80年代。年轻时,蒋经国在私人餐宴上,爱说笑话、爱划酒拳。年老时,蒋经国仍不改爱热闹的风格。此外,蒋经国特别喜爱与青年、军人、劳动阶级相处,这些场合总是他感到温馨或开怀的时刻。蒋经国常以一件茶黄色夹克深入民间察访,可说是“微服出巡”。他喜欢到处观察平凡百姓的生活,与之闲话家常、关切询问,这款夹克造型与“走透透”的精神,影响了后来的宋楚瑜,甚至也影响了民进党的地方首长。“总统”任内,他在每年除夕夜,总穿上夹克,透过电视发表除夕谈话,向百姓拜年。谈话的内容,虽不脱老套,但他简朴厚重的形象、诚恳用心的语调,却有安抚人心的功效,成为许多家庭围炉时分的重要节目之一。

蒋经国

香港演艺人员赴台吊唁蒋经国

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在寒冬中猝逝。香港演艺界人士去往台湾表达哀悼之意。左侧四人,左起郑裕玲、冯宝宝、黄百鸣、袁洁莹。右侧六人中,右一为张学友、中为周润发、右五为钟楚红。因病逝的消息来得突然,民众普遍感到错愕而悲伤。虽然五年来民众已看出蒋经国的健康急速恶化,但“总统府”维持宫廷政治的保守习性,深恐影响民心士气或予敌人可趁之机,对外均隐讳不发。蒋经国的主要病因是糖尿病,这使他后来不良于行,必须以轮椅代步,甚至在失明边缘,饱受病魔摧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