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人物
比例
建筑师维特鲁威在他论述建筑的书中提及,自然将人体各丈量尺寸分布如下:四指为一掌,四掌为一足尺,六掌为一肘尺,四肘尺为一人高,亦即四肘尺为一步尺,二十四掌为一人高。维特鲁威在建筑中使用这些丈量单位。
若分开双腿,使身高降低十四分之一,并将展开的双臂举起,使双手中指与头顶齐平,则展开的四肢正触在以肚脐为圆心所构成的圆周上,两腿间的空间则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
一人两臂平展的距离与其身高相等。
从发根至颌下为人身高的十分之一;从颌下至头顶为身高的八分之一;从胸口上方至头顶为身高的六分之一;从胸口上方至发根为身高的七分之一;从乳头至头顶为身高的四分之一;两肩最宽为身高的四分之一;从肘至中指指尖为身高的五分之一;从肘至肩头为八分之一;全掌为十分之一;阴茎根部在人身中心;足长为人身高的七分之一;从脚跟至膝下为身高的四分之一;从膝下至阴茎根部为身高的四分之一。
下颌与鼻子间的距离,以及眉毛和发根间的距离都等于耳朵的长度,为脸部的三分之一。
从脚跟至膝部(小腿骨与股骨相连处)的距离为从趾尖至脚跟间长度的两倍。从最长的指尖到肩关节的长度为手至腕关节之间距离的四倍。
所有人三岁时的身高都为其成年后最终身高的一半。
成年人各关节间的长度与儿童有很大的差异。成年人从肩关节至手肘,从手肘至大拇指尖,以及两肩之间的距离都为两个头长,儿童身上这些关节间的距离却仅为一个头长,因为自然在令容纳生命器官的身体成形前,已为我们定下了头这一智慧之家的大小。
切记,绘制人物的四肢时须极为仔细,须使四肢的样子与身体成比例,与年龄相吻合。儿童的四肢上肌肉不多,也没有粗大的血管,表面细腻圆润,色泽柔嫩;成年人的四肢肌腱发达;而老年人肢体的表面粗皱,关节突出,血管极为明显。
孩童的关节大小与成人的正相反。孩童的关节都细,两关节之间的部分粗,这是因为包在关节上的表皮无肉,只有联络骨头的筋,而胖肉填充在两关节之间,皮和骨头之间。
但是,关节处的骨头比其他地方粗,当体格长大,皮骨之间的肌肉失去了水分而更加贴向骨头,肢体就变瘦了;而关节上面只有软骨和筋,不会干缩。
人体各部位应当与整体比例协调。因此,如果一个人是敦实的矮个子,其身体各部也要如此:粗短的胳膊、宽厚的双手,粗短的手指,指关节也应具备相应的特点,其余依此类推。我想大家都应了解,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所有的动植物。缩小时要按适当尺寸比例,放大时亦然。
动作
画家了解筋腱、肌肉的性质,便能十分清楚地知晓在肢体的运动中,是哪几条肌腱在起作用,是哪块肌肉的隆起造成哪条肌腱的收缩,以及是哪些肌腱延展为最精致的软骨结构,围绕并支撑上述肌肉。
这样,画家才能用不同的方法,全面展示各种不同的肌肉,表现人物的不同姿态,而不至于像许多人那样,在表现各种不同的动作时,所绘臂肌、背肌、胸肌和腿肌却一成不变,这不可被视作小问题。
在说明人类肢体及其他各种动物肢体的所有部分之后,便可描述这些肢体本身的运动方式,即从躺姿起身、举抬重物、将物体扔至远处、游泳、各种姿态的走、跑、跳等这些动作中的运动方式,说明在每一动作中,是哪些肢体和肌肉发挥了作用,其中要特别论述两臂的动作。
若希望表现一人由于某种原因要后转或侧身,处理运动中的肢体时,万不可令画中人的双脚和所有肢体转至其头扭向的一侧,而应通过脚、膝、髋、颈等不同的关节,表现出逐渐进行的动作。若将画中人的重心置于右腿,则必须令其左膝内弯,左足向外微抬,左肩稍低于右肩,后颈在左脚踝外侧的正上方,与左脚踝外侧成一直线,左肩则在右脚趾垂直线的上方,并且必须始终让头扭转的方向与前胸的方向相异,因为自然出于我们的便利,已为我们创造了可随目光移动而轻松转往多个方向的脖颈,其他关节也多少顺目光而动。
根据画家希望画中人物所产生的效果,四肢应与躯干优美地结合。若希望创造一人物,身姿轻盈优雅,则必须令四肢纤长,并且无需绘制太多肌肉,需绘制的几块肌肉必须柔化表现,既不能太突出,也不能有强烈的阴影;四肢,尤其是手臂须画得自然流畅,切忌与相连的各部成一直线。髋部为人体的支撑,若将右髋画得比左髋高,则右肩需低于左肩,并令左肩的肩关节与髋突出的最高处位于一条垂直线上。人物倾身时,颈窝总需位于所倚靠的那只脚的脚踝中心上方,不着力的那条腿的膝盖应低于另一腿的膝盖,并贴近另一条腿。头和手臂的姿态变化无穷,因此,我不再进一步详述绘画它们的规则,但必须让它们优美自然,各关节各种扭转的姿态优雅,不让它们如木头般僵硬。
熟悉解剖学的画家,要谨防对骨头、肌肉和筋腱的过分强调,这会使你的画作显得僵硬,虽然你是希望以此展现裸体的各种情绪感觉。为了努力纠正这一点,可以观察消瘦或衰老的人体上的肌肉如何覆盖骨骼;此外,观察同样这些肌肉如何填充它们之间的表面空间,哪些肌肉不会在大量的脂肪中失去其突起,哪些肌肉的附属部分当稍胖一点就显不出。在多数情况下,脂肪增加时几块肌肉看起来像是一块,并且当人变瘦变老,一块肌肉也会分成好几块肌肉。
人简单地前倾、后仰或侧身的运动称为简单运动。
人出于某种目的,需要同时弯腰并侧身时,这种运动称为复合运动。
希望表现人物移动重物时,应考虑从不同方向表现这些动作。或许他弯腰,打算直身举起重物——这是一个由下而上的简单动作;或许他打算后拉或前推重物,或用穿过滑轮的绳索吊下重物。应记住,一个人的体重对拉动重物的效果与其重心至身体支点的距离成正比,此外,还应加上双腿和弯曲的脊骨挺直时所施的力。
牵引腿的肌腱与髌骨相连,抬腿向上时,腿弯得越厉害,该肌腱便越辛苦;而作用于大腿与躯干相连形成折角处的肌肉则较松弛,负荷较小,因为它无需承受大腿本身的重量,而且这部分的肌肉为构成臀部的肌肉,更为壮实。
人拾阶而上时,首先会移开落在所要抬起的那条腿上的体重,同时将全身体重,包括抬起的那条腿的重量压在另一条腿上,抬腿将脚置于打算登踏的台阶上。完成这一动作后,他便会把躯干和腿的全部重量移至踩于高处的脚上,并将手倚靠在大腿上,头部前探,向高处的足尖移动,同时迅速提起低处的脚跟,这样获得的动力将抬起身体,压在膝盖上的手同时撑直,将头和身体向上推,使弯曲的背挺直。
上台阶时,如果将双手放在膝盖上,那么手臂所用的力可以从膝盖后面筋腱的负荷中减除。
人类和一切动物登高时比向低处行时更为劳累,因为登高时要承担自身的体重,而向低处行时,只是顺势而走。
在梯子上的每一步动作中,这个人的重量[压力]是多少,他对b和c施加的重量是多少。
观察这个人的重心之下的垂直线。
跑动中的人压于腿上的体重比静立时少。同理,奔跑中的马较少地感到背上骑手的重量,因此疾驰的赛马能仅凭单腿支撑体重,这让许多人觉得不可思议。所以,关于横向运动中的重量,我们或许可说,运动速度越快,指向地心的重力越小。
坐在平地上的人如何逐步抬身站起。
一个坐着的人若是身体轴心(重心)前面部分的重量超过后面部分的重量,便不可能自行起立,除非用手臂帮助。
要记住动物任一肢体的一切变化和姿态是不可能的。我将以手为例说明这一点。一切连续量都无限可分,目光随所观察的手扫过的空间距离也是一个连续量,因此也无限可分。在目光扫视的每一个阶段中,所观察的手的形态都不同,并将在眼睛完成转动前持续变化。相应的,手在抬起的动作过程中,运动方式也类似,即手也会经过为连续量的空间距离。
肩关节的曲转运动中有[四种]主要的简单运动,即与肩关节相连的手臂的上提、下降、前伸和后缩。但亦可说这样的运动是无限的,因为如果我们扭肩,带动手臂,对墙画一个圆,便完成了肩关节所包容的一切运动,由于[一切圆]都为连续量,手臂的运动[便产生了]一个连续量,但倘若没有连续性的引导,这一运动不可能产生连续量。因此,由于手臂的运动经过圆周各处,而圆周无限可分,所以肩关节的运动变化是无限的。
由于可从无穷多的地点观察,且这些位置可为无限细分的连续量,同一种姿态可显出无穷多的变化。因此,人类的一切行动可显示出无限多的状态。
人在某一场合,或出于某种目的所做的运动有无限多的变化。下面的例子可证明这一点。假设一人在敲击某物,那么,他敲击的状态应该有两种,或者正在举起必须落下、实现敲击的物体,或者该物体已经下落。无论是上举或下击,无可否认,运动在空间中发生,而空间为连续量,一切连续量又无限可分,因此,下落物体的所有运动都变化无穷。
衣饰
衣饰有厚薄之分,新旧之分,平皱之分,光影明暗之分,有无反光之分,以及根据距离和颜色,有清晰和模糊之分。外衣根据穿衣人的身份,有长短之分;根据运动状态,有飘动和硬挺之分;根据衣褶,有拢身皱弯或绕身飞扬之分,衣服末端有上扬或下垂之分;根据衣内所露双腿松弛、弯曲、扭动或阔步等状态,有贴足和离足之分;根据漫步、运动或是否表现风等情况,有紧贴关节或离开关节之分。
衣褶应与布料的质地——薄透或厚重——相吻合。
关于女性在行走、跑跳中所穿各种轻薄衣物的状态。
应根据质地画衣料。换言之,若想表现呢绒,便应根据呢绒画衣褶;若衣料为丝绸、细布、粗布、亚麻或绉纱,所绘衣褶应种种不同。绝不能像不少人那样,依照身披纸衣或薄皮的模特表现衣饰,那会极大地欺骗观者。
一切物体都有倾向保持静止的性质。密度和厚度都均匀的衣料有垂平的趋势。因此,若皱起布料,使布料不再平展,注意限制布料展平的力在褶痕最深处的作用,离限制力最远的部分则会恢复为最自然的状态,即自由平展。
不应在衣饰上绘有大量紊乱的褶皱,而只应在手或手臂撑托处画上衣褶,让其余部分顺其自然地下垂,不能让所绘人体上横贯过多的线条和褶痕。
表现身穿披风的人,不应过分表现其形体,令披风显得似乎紧贴身体,因为你们肯定知道,披风和身体之间有其他衣物,这些衣物令肢体的形状难以透过披风显现出来,所以你们必然不会希望令披风显得紧贴肉体,而且应将露出的肢体表现得粗壮,以显得披风下另有衣物。仙女或天使的肢体则应表现为接近其原本的状态,因为画中的仙女和天使始终身着轻薄的衣衫,这样的衣衫会被风吹得紧贴肢体。
传神
表现手和臂的一切动作,必须尽量体现使之运动的头脑的意图,因为任何具有交感判断力的人在手和臂的所有动作中,都在服从头脑的意图。优秀的演说家为说服听众相信某事,常用手和臂的动作配合语言,一些愚蠢的人却不注意这样的点缀,木雕般站在演讲台上,仿佛是某个隐身于演讲台中的人通过一根导管,借他的嘴在发声。这在生活中是大不足,在描绘的人物身上更是大毛病,若画者不根据观者认为画中人物该有的意图,赋予人物生动的动作,所画便会被认为是两死,因为动作死板,无法栩栩如生。
还是回到我们的主题来吧。下面将探讨多种情绪的表现,即愤怒、痛苦、热望、挂念、突然的惊吓、哭泣、溃逃、颐指气使、疏忽大意等等。
出色的画师主要描绘两者——人物及其灵魂。绘人易,绘魂难,因为得通过肢体的各种运动和姿态表现灵魂。仔细观察哑巴,可获得肢体运动和姿态方面的知识,因为与其余任何类别的人相比,哑巴的动作更自然。
绘画中最重要的考量为,人物的动作应表现出各自的精神状态,如渴望、鄙视、愤怒、同情等等。
所绘人物的动作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表现出人物的思想意图。
每个动作必然表现在运动中。
认知和意志是人类头脑的两种系统操作。
辨别、判断、反映是人类头脑的具体活动。
我们的躯体归属天堂,天堂则归属灵魂。
绘制一幅画,或更确切地说,表现画中的人,应令观者轻松地通过人物的姿态看出他们的思想意图……正如一个聋哑人目睹两人交谈,虽然他丧失了听觉,却仍能根据交谈者的姿态和手势理解谈话的性质。
劳动者的肢体肌肉应发达,非劳动者的肢体则应画得柔软,缺乏肌肉。
所画人物的动作应适合体现人物的思想意图,否则便不是出色的艺术。
画中人物的动作若不能体现人物的情感,画作便不值得称赞。能以动作完美地表现情感,令人物栩栩如生的画作最值得赞美。
老年人的动作应画得缓慢而沉重,静立时双腿平行分开,屈膝弯腰,头前倾,两臂微张。妇女的姿态应画得端庄,双腿并拢,两臂合抱,头略偏向一侧。老妇的姿态应画得急怒匆促,仿佛地狱中的复仇女神,而且她们的头部和手臂的动作应比腿部的动作更激烈。儿童坐时活泼扭动,站时则姿态羞涩腼腆。
- 马尔库斯·维特鲁威·波利奥(Marcus Vitruvius Pollio,约公元前80—前25),古罗马的作家、建筑师和工程师,他的《建筑十书》是目前西方古代唯一的一部建筑专著。
- 足尺,一足的长度,约12英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