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云与子云亭
凡是稍有一点古代文化修养的人,几乎都读过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的千古名篇《陋室铭》。《陋室铭》的开头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结尾举出的有名、有灵的具体例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在这里,刘禹锡把诸葛亮的草庐与扬子云的读书亭并列,可见早在唐代时,扬子云与子云亭就已成为人们所尊崇的形陋而实不陋的胜迹了。
扬子云即扬雄(公元前53~公元18年),西汉末期郫邑(今四川郫都区)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和语言学家。扬雄祖辈以农桑为业,家道小康。他自幼口吃,不善言语,然而却喜欢读书与思考,史称“博览无所不见”,“默而好深沉之思”,“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自有大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顾尝好辞赋”。自小就打下了从事文学创作与哲学研究的坚实基础。
自司马相如以辞赋名天下以后,蜀中辞赋之风颇盛,扬雄也深受影响,“每作赋,常拟之以为式”。他又敬慕屈原的为人,悲悯屈原的投江,特地仿《离骚》之体,反《离骚》的意,写《反离骚》“自岷山投诸江流以吊屈原”。扬雄年轻时是很有一番豪爽之气的。
大约四十余岁时,扬雄来到长安,希望能一展抱负。不久,他因“文似相如”而被王音、扬庄等人荐给汉成帝,待诏宫廷。于是,他连续为汉成帝写了《甘泉赋》《河东赋》《校猎赋》《长杨赋》,在这些作品中,他学习司马相如,用铺陈夸饰的手法,华丽雕砌的辞藻,一方面对汉成帝的“英华沉浮,洋溢八区,普天所覆,莫不沾濡”的功业尽力歌颂;另一方面,又以讽喻的手法对汉成帝穷奢极欲的作风进行了规劝。
在写了若干辞赋之后,扬雄感到写作辞赋的作用是对皇上有所讽劝。可是无论是他,还是司马相如,若干篇“极丽靡之辞”的结果是毫无讽劝作用,“赋劝而不止,明矣”。他下决心,“雕虫小技,壮夫不为”,不再作赋,转而研究哲学,少问政事,虽然长期不升官也安之若素。对于旁人的嘲笑与疑问,只作了《解嘲》与《解难》两篇文章予以回答,表明自己“位极者宗危,自守者身全”的处世之道。对于扬雄这种从尽力作赋到反对作赋的重要变化,茅盾先生曾喻之为“比韩愈早八百年揭起反对文学骈丽化的旗帜的第一人”。
扬雄潜心学术之后,发愤著书,写成了几部重要著作,即:仿《论语》而写的政论性著作《法言》、仿《周易》而写的哲学著作《太玄》、仿《仓颉篇》而写的文字学著作《训纂篇》、仿《虞箴》而写的政论性韵文《州箴》、仿《尔雅》而写的语言学著作《方言》。这些著作都流传至今,是我们研究古代文化史的宝贵资料。这几部著作中,最值得称道的是《方言》,其全称是《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这部书是扬雄继承老师林闾翁孺(林闾是复姓)生前的遗愿,利用全国各地的人汇聚首都的有利条件,进行了二十七年的访问、积累、整理而成的方言学专著,其中记录了西汉时期全国各地的方言材料和古今不同的词汇材料,也记载了各地相同的民族共同语“通语”。它不仅是我国第一部,也是全世界第一部方言学专著,对于语言学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例如,巴蜀地区古代语言的情况,今天主要的材料就只有《方言》。我们从《方言》中可以知道:汉代的四川,称“肥”为“rǎng”,称“裂”为“pīe”,这与今天四川方言基本一致。如果有功夫对扬雄当年收集的方言资料继续加以研究,一定会得到若干有趣的结果。
王莽篡权之后,诛杀甄丰父子,放逐刘棻。因刘棻曾向扬雄学习古文奇字,有一些来往,于是就株连到扬雄。当时扬雄还在天禄阁中校勘古籍,司法官员前来抓他,他拒不受辱,乃从天禄阁上跳下,以自杀相抗议。可是,扬雄并未能摔死,被救得治。后来,王莽宣布免去加在扬雄身上的罪名,又给予了大夫的官职。但扬雄仍过着“家素贫”,“人稀至其门”的生活,只有不多的学生来向他学习《太玄》与《法言》。公元18年,他病逝于长安。
扬雄在世时,他的学识并未受到时人的重视,刘歆甚至于说他钻研学术是“空自苦”,挖苦他的著作只能被后人用来盖酒坛子。可是,有眼力的哲学家桓谭却认为他“才智开通,能入圣道,卓绝于众”,断言他的著作“必传后世”。果然,扬雄去世后四十余年,就“《法言》大行”了。对于这位多学科的杰出学者与文字学家,家乡的人们从来就没有忘记他,一直在纪念他,这其中最有说服力的事例是在川西地区,长期有多处关于他的纪念地:相传他洗砚、洗笔之地的成都洗墨池以及在此地修建的墨池书院、郫都区的扬雄墓,还有三处子云亭。
扬雄墓建在他出生之地的郫都区,至今犹保存在郫都区城西南的三元场附近,当地称为“子云坟”。冢高数米,草色青青,竹林四合,花园环绕。不过,据《汉书》记载,他是死于长安,并由他的学生侯芭葬于长安的。所以,这座扬雄墓的真实性还有待考证。
洗墨池旧址在今成都青龙街第十三中学内,相传是扬雄在成都的旧宅。唐代著名诗人岑参在成都凭吊古迹时,还专门写过《扬子云宅》一诗。北宋时,这里曾有过一组纪念性建筑,即:墨池、准易堂、解嘲亭、吐凤轩等。宋末元初,毁于兵火。明万历年间,范涞入主川政,乃疏浚洗墨池,重建子云亭。清嘉庆年间,聂蓉峰任四川学政,又在洗墨池侧修建了颇具规模的墨池书院,培养全川的学子,并将洗墨池拓宽为有数亩水面的小湖,引锦江水灌注其中。一百多年过去了,洗墨池早已淤塞不存,书院也变成了现代的完全中学,但“墨池”的芳名,仍然在文教界享有声誉。
子云亭原有三处,成都洗墨池侧的子云亭唐代就有,现已不存。郫都区的子云亭始建年代不详,原在县城附近,清乾隆年间移建于扬雄墓侧,“缭以墙垣,绕以曲池,树以花卉”。不过,如今亭已不存,仅存土台遗址。绵阳市西郊西山观下也有一处子云亭,至今犹存,与著名的唐代石刻造像玉女泉为邻。虽然扬雄是否在绵阳西郊读过书这件事还缺乏力证,但人们仍然络绎不绝地前往参观、瞻仰,这表明人们对扬雄是何等的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