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颜斶的骨气

男人的天空 作者:周游 著


颜斶的骨气

最初,我是因为读毛泽东《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而知颜斶这个人名的。毛泽东那首词表达什么思想,姑且不论,倒是首句“颜斶齐王各命前”的典故引起我的兴趣。这个典故出自《战国策·齐策四》。齐王就是齐宣王田辟疆,而颜斶是齐国的一个隐士。

据《战国策·齐策四》记载,田辟疆曾召见颜斶。二人见面,田辟疆命令颜斶到他跟前来,姿态明显居高临下,语气充满着君王的优越感。颜斶却不买账,居然让田辟疆到他跟前来。田辟疆认为颜斶桀骜不驯,行为无礼,甚为不满。在场的大臣或认为他不懂礼数,或为他担心,也都指责颜斶:“你只是区区一介人臣,大王是一国之君,你要听大王的。”意思是说,君臣之分,上下之别,天经地义,君可命令臣,臣怎么好命令君呢?颜斶回答:“我到大王跟前去是贪慕权势,大王到我跟前来则是谦恭待士。与其让我蒙受趋炎附势的恶名,倒不如让大王获取礼贤下士的美誉。”田辟疆叱问:“到底是王尊贵还是士尊贵?”颜斶依然不卑不亢:“自然是士人尊贵,王者并不尊贵。”田辟疆问:“这有什么说法和根据吗?”颜斶答道:“有!”接着他给田辟疆讲了一番“士贵王不贵”的道理。颜斶引用历史典故为依据说:“从前秦国出兵攻打齐国,秦王下了一道命令,‘假如有人在距鲁国贤人柳下季坟墓周围五十步内打柴或采集东西的,一律处以死刑,绝不宽赦’;又发布命令说:‘假如有人能砍下齐王的头,就封他为万户侯,并且赏赐黄金千镒。’由此看来,活国君的头,比不上死贤士的坟墓。”颜斶的这一番话,终于说服了田辟疆。田辟疆感慨地说:“唉!怎么可以侮辱一个君子呢?寡人这是自讨没趣啊。现在听了君子的高论,才明白了自己轻视贤士是小人的行径,所以寡人愿意做先生的弟子。先生一旦和寡人结为好友,必定每天吃到牛、羊、猪肉,出入乘坐高车驷马,妻子儿女都能穿上华美的衣服。”做为国君的老师,每天吃到牛、羊、猪肉,出入乘坐高车驷马,妻子儿女都能穿上华美的衣服,这样的身份地位和待遇够尊贵荣华了。然而颜斶却不为所动,宁肯回归故里,返璞归真,去过清静无为、自得其乐的清苦生活,以保持他那高士的人格。于是他对田辟疆说:“美玉生在山里,一经琢磨就破坏了天然本色,这并不是说它不贵重了,而是说它失去了本真的完美;士人生在乡野,经过推荐选用就接受俸禄,这也并不是说他们不尊贵显达,而是说他们的形神从此难以完全属于自己了。我只愿回到乡村,饿了即使吃再差的饭菜也会像吃肉那么香,平稳地步行就像乘坐马车一样舒适,把一身无罪当做高贵,因清静无为而自得其乐。发号施令的是君王您,尽忠直言的是我颜斶,我的话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听与不听就在君王您了。希望君王放我回去住我家乡的老屋。”于是,颜斶不顾田辟疆的再三挽留,回到了家乡。为此,颜斶非常欣慰:我颜斶已经知足了,就像璞玉一样保持了自己高洁的品质,我一生将不会受到屈辱了。相传现在桓台县马踏湖上五贤祠的旧址就是颜斶隐居的地方。

作为一介布衣,颜斶对田辟疆直言不讳地劝谏,要求君王“贵士”,表现了自己忧国忧民、刚直不阿、直言不讳、不畏权势、不慕荣利的高尚品格。颜斶的一番话,颇有雄辩之势,最终使田辟疆折服,接受了他的说教,表示要做他的弟子。在颜斶的这番话中,首先,他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的立场上,提出了“士贵王不贵”的主张。这与他同时代的孟子提出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章句下》)的思想是相通的。这对当时宗法等级制度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蓬勃向上的朝气,强调了得士则昌、失士则亡的治国之道,体现了民本思想。其次,他还提出了一些富有哲理的命题:一是提出了自己的“名实”观,认为名、实应当相符。二是强调即使贵为君主也必须学而后方能知之。三是提出了观察事物应“上见其源,下通其流”(《战国策·齐策四》)的观点。虽然颜斶对上述问题没有进一步展开说明,但却反映出其世界观的唯物主义倾向,体现出了当时齐人的聪明才智。唐代吴筠有《颜斶》诗云:

高哉彼颜斶,逸气陵齐宣。

道尊义不屈,士重王来前。

荣禄安可诱,保和从自然。

放情任何尚,长揖归山泉。

我很崇拜颜斶。曾有一位成天鱼肉百姓的政客和我谈及颜斶:“这人无欲则刚,似乎不大热爱生活,缺乏激情,也没有对社会作过什么贡献。”而我说,人到无求品自高。颜斶洁身自好、特立独行的崇高品格以及他那与众不同的人生观,令人敬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