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应该说,陶公的这一奇思妙想,是道家“齐物”“逍遥自在”主张和原儒宣示、倡导的三代伦理道德秩序思想融合的产物,是他心目中的人类理想社会。若按庸俗进化论和今时流行观点看,其释放的似乎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没有什么积极进取精神,不足以发扬倡导。
然而,历史偏充满悖意,很多事情的发展常不依人的推想。比如,我们极目延观发觉,陶靖节的这篇奇文此后竟成萦绕中国千秋累世失意文人心头的一首醉人安魂曲、一个永不消解的心结而一直引发着共鸣,纷求归依其境。
其中,唐代诗人常建在他的《宿王昌龄隐居》中就欣然表示:“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草书巨子张旭急切寻问渔父:“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张旭《桃花溪》)俟后至宋,如我前面所说的秦观,其当年在郴州驿馆一番深切恓惶、迷茫后明确表示:“郴江幸自绕郴山,为何流下潇湘去?”结果,惹得苏轼对之绝爱不已,少游死后,他书此二句于扇面永铭不忘。而再往下看,更有元朝散曲大家白朴作同《桃花源记》有异曲同工呼应效应的双调《沉醉东风·渔父》曲道: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煞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朝朝代代,不知有多少文人夫子承袭了这一思想!
浏览至此,或许人们会心生困惑:为什么中国一直有那么多士子儒生孜孜不忘陶潜杜撰的虚无缥缈、悬浮世外的桃源和常怀归隐念头?关于此,认真探究他们这一心境、欲念时的人生态势旋即发现,这多是由所处境况决定,即基本是在遭贬或人生失意(处于顺境、得意时则无有此念)之时产生,是他们的公心、天性遭到强权阻扼,无奈转向退却、规避俗世的精神寄慰,是原有信念坍塌,价值坐标与人生依恋的重择。这种寄慰与重择反映了中国士大夫们面对强权普遍不甘丢弃道德良知、失去自由,但又乏力、畏怯抗争的仁弱本质、矛盾复杂心性。而循踪追溯,这种仁弱本质、矛盾复杂心性又莫不是同传统文化思想有着深厚密切、源远流长的渊源关系,由儒、法、道、墨等家教义理念掺杂浸润所致,是各家学说思想纠葛博弈、兼蓄整合和此消彼长的轮番表现。
如士子们投身仕途之初,无不以熟读六经之饱满底气,胸怀济世安邦大志,积极进取,恣性逞意。而碰壁受挫、陷落险阻困局,则迷茫畏怯、心灰意冷,往往生出退隐之念,寻找桃花源那样的境域去耕田自资,到自然中去吟诗作文、逍遥自乐。再如太平年间,政治相对清明时期,文人纷趋宦海竞相从政,着意国事。可逢世道不靖、社会动荡不宁,又多选择遁居山林不问政治,著书立说独善其身,寻求闲云野鹤生活。
而观察他们这种心性、立身处世态度与行为的演化嬗变过程,能非常清楚感知到中国文人思想领域依次分别为儒、墨、法、道各家不同理念所轮流占据、统治的景况。
比如,陶渊明当初迈向仕途时,胸怀“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非同寻常的抱负,向人充分表露了他满脑子皆是儒、法两家仁政治国安民和恣性奋发争强的意识。后来在动荡无道社会现实前碰壁和遭遇恶俗官场的不适后,慢慢畏难、犹豫、退却,接纳道家“逍遥自在”意念,以致在其所处时代大背景作用下,逐步舍弃了欲行仁政德治、济世安民的儒者期望,让老庄的处世哲学作了主宰,最终归隐田园,脱离政治远离尘世,表现了浓厚的人生“齐物”和于国“无为而治”道家思想色彩。
再如生活于被后世称为盛唐一朝的文人们,我们细细打量发现,又有孟浩然、王维、韦应物和李欣、陈章甫等一大批人的人生观于中途发生转换,由求仕从政转向悠然退隐,乃至心有别倚地隐出各自文采风流,均清楚显示了儒家思想在他们头脑中的沉沦,道家齐物处世观的升涨。
而尤使人瞩目的是,连宋代王安石这样位极人臣的宰辅人物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仰承的亦是不同的学派思想。如为官前期,他遵循儒家仁政理念,笃诚竭智安民,到执掌国柄推行变革,渐渐接受并推崇法家思想理念,废弃先儒注释,袭用秦商鞅等人做法,图谋富国强兵、称雄天下的专制王朝。及至后来落职退养、逞强意志逐渐消弭,又倾向李耳的处世态度。像他所作的题为《千秋岁引》一词里就明确流露了对“逍遥自在”人生的向往: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漫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
事情梳理观察到这里,可能有人会想,中国士大夫们的思想观念、人生信条怎么多不专一稳固,发生嬗变更易呢?其实,除了我们看出的人生境况变化因素,这同各家学派思想内涵亦密切相关。本质上,不同的学派思想意念代表的是一个人不同境况的智识、理想,体现了与之相应境况时的最高心愿,故而受到其笃信与推崇。但若他的境况改变,其智识、心愿也是随之改变的,这样,原来所笃信、推崇的思想观念便与其不相适应了。这时,为求达新境况拥有之理想,他势所当然地要改奉契合、对应的思想理念,以资依据、指导。故而,中国历史上遂有了士大夫们人生境况发生改变,其政治观念与人生信条也相应变更,即不同境况信奉不同学派思想的普相。
而既是如此之情形,接下来我们则不能不好好认知不同学派思想吸引人和让人可享的各自核心价值,了解它们的产生、博弈、遭际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