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青山凌云佛凌云

恋恋乡愁 作者:朱仲祥


青山凌云佛凌云

发源于川西北高原的岷江,悠悠穿过富饶的成都平原,穿过秀美的岷江小三峡,来到乐山城下,同波涛汹涌的大渡河、水流湍急的青衣江汇合,然后滔滔东去汇入长江。在三江汇合处矗立着一壁山崖,下临碧波万重,上有奇峰凌云。这就是乐山著名风景胜地凌云山。

凌云山是造山运动留下的奇迹,形成于距今1亿2千万年前的晚白垩纪,发育在巨厚层棕红色沙砾岩沉积层上,在漫长的地质构造升降过程中,经气候、侵蚀、风化、河流长期冲刷下切等共同作用,于距今1万多年前,最终形成屹立江岸“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丹崖绝壁。凌云山峰顶圆缓、山腰陡峭、岩崖丹红、山形多姿。站在山崖上眺望江面,只见碧水婉转,江涛回旋,令人胆寒。它的背山面是一片水网交错的平坝,烟村十里,阡陌纵横。从空中俯瞰凌云山,宛如一条腾跃的蛟龙。更为震撼的是,凌云山巅峰峦叠嶂,九峰峥嵘,山势错落,气势磅礴。其间古木参天,修篁深秀,举目四望,满眼青葱。站在山巅纵目远眺,三江水尽收眼底,凤洲岛、太阳岛如漂在波涛之上的阔大绿叶;而在大渡河尽头,在一片云烟缥缈之处,峨眉山横眉修羽,如画家笔下不经意的一抹黛青,令人神往。乐山自古有西南山水之冠的美誉,凌云为历代文人墨客所咏赞。古人感叹:“夸父之巧,巨灵之工,一至是耶!”宋代文人邵博曾赞美说:“天下山水之冠在蜀,蜀之胜曰嘉州,嘉州之胜曰凌云。”

凌云山上九峰环立:东面就日峰、丹霞峰,东北望云峰,南面祝融峰、兑悦峰,西面栖鸾峰、集凤峰,北面灵宝峰,居中拥翠峰,九个峰呈莲花状分布于乐山大佛身后。明朝安磐《凌云山》诗云:“林竹斑斑日上迟,鸟啼花暝暮春时。青衣不是苍梧野,却有峨眉望九嶷。”诗人把风景优美的九座山峰,比作洞庭湖畔有着娥皇女英传说的“九嶷山”,足见对凌云九峰之喜爱。

由山门拾级而上,右边绝壁之下,大江东去,舟如漂叶,令人目眩;左边崖壁雕刻着唐代至清代的石像和题咏。上行数十步有一长坪,江风阵阵,湿气袭人,水池中滴滴答答的水声时缓时急。唐代诗人岑参《登嘉州凌云寺》一诗有“回风吹虎穴,片雨当龙湫”的句子,后人即取其意称这里为“龙湫”。清朝嘉定知府史致康草书的巨大“龙”字镌于水池岩壁之上,字大约三米,一笔书就,矫然道劲,就像一条飞舞的巨龙,因此,龙湫又被称作“一笔龙”。龙湫左上方岩壁上还刻有一草书“虎”字,也取意于岑参诗中“虎穴”二字。

由龙湫上行不远,有明代开凿的兜率宫,内有弥勒菩萨像一尊,高约二米。宫左是明代雨花台故址,岩壁上刻有“雨花台”。雨花台现已不存,台址改建为载酒亭。据《吴船录》载:东坡诗“少年不愿封万户侯,亦不愿识韩荆州。颇愿身为汉嘉守,载酒时作凌云游。”后人取其意筑载酒亭于山上。原载酒亭已毁,现为新建,正好与兜率宫右面石壁上明朝嘉州知州郭卫宸书“苏东坡载酒时游处”石刻相对。在载酒亭上小憩,近瞰三江,烟波浩渺;远眺峨眉,青山隐隐。宋代诗人范成大亦曾到嘉州,登上丹崖峭立的凌云山,遥望飘渺的峨眉连山,凭吊苏轼载酒泛舟的遗迹,写诗赞曰:“聊为东坡载酒游,万龛迎我到峰头。江摇九顶风雷过,云抹三峨日夜浮。”可谓赏景绝佳之处。

在凌云山之巅,耸立着千年宝塔灵宝塔。灵宝塔又名凌云塔,因其耸立在凌云寺后的灵宝峰巅,故以山峰命名。塔建于唐代,塔形呈密檐式四方锥体,砖砌而成,坐东向西,高38米,共十三级。塔体中空,内有石阶沿塔轴盘旋至顶。塔顶为四角攒尖式。灵宝塔的结构和风格与西安小雁塔相似。灵宝塔每级都开有窗眼,既可以采光,又能供游人四处眺望。登临塔顶,视野开阔,东面山峦重叠,气势雄伟;南面可见藏经楼、东坡楼;西面江水似天外泻来,三峨如舟浮云海;北面鸟瞰乐山全城,如一只展翅彩凤俯卧在绿波之上。真是东西南北,气象万千。清人有诗:“秘开灵宝擘云根,三水交投万马奔。光相婆罗坪外见,诸峰罗列此峰尊。”据专家介绍,修建此塔的目的,主要是作为三江合流处的标志,使过往的船工提高注意力,以便他们安全渡过急流险滩。

凌云山是乐山睡佛的壮美身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一位广东游客在大佛附近发现了乐山大佛背后的由乌尤山、凌云山、龟城山构成的乐山巨型睡佛景观。山形似一尊巨型睡佛,形成了“佛中有佛”的奇观。巨型睡佛四肢齐全,体态匀称,安详地漂卧在青衣江山脊线上,仰面朝天,慈祥凝重。乐山大佛不偏不倚正好端坐在巨佛的心胸部位,巨佛的头、身、足,分别由乌尤山、凌云山和龟城山三山连襟组成。佛头由整个乌尤山构成,山上的石、翠竹、绿荫、山径、亭阁、寺庙,分别呈现为巨佛的发髻、睫毛、鼻梁、双唇和下颚,景云亭如“睫毛”,山顶树冠各为额、鼻、唇、颌。由凌云山构成的佛身,山上九峰相连,犹如巨佛宽广的胸膛、浑圆的腰和健美的腿,脚板翘起的佛足是龟城山的一部分。佛的整个体态十分逼真、自然、和谐,这是大自然无意的巧合,是鬼斧神工的奇迹,一睡佛,一坐佛,一天然生就,一人工凿成。这究竟是山水的杰作,还是佛的禅意?无人能够明白。

凌云大佛所在的山岩,被称作大佛岩。大佛右侧,有九曲栈道垂挂在绝壁之上。欲观赏大佛全貌或要朝拜大佛,就须沿着九曲栈道下到江边,站在大佛脚前的平台上,以最大角度仰视才行。即便如此,也只能看到大佛的下颌,看不全整张脸。不知当年苏轼或者陆游载酒泛舟,是否就是从这里登舟的。大佛左侧的山崖上凿有幽深隧洞,是分流朝拜人群用的。人们从这里可以到达大佛左面的碧津楼,从碧津楼处乘船过江;或者经过麻浩崖墓旁的濠上大桥,去往紧邻的乌尤山。乌尤山原本和凌云山是连体兄弟,战国时开明王鳖灵率部族掘开连接处,使乌尤山独立于江心,成为四面环水的离堆。秦时蜀郡守李冰在这里继续治水,使凌云与乌尤之间的河床进一步下切,江水得以分流。《史记·河渠书》载:“蜀守冰,凿离堆以避沫水之害。”乌尤山与凌云、马鞍三山并立畔,统称青衣山。凌云山峙其右,马鞍山居其左,乌尤山介于中,古称青衣中峰。相传远古时代,有青衣女神在山中种桑养蚕,人们为了感激其教民蚕桑,在山上供奉青衣神。它中流砥柱,孤峰兀立,林木茂盛,绿荫重叠。古人曾赞道:“何处飞来缥缈峰,独立江心江四曲。环水有山不见山,一丛云树插天绿。”“乌尤”二字的由来,一说因山形似乌牛突出水中而被古人称作乌牛山,到宋朝时,诗人黄庭坚觉得“乌牛”二字不雅,遂改名为乌尤山,取意此山竹树茂盛,墨绿尤甚。另一说山中原有唐时铜铸观音菩萨的化身“面然”,也称“乌尤大士”的佛像,因名“乌尤”。

从凌云山经麻浩东汉崖墓,过濠上桥登山,沿石阶而上至乌尤山顶。石阶两旁竹木凝翠,不时传来阵阵鸟语,缭绕在浓荫之中,十分幽雅恬静。行到半山有止息亭。亭内石壁上刻有晚清名士赵熙的题词:“登山有道,徐行则不踬,与君且住为佳。”饶有风趣,耐人寻味。由止息亭向前,过普同塔,登完石阶,便到乌尤寺寺门了。寺门左侧数十步有一牌坊,上书“万松深处”四个大字。由牌坊前向左下行,半山处有化城亭,再往下便是连通乌尤、凌云两山的濠上桥,也就是同凌云相通的陆路了。乌尤山景色幽美,无论是三江春潮,还是烟雨秋波,皆清秀俊美,四时滴翠,极富诗情画意。清人张船山有诗云:“凌云西岸古嘉州,江水潺潺抱郭流。绿影一堆漂不去,推船三面看乌尤。”山上除千年名刹乌尤寺外,还有旷怡亭、尔雅台、景云亭、结茅亭等名胜古迹。

旷怡亭位于罗汉堂右侧,原是明代以前尔雅台的故址,明成化年间改为旷怡亭。旷怡亭悬于壁之上,为竹树丛荫所环绕,凭栏面江,景色悠远,是旷览江山胜迹、怡悦心志的好地方。当年岑嘉州来到乌尤山中访问惠净法师。他走进惠净幽寂的禅房,感觉心里特别熨帖。拥着一杯清茶,他和法师进行了深入的交谈。之后,他们来到临江绝崦上,观赏青衣美景。还是三江眼底来,峨眉秀天外,但在佛家禅林中,心情和感受又有些别样。猿啼和鸟声交织于树林中,使人忧乐参半,有说不出的感慨。回到禅院,惠净抓住机会请他赋诗。岑参也不推辞,慨然吟道:“……诸岭一何小,三江奔茫茫。兰若向西开,峨眉正相当。猿鸟乐钟磬,松萝泛天香。江云入袈裟,山月吐绳床。”诗后标注:“上嘉州青衣山中峰,题惠净上人幽居……”

亭内左边悬匾上刻着苏东坡手书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笔墨飞舞,气势磅礴。据说苏东坡曾在凌云、乌尤山中苦读,在岷江之上载酒泛舟,从而深爱这里的山水风光,至今还存留洗墨池、载酒亭等纪念他的遗迹。右边悬匾上刻着赵熙撰书的《如此江山》,描绘了乌尤山的幽雅和雄奇。亭门柱上悬一对联:“苏和仲山高月小,范希文心旷神怡”,是赵熙集苏轼《后赤壁赋》和范仲淹《岳阳楼记》语句而成。旷怡亭周围珍楠挺拔,竹木相映。这里可览乐山城廓,三江汇流。水光山色,荡人心目,确实令人心旷神怡。

而景云亭是观赏乐山风光的最佳景点之一。登亭向西北眺望,嘉州古城尽收眼底。三江绕廓奔腾而下,凌云山峰拔江而起,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惊险壮观的场面,自然使人想起乌尤山临江危崖上四个巨大的古代刻字——中流砥柱。真正是江山这边独好。难怪清康熙年间刑部尚书王士桢要大加赞美:“真作凌云载酒游,汉嘉奇绝冠西州。九峰向日吟江叶,三水通潮抱郡楼。山自涪翁亭畔好,泉从古佛髻中流。东坡老去方思蜀,不愿人间万户侯。”

凌云山的山川形胜,还与一个词有关:三龟九顶。九顶所在凌云山上游有龟城山,也是临江而立,峰峦叠翠,连绵起伏,横亘数里,和山脚下的滚滚岷江,以及上游的东岩山一道,成为乐山城的天然屏障。龟城山自上而下,分为上龟城、中龟城、下龟城,和凌云山的就日峰、丹霞峰、望云峰、祝融峰、兑悦峰、栖鸾峰、集凤峰、灵宝峰、拥翠峰等九座山峰一道,组成“三龟九顶”的壮丽山水画卷。在龟城山与凌云山相接处有一条沧桑的小街,长仅二百米,居者数百人。据传此街为蜀王开明鳖灵的肇始之地,也就是最早建“开明故城”的地方。鳖灵去了成都平原之后,这里便称作“鳖子街”,今实口误为“篦子街”。《水经注》载:“南安县(今乐山)治青衣、江会,襟带二水焉。即蜀王开明故治也。”乐山三千年的悠久历史,自此算起。龟城山后有道教遗迹八仙洞,那里排列着八个神奇的山洞,传说是铁拐李、何仙姑他们曾经修炼的地方,绿树掩映,洞穴幽深,清风徐来,野花飘香,如世外仙源。

凌云山,以其独有的地位和魅力,襟带三江亦连缀三山,组成一幅天然的画,写成一首绝世的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