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她的复调书写,是对我们时代苦难和勇气的纪念。”白俄罗斯非虚构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获得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如此写道。
这句话,也可以用来形容这本《失梦庄园》。
这本个人回忆录性质的散文集,看似“小我”,看似与多声部的复调书写无关,实则“大我”,实则有无数个主体在发声,为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民间社会叫魂。
书名中的“失梦”一词,赋予了这本书内涵的多义性。一个“失”字,点破百余年来中国人的心底隐痛——“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我们失去,丢失,迷失。而梦,它似乎真实存在过,又似乎一纵而逝,甚至,也许根本就没有梦,那个被我们称作“梦”的东西,只是我们给自己制造的一个想象空间,一个空空概念。
“失梦”,关乎中国人的灵魂图像。
“庄园”,则关乎中国人在那个时代的原生态。
那个新旧政权更替的时代,地主庄园里的暖情与晦暗,传统与革命,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下浓缩成一部中国乡绅社会末年史。那地主庄园里的敏感羞涩的少年,那夜嫁寡妇的奇风异俗,那请法师到阎王爷处“走后门”添阳寿的闹剧,那放脚委员、刀客张等各式人物的奇特命运,那抗日将领的热血与悲凉,令人叹之,思之。
作者以一种亦散文亦小说的独到笔法,写出了乡土中原的生活原貌,大时代里一个大家庭的悲欢离合以及个人命运的跌宕起伏,亦真,亦幻。
这是一部关于浓郁乡土中原的散文佳作,也是一部关于世道人心转型的历史文本。
这是一本“小”书,也是一本“大”书——“我手写我心”,是为“小”;以我见天下,是为“大”。
可以说,这是真正的“大散文”,“是对我们时代苦难和勇气的纪念”。
经历过那样的时代,阅读过这样的文字,也许会有更多人懂得一个常识:国家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抽象概念,它由千千万万的个体命运构成。这千千万万的个体命运,构成了你我的命运。
这本书,写的不仅是个体命运,更是你我的命运。
这本书里的文章,大多曾在全国各大报刊发表,并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散文选刊》及多部全国性散文类选编图书转载或收入;部分篇章曾获第三届广东省鲁迅文学奖、第一届及第二届秦牧散文奖等,得到了文学界与读者的肯定,反应热烈。
这样一本兼具文学和历史价值的书,值得你细品。
编者
2016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