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引言

阿杜故事 作者:杜桂潭 著


引言

浙江,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濒临东海的黄金海岸,它历史悠久,交通发达,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浙江人的性格糅合了南方人的细腻和北方人的豪爽,素有经商办企业的传统。近代的浙江,崛起了一个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强大商人群体—浙商。

浙商是最早进入上海滩的,十里洋场,开天掘地,叱咤风云,一度垄断了上海大半个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浙商(新浙商)更是助推上海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有人说,一个人的命运是性格决定的,一群人的命运是文化决定的。浙商能够成为改革开放之后崛起的中国第一大商帮,既有历史的偶然,也有文化的必然。浙江素有江南水乡之称,水网密度全国之最。古代浙江人做生意因“水”而起,懂得顺水借势。如今,每9个浙江人中就有一位老板,每26个浙江人中就拥有一家企业。我想,这个数字也充分说明了浙江人是创新和创业的先行者。我能从东阳后山店村走出、在上海打拼30多年,成为“创新浙商”的一员,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故乡底蕴深厚的文化孕育了我。

东阳历史悠久,素有“婺之望县”“歌山画水”之美称,被誉为著名的教育之乡、建筑之乡、工艺美术之乡和中国恐龙之乡。它属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域,是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城市和浙江中部的历史文化名城。东阳,人文荟萃,英才辈出,孕育了北伐名将金佛庄、新闻先驱邵飘萍、科学泰斗严济慈、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植物学家蔡希陶等一大批仁人志士。东阳籍的学者还有著名物理学家潘建伟等院士12名,高校校长、科研院所领导100多名,博士、博士后1 300多名,教授、副教授1万多名。

湖溪镇后山店村位于东阳市中部,是一个依山傍水、居高临下的普通山村。前面是流水潺潺的东阳江,后面是钟灵毓秀的九龙山、水明山和九曲顶山脉,附近山上建有龙潭寺、云庆寺、北镇阁、龙华庵等寺庙。后山店村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武术之村,传承了500多年的叠罗汉技艺获国家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已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杜姓在后山店村是个大姓。杜家人大都是能工巧匠,有一门在东阳及嵊州地区远近闻名的家传手艺。在东阳,穿棕绷床、棕衣(也叫“蓑衣”)的手艺人叫“棕匠”。杜家做出来的棕绷和棕衣精细而美观、疏密而有度,深受浙中一带的乡里乡亲喜爱。

我是一个在后山店村长大的孩子,7岁上学,12岁从山村走出去,做过棕匠,学过弹棉絮手艺,务过农、当过兵,做过工人、公务员,后来下海经商,历经物资、服装、家具等几个行业后,重回上海创业,创办了上海环宇消防集团。从7岁到67岁,在60年的生活与奋斗生涯中,我经历了:60年代经济困难时期的苦难,60—70年代“读书无用论”思潮的影响;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谁胆子大,谁敢闯,谁就能成“万元户”;90年代,谁能发现机遇、抓住机遇,谁就成功;进入21世纪,不是靠胆大、靠自吹自擂,而是靠知识、靠诚信、靠人品,才能闯天下。回眸我少年苦难谋生、青年打磨锤炼、中年倔强奋斗、老年求真反思的人生轨迹,我深深感到:是东阳人的“梅干菜”精神和“勤奋”“务实”“正气”“感恩”的品格,“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精神,培育了我宽广的胸怀、宽容的品质。

从童年到上小学,再到去嵊县学艺,几乎天天见竹。山村、路上,清流激湍,茂林修竹。竹,是我一生的最爱。我钟情于竹的坚韧、秀丽、潇洒、忍让。竹的高洁、脱俗品格为我所崇尚;刚正不阿、百折不挠的精神是我的追求。我喜爱诗人对“竹”的赞美,背诵关于“竹”的名言。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翠竹千竿,挺拔多姿,经冬不凋,摇风迎春。我爱竹之形、喜竹之性、敬竹之风节;我成竹于胸,励志向上,汲古创新,造就自己的精、气、神。全书可以说是以苦、熬、忍、逼、直、勤、德七个字来形容。人处晚年要像普洱陈茶一样,有醇厚的味道。

我工作忙忙碌碌,生活简简单单,不搓麻将、不打牌,下下象棋,看看书报,写点“山寨版语录”,算不上人生堪称传奇,但创业过程充满坎坷与艰辛。早就有朋友劝说:“一个人崇尚知识、学习阅读史书,是一个人的精神人格发育史。读书写书是对一个人品格的洗礼和滋养。你应该把曲折与倔强、沉浮与创业这些东西写出来,以传后世,与喜欢读书爱书的人分享。”经过一番斟酌,我决定出书,并为自己定了调子:我虽然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但不管大人物、小人物,都有各自的人生轨迹和奋斗历程,我是一介草民,写书不是为了光耀门第、自我炫耀、功成名就,而是为了把自我人品最原始的财富升华的美德传给家人,激励后人,提升人品,以德取胜,以厚道之心待人,以真诚之礼服人;始终牢记人品虽然无形,看不见摸不着,但恰是我必须坚守的原则和底线。人生中有的细微小事、某个善举,本身毫无意义可言,却隐藏着因果关系,它不经意间会使你得到回报。人生走到最后,拼的正是人品。

本书不是名家代笔作传,而是自己尽力按“真”“实”“新”“精”四个原则叙写。2018年9月曾请他人代写,由于求人难,就此搁浅。2019年6月,我静下心来,掏心掏肺,细细回忆,一字一句,慢慢打磨,修改近百遍终于完成。本书各个章节以人生时间顺序为主线,穿插逻辑思维方式(主辅结合)讲述《阿杜故事》,并邀请身边不同人士,不同时期部队首长、战友、地方领导的不同回忆作为补充,讲不同的故事,共同反映那个时期的历史。有的篇章爽性一叙到底,没做任何补充,保持文章脉络一气呵成;有的篇章是当事人的亲身体会,似“花开几朵”改写叙说,从不同角度讲述细小、真实、生动、感人的故事,以让那段历史多视角呈现;再配上“首长和领导”画龙点睛的点评和摘录一些媒体报道,使《阿杜故事》多姿多彩,使故事情节和道理相互辉映,使故事更加生动具体,又不至于篇幅冗长。为了便于读者阅读,每个章节前面设有“本章导读”,简要说明该章的主要内容,这种不按常规出牌的写作方式,或许是一种尝试,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不同的感觉。

本书后记、附录部分,收录了当事人的简历、个人和公司的各种荣誉奖牌,并以媒体报道作为见证,努力还原一个有血有肉、求真务实的真我。我在撰写《阿杜故事》的过程中,碰到对结构框架、按时间顺序还是按逻辑思维方式等写作方式不懂、迷茫困惑的时候,边写、边学、边请教,得到复旦大学张一华和缪新亚、陈军、施南昌、季晓东、殷佩红、金五洲等老师和朋友的指点,顺利完成初稿。我在修改期间,根据本书责任编辑的建议,对30位当事人回忆叙写的情节,进行了整理改写。对此,向各位叙述当事人表示歉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