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在大革命的洪流中

袁国平传 作者:董恒峰 著


第四章 在大革命的洪流中

改造贺龙的部队

早在袁国平参加战时政治工作训练班结束之前的7月9日,国民革命军已在广州誓师北伐,袁国平从战时政治工作训练班到总政治部报到后,被分配到北伐军总政治部宣传大队。该大队由共产党员胡公冕任大队长,组成许多小组分派到各部,负责做宣传鼓动工作。袁国平在左翼宣传队,该队由总政治部宣传科中校科长周逸群任队长,陈恭为副队长,袁国平为第四队队长。

周逸群是中共黄埔特别支部宣传委员、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负责人,袁国平对周逸群十分敬重。正是受周逸群等人的影响,袁国平在黄埔军校两种思想、两种势力的搏击中,才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左翼宣传队一开始就十分重视宣传和组织民众,特别是宣传和组织农民支援革命战争。为扩大宣传效果,军、师级政治部还设有专职宣传队,团以下设有宣传鼓动小组。宣传队、组的负责人多数是共产党员。

袁国平随周逸群从广州进入长沙后,周逸群在长沙培训数十名队员,其中有袁国平、李涛、陈恭等。周逸群吸取了苏联红军和黄埔军校中政治工作经验,大大提高了学员的政治素质。培训工作结束后,由周逸群、袁国平等组成的这支宣传队,直奔驻扎在湖南常德的贺龙部。早在叶挺独立团挺进湘南之时,贺龙就率领部队从贵州铜仁出发,直插湖南常德,稍后正式编入国民革命军第九军第一师,贺龙任师长。

8月上旬的一天,晴空万里。袁国平随周逸群在湖南省和常德市党部的迎送下,风尘仆仆地从长沙起程,乘火车到达常德,受到贺龙部的热烈欢迎。25年后的1951年,为纪念八一建军节,王敏昭专门访问贺龙,随后写了一篇文章,名为《一切依靠党和群众——八一访问贺龙将军》,8月7日在重庆《新华日报》发表,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北伐时进军到湖南常德,周逸群带领一个宣传队到贺龙将军的队伍中来工作,后来他才知道,这个宣传队中有很多共产党员,他还记得袁国平、李涛同志这时也在这个宣传队里。贺龙将军说:“第二天早晨,周逸群来找我,我刚起床正在漱口,他就坐在办公室看报,我说很对不起,在贵州吃了他家收租来的谷子,他说不要紧,只怕革命军吃少了,越吃得多越好。我想他一定是共产党员。第三天我就和周逸群说,我要参加共产党和改造部队。他答复我,共产党不是关门的,只要够条件,一定有人找你。改造部队靠广东派干部来不可能的,要自己找一部分学生,并从部队中选派一部分干部进行学习训练,培养改造部队的干部。”

袁国平随周逸群到贺龙部开展工作的事,贺龙的警卫连长黄霖也记得很清楚,他回忆道:“周逸群同志受党的派遣,率领一支北伐军宣传队来到贺龙同志的司令部,担任该部政治部主任。参加这支宣传队的有一些共产党员,刘力劳、袁国平两同志就在其中。周逸群同志等的任务就是帮助贺老总改造和整顿部队,增强其革命性,提高其战斗力。”

袁国平在见到贺龙之前,周逸群就向袁国平介绍了一些情况。周逸群的家乡在贵州铜仁,贺龙的部队曾两次驻扎在那里。周逸群在广州寄给亲友的“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章程”和《中国军人》杂志,贺龙通过周逸群的亲友,读到了这些宝贵资料,大开眼界。贺龙后来高兴地回忆说:“这对于我是第二次思想上的推动。”而第一次对贺龙思想起推动作用的,是贺龙在旧军队中任支队长时的花汉如。花汉如曾留学日本,他在与贺龙的参谋长陈图南争论时,谈到社会主义,贺龙“听得条条有道理,有根据”,“对于这个印象是很深的,对于我的思想是一个很大的启发。”

周逸群和袁国平一行到了第一师以后,贺龙再三请求他们留在这个师开展政治工作,周逸群留了袁国平等三十多名宣传队员。贺龙高兴之余,当天就将周逸群、袁国平等共产党员介绍给他的部下军官,连连称赞道:“人才,人才,共产党就是有人才呀!”

周逸群和袁国平等人向贺龙建议,当务之急是改造部队。贺龙当即采纳了他们的意见。周逸群率袁国平等宣传队员随即展开工作,先从部队抽调一部分青年军官,再到地方招收一批学生,学校很快就开办起来。这所学校定名为“国民革命军第九军第一师政治讲习所”,先后为左翼部队培养2000多名基层军官,其中贺龙部共800余人,成为第一师的骨干力量。

周逸群和袁国平还着手建立政治机关,周逸群任第一师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等宣传队员被分配到师、团级单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第一师配备了各级政工人员,制订了政治工作制度,发展了一批共产党员。短短几个月,就把这支队伍改变成焕然一新的革命武装。贺龙后来在回忆这段历史时说,这是他第三次,也是真正接近了共产党。

周逸群、袁国平等人到贺龙的部队后,加深了贺龙对共产党的钦佩之情。第一师在常德招收新兵3000人,周逸群和袁国平与地方共产党组织取得联系,并亲自奔赴各地发动群众,动员青年参军参战,招兵任务很快完成。贺龙称赞道:“了不起的成绩!过去军阀招兵一靠钱、二靠绳子。现在我们招兵讲革命道理,一个钱不花,农民都把年轻力壮的子弟送来了。政治工作太重要了!”曾当过贺龙部团长的刘达五后来亦谈道:“周逸群和新来的三十几位政工干部给我们的部队带来了新的气象,带来了共产主义的影响。虽然,这时仅是个开始,但是,他们像一滴滴红水落到缸里,正在逐渐扩散,改变着部队的颜色。”

1927年2月,贺龙部攻克宜昌后不久,第九军发生了重大变故。左翼军总指挥袁祖铭和第九军军长彭汉章被唐生智捕杀,第九军的三个师只有贺龙的第一师得以保存。3月,第一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独立第十五师,后又扩编为第二十军。贺龙领导的第二十军与叶挺领导的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后来成为南昌起义的主力部队,贺龙本人担任南昌起义总指挥,南下途中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贺龙及其部队的这一重大变化,正是周逸群、袁国平等共产党人直接改造的结果。

率教导营保卫中共“五大”

1926年10月,北伐军攻克武汉。12月,北伐军扩编,第四军扩编为第四、第十一两个军。袁国平奉命调至第十一军政治部工作。

这年冬天,袁国平与韩浚一起,负责组建第十一军教导营。韩浚是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当时是中共党员。有一天,叶挺把韩浚叫去说:“张发奎要招收学生,正苦于找不到搞训练的负责人。”韩浚同叶挺一道去见张发奎,张发奎对韩浚说:“我们现在要北伐了,北伐时一定有牺牲,将来补充干部,如果都从士兵里提拔,学识就不够,因此我才想着办这个随营学校,训练一批后备人才,不得不请你帮忙呀。由你负责招收500名学生。”

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第十一军教导营正式成立,下设参谋处、副官处、军需处、军医处和政治指导员办公室,袁国平任营政治指导员。教导营在武汉招收300名学生,又通过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夏曦,在长沙招收学生200名。1927年元月,教导营正式成立。袁国平与韩浚合作得很好,把教导营办得有声有色,韩浚对袁国平亦非常敬佩,后来回忆说:

另外,我还提出需要政治训练,故成立了个政治指导员办公室。薛英伯说:“人员你自己去挑选。”我就去找黄埔四期的学生袁愈(袁愈后来在叶挺当军长时是军政治部主任,曾改名为袁国萍),他有很高的威信,在教导营中工作十分努力,能力很强,很善言辞,很会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对我的帮助很大。

1927年4月下旬,韩浚接到叶挺打来的电话:“老韩,有个很重要的任务交给你,你现在马上到我这里来一下。”当时叶挺住在武昌首义路附近的湖上园,韩浚去后叶挺很高兴,坐下来后亲切地说:“告诉你一个重要消息,党中央准备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地点决定在武昌都府堤一师附属小学内。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地方呢?因为这个地方很热闹,有许多商场,来来往往的人很多,开会的代表们早来晚归不易使人注意。”

叶挺歇了一下接着说:“社会上的情况非常复杂,在我们的境界内必须严格注意,开会的人较多,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问题。那么应该由谁来负责这个重要工作呢?我们研究了几次,最后决定会场的保卫工作由你们这个部队来承担最为适宜。这个任务就完全交给你了,你千万要谨慎小心啊!”韩浚当场表示:“我一定全力以赴,保证会场不发生问题!”

韩浚回到教导营,马上同袁国平商量,决定派第一队负责。袁国平与韩浚带着第一队队长到会址都府堤,对会场内外的地形进行了仔细观察,研究了周密的保卫计划,并召集第一队学员作了思想动员和具体安排。袁国平和韩浚把队伍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身穿军服,全副武装,另一部分身着便衣,隐密行动。开会时代表们进出会场,守卫大门的官兵对代表们一一进行查问,不仅要求他们出示证件,而且盘问得清清楚楚,接着还有便衣人员尾随进入会场,直到确认是代表后才罢休。教导营的保卫工作做得天衣无缝。

1927年4月27日,中国共产党在武汉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此时,距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才半个月。会议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强调要争取领导权,但没有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毛泽东被选为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并在大会上讲话。任作宣不让发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但韩浚很想要一份看看,便对分发材料的董先觉、龚少云和余义明说:“给我看看行不行?”董先觉偷偷地给了韩浚一份,韩浚连忙藏在衣袋里。韩浚后来回忆说:“等到回住所后与袁愈偷偷看完。我们认为这个报告写得很好,收回去很可惜的。”

击溃夏斗寅叛乱

1927年4月,当北伐军第二期北伐即将出征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内新的右派势力,在上海制造四一二政变,在广州制造“四一五”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政变发生后,汪精卫控制下的武汉国民党领导核心严重动摇,继而由动摇走向反动。到5月上旬,国民革命军内部的一些反动军官,极其仇视工农运动,相继在湖北、湖南发动叛乱,首先发难的是反动军官夏斗寅。

武汉国民政府对夏斗寅举兵叛乱开始一无所知,直到夏斗寅部由嘉鱼经蒲圻、咸宁,于5月17日进到距武昌仅有20公里路的纸坊镇,才弄清楚是怎么回事。第二次北伐后,叶挺留在武昌,领导两个新兵团——第二十四师七十二团和第二十五师七十五团,担负训练和武汉三镇的警备任务。面对燃眉之急,中共中央提议,经国民政府同意,以叶挺为平叛总指挥,以第七十二团和第七十五团为主力,联合以恽代英为党代表的、由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农民运动讲习所改编而成的中央独立师和第十一军教导营,平定夏斗寅叛乱。

夏斗寅的独立第十四师本是武汉政府用以戒备四川军阀侵犯“首都”的部队,但夏斗寅却与四川军阀杨森暗地勾结,乘机叛变,企图一举推翻武汉政府。与此同时,杨森、于学忠、张联升部亦积极配合行动,武汉政府立即处于三面围攻的危急之中。

其实叶挺对夏斗寅的叛变已有所戒备,5月14日夜即命令部队整装待发。5月15日深夜,韩浚突然接到叶挺的电话:“夏斗寅叛变了,你知道吗?”韩浚答:“听到了一些传闻。”叶挺用坚决的口气说:“我们要准备打仗了。夏斗寅妄想乘虚偷袭武汉,我们一定要保住武汉,使在河南与奉军作战的北伐部队无后顾之忧。我命令你率领教导营,立即上前线,也可增强锻炼。你这个营也应该参加作战,让他们在作战中取得经验,加强锻炼。”

韩浚猛地从床上爬起来,找到袁国平。两人商量后,立即命令号兵吹紧急集合号,5分钟后教导营集合完毕,袁国平作了紧急战前动员。韩浚后来回忆说,袁国平“非常精明能干,他作了鼓动性的讲话,各队队长接着领头高呼口号:‘打倒杨森!打倒夏斗寅!’‘活捉杨森、夏斗寅!’”“正在整装待发时,又来了四个学生代表,他们代表教导营全体学生向营部宣誓‘誓抱必死的牺牲决心,歼灭杨、夏叛军。’并要求立即出发。真是群情振奋,斗志昂扬,整个军营,都沸腾起来了”。

袁国平整装待发之际,特寄母亲相片一帧,以表决心。题句有云:

一九二七年五月顷,反动派谋袭武汉,形势岌岌,革命之士莫不愤恨填膺,舍身赴敌。斯时,余在第十一军政治部服务,亦奉命出发鄂西,抗御强寇。此行也,愿拼热血头颅,战死沙场,以搏一快。他日儿若成仁取义,以此照为死别之纪念。

万一凯旋生还,异日与阿母重逢,再睹此像,再谈此语,其快乐更当何如耶!

袁国平在这封信中,把“战死沙场”视为“快”,把“凯旋生还”也视为“快”,这就是袁国平那一代共产党人的精神境界!

袁国平、韩浚组织学生吃过饭后,韩浚以兴奋的心情和坚定爽朗的语调,用电话向叶挺汇报:“只等命令,驰赴战场。”叶挺听了很高兴,指示说:“那好,你们马上出发到徐家棚车站,紧跟许继慎的新兵团后面上车。”韩浚请示:“开进前线时,教导营受谁指挥?”“受我指挥!”叶挺的回答令袁国平和韩浚信心百倍。叶挺还让韩浚和袁国平与许继慎团保持密切联系。

火车风驰电掣般地把教导营送到了纸坊车站,袁国平、韩浚令学生们休息待命。不一会儿,叶挺气宇轩昂地来到教导营,立即向韩浚、袁国平下达命令:“另拨独立师一个营,归你们指挥,向敌人侧翼猛袭。”袁国平和韩浚未等独立师一个营到达,即命令教导营从右翼侧击夏斗寅部,配合正面主力作战。这个营赶到后,韩浚命令该营作预备队,跟随教导营猛烈地向夏斗寅部进攻。

袁国平和韩浚率领两营兵力,由向导带领,迂回到夏斗寅部右后方。这时许继慎率第七十二团已在正面与夏斗寅部遭遇,对其展开猛烈进攻。袁国平和韩浚指挥的两个营,很快攻入夏斗寅部的后侧,对正面之敌构成很大威胁。夏斗寅部腹背受敌,又不知虚实,眼见有被包围的危险,阵脚大乱,全线惊慌动摇。叶挺抓住战机,当即命令许继慎的第七十二团出击追歼,袁国平和韩浚也奉命派预备队一起追击,夏斗寅部惊慌败退。

初战得胜,激励着教导营的学生们个个龙腾虎跃。他们一面猛烈追击,一面持枪扫射。袁国平、韩浚率教导营追到贺胜桥时,夏斗寅部已在桥头占领阵地并阻击顽抗,许继慎命令第七十二团发起猛攻。由于夏斗寅部火力猛烈,屡攻屡挫。韩浚见状,立即派人侦察到徒涉点,教导营一部分学生奋不顾身冒着猛烈炮火徒涉过去,抢占了一个小高地,集中火力,猛击夏斗寅部侧背。

袁国平见此情景,组织学生们高呼“活捉夏斗寅”的口号,夏部闻之胆寒。第七十二团乘势猛扑,突破夏部阵地。袁国平与韩浚率部追至贺胜桥以南数公里,天黑即停止前进。教导营回兵贺胜桥,严密戒备,以防夏斗寅反扑。夏斗寅摸不清武汉国民政府到底派了多少兵力,遭此迎头痛击,被迫放弃了进攻武汉的企图,把部队撤往江西。

贺胜桥战斗虽只有数小时,但双方伤亡都比较大。袁国平和韩浚巡视战场时,见到贺胜桥下尸体枕藉。袁国平和韩浚率教导营在贺胜桥又驻守了两天,后接到叶挺的命令,遂率教导营进驻蒲圻,许继慎率第七十二团亦奉令开回武昌继续训练。

袁国平和韩浚到蒲圻后,即带领两个连巡视战场,对学生们作现场战斗讲解,指出双方得失。此次平叛战斗,许继慎的新兵团伤亡六百余人以上,韩浚和袁国平的教导营也伤亡数十人,而夏斗寅部仅配置在第一线的兵力就有六千余人。许继慎的新兵团和韩浚、袁国平的教导营以未经训练的学生和新兵,在众寡悬殊的情况下打败了强敌。

教导营进驻蒲圻的五天中,袁国平和韩浚并没有一刻儿闲暇,将五天日程安排得紧紧的,率领大部分学生进行野外演习,并派一部分学生和新近调来的武汉军事政治学校女生队六名学生,进行革命宣传。这六名女生,有谢冰莹、刘光慧、段振亚、王继珍、曹泽之,还有一位姓刘。曾经轰动文坛的谢冰莹的《从军日记》,就是她在蒲圻五天的日日夜夜中基本完稿的。

攻占丰口阻击杨森进攻

1927年5月22日前后,韩浚和袁国平接到叶挺命令:率部火速开往嘉鱼渡,占领丰口并担任守备任务,以防杨森部进攻。韩浚和袁国平带领教导营星夜兼程赶到嘉鱼,发现杨森部已占领丰口。教导营没有重武器,无炮兵掩护,若白天强渡抢占桥头阵地,显然会遭受重大伤亡,恐难成功。韩浚与袁国平商量后,决定利用夜幕掩护渡江。晚上渡江时,严令部队不许说话,不许用手电,不许有火光,不得暴露目标。

由于教导营动作迅速,韩浚和袁国平指挥部队渡江时,杨森部没有察觉。韩浚和袁国平抓住战机,突然发动攻击,杨森的部队惊惶失措,有的弃枪而逃,有的把行军锅灶也撂下不管。韩浚和袁国平率部追击了一阵,就转回丰口,设防坚守。教导营攻占丰口后,韩浚立即打电话向叶挺报告,并请示是否继续向仙桃镇方向追击。叶挺指示:“杨森部有大部队在沔阳,你们不再追击,回到丰口布防,守住丰口就行了。”

此次进攻丰口,教导营无一伤亡,毙敌十余人,缴获一部分武器。袁国平和韩浚在丰口防守一个多星期,叶挺电话指示教导营:“现在情况缓和了,你们开回武昌继续训练。”

袁国平和韩浚把教导营带回武昌后,张发奎告诉韩浚和袁国平说:“我们的部队已经回来了,你们要加紧训练学生,连、排长急需补充。”张发奎要求教导营派40人到河南打仗,韩浚和袁国平精心挑选了一批尚未毕业的学生充任排长。这些排长到河南后,仗打得很漂亮。在一次师以上军官周末会议上,张发奎得意忘形地在众人面前,对教导营军事训练的成绩大加赞赏:“这一仗打得很好哇!韩营长训练的学生帮了我很大的忙。看来学生平时训练有素,现在可以毕业。毕业后统统分到十一军当排长。”

袁国平曾跟随周逸群帮助贺龙整训部队,给贺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贺龙得知教导营由袁国平和韩浚开办,对袁国平更为敬重。教导营办了6个月,训练了一期学生。因为部队要出发,张发奎下令暂时停办,调韩浚任上校参谋,后兼第二方面军警卫团参谋长,袁国平回到第十一军政治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