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最深切的怀念——写在纪念母亲诞辰100周年的日子

缅怀于若木(第二版) 作者:陈云纪念馆 著


最深切的怀念
——写在纪念母亲诞辰100周年的日子

陈伟力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首先,我谨代表于若木的亲属对前来参加此次纪念会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各界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对筹备此次活动付出辛勤劳动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全党全国人民隆重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迎来了母亲诞辰100周年的日子。母亲离开我们13年了,至今人们仍在深切地怀念她、追忆她、感恩她,我们所到之处不经意间常常听到看到她的足迹与身影,母亲被人们念念不忘的原因何在?

一、母亲被誉为改革开放历史时期我国营养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

我翻阅母亲的文集,她这样写道:“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我悄悄地走了我所陌生的一个领域——营养学,这是为人类健康长寿服务的一门学问。回忆20世纪80年代之初,当我问津营养学的问题时,首先访问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卫生研究所的营养室,求教于营养学界的老前辈……他们是我的启蒙老师,使我感到在营养学、饮食文化领域里有那么多的工作要开拓,意识到,如果不重视营养学,不培养一支专业的营养师队伍,不普及营养知识,食品工业滞后,是会影响四个现代化进程的。”母亲的谦虚严谨、忧国忧民、孜孜以求的精神与境界跃然纸上。

母亲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担任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办公室主任,1981年担任中央书记处研究室科技组顾问。1983年在《红旗》杂志上发表《营养——关系人民体质的大事》一文,明确提出人民的营养状况如何,是关系到人民体质强弱、民族繁衍昌盛的大事,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与科学文化发达程度的标志,从而把国民营养与民族昌盛、经济与科学文化发达程度联系起来。该文章被誉为中国营养学发展的里程碑。母亲在国家百业待兴的改革开放初期,以一名老革命家的责任感、使命感,积极投身于营养事业之中,既远见卓识,又求真务实,既有共产党人的担当,又有关注民生的情怀,其信念与建树成就了母亲人生的价值与辉煌。

母亲涉足营养学领域后,出版了《于若木文集》《于若木论学生营养》《于若木与中国营养促进文集》等专著。这些凝聚母亲心血的发言稿、论文、访谈等,都是在她老人家六十岁以后,自己亲自撰写完成的。回想母亲书房深夜的灯光、伏案疾书的身影、电话交谈的忙碌,我们理解了母亲晚年对国家营养事业的专注与用心,今天捧读这些文稿、百感交集,钦佩之情油然而生。母亲虽不是科班出身的著名营养学家,但被人们赞誉为我国新时期营养事业的先行者、奠基人。

二、母亲为促进我国营养事业发展的实践建树

母亲以“老牛明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为座右铭,她对信仰的忠诚表现在对事业的坚韧不拔与无私奉献上。母亲把营养当作关系人民体质的大事,把学生营养当作民族昌盛的国家战略,身体力行,亲力亲为。

一是重视宣传工作。1986年,母亲亲赴蚌埠游说市委领导,促成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社成立,开辟《学生营养》专栏。该杂志至今仍为关注学生营养的国家级学术期刊。1992年,母亲亲自创办了《中国学生营养小报》,从亲自撰写发刊词到发表多篇文章,尽职尽责,不遗余力。在创刊十周年的庆祝大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孚凌向母亲颁发了《中国学生营养报》创刊奖。母亲组织专家编辑出版了《中国营养丛书》《膳食与健康丛书》《营养百科》等系列科普书籍,把营养科学从殿堂搬到了民众特别是青少年的餐桌上,把高深的科学理论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知识文化,清除“营养盲”,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营养与健康文化遗产。

二是组建全国性社团。母亲积极谋划筹备并最终促成中国学生营养促进会的成立。三十年前,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的促进会成立大会,至今让亲历者兴奋与难忘,让后来人羡慕与赞叹。三十年来,促进会这个平台,在推动学生营养与健康方面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工作。

三是制定实施规划。20世纪90年代初,针对我国农村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率高而成为学生贫血的重要原因,促进会制定我国学生营养长期规划和实施计划时,母亲提议冠名“护苗系统工程”,得到广泛认同,并成为国家2000年卫生保健战略的组成部分。母亲联合社会有识之士,先后提出并推动政府组织实施“大豆行动计划”“学生饮用奶计划”“学生营养午餐”等项目,至今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四是建立宣传日。母亲提出设立“中国学生营养日”。1990年5月2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了“首届中国学生营养日大会”。先后有全国人大委员长万里、副委员长习仲勋等中央领导同志出席活动,产生了积极而又广泛的影响。后经教育部、卫生部发文,将每年的5月20日正式定为“中国学生营养日”。至今,每年的这一天,全国各地教育卫生系统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助力中国健康战略,发挥着越来越深入人心的宣传作用。

五是深入实地调查研究。母亲先后到过二十多个省地县及上百个学校企业科研所进行调研,许多城市、农村、边远山区、贫困县乡都留下了她的足迹。母亲语重心长地呼吁“营养普及要儿童优先”,“为了孩子的健康不能等待‘明天’”,“发展学生营养午餐势在必行”,激励着许多人选择学生营养事业作为自己投身的事业。

母亲关注到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前往国家级贫困县调研,支持紫阳富硒茶的发展,亲自去湖北恩施参加硒资源开发与应用项目鉴定会。在母亲引荐下,我所在的中智公司从2000年起,连续四年向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捐款百万元,使当地克山病发病率由每年一百五十万人降至零。

为促进领导重视,母亲当面或致信从总书记、总理、中央省市领导同志到有关部门、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我国学生营养事业从弱到强、从小到大、从自发到有组织的发展,直至现在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注、专职管理、科学指导”的良好局面,这与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母亲以她独特的视角与全身心投入的活动能力,为推动我国营养事业特别是学生营养事业方面做出的努力,功不可没。

三、母亲平凡而伟大的一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母亲出身于教育世家,接受了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位饱读诗书的大家闺秀,并且有着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报国志向。在两个哥哥的支持、鼓励下,母亲于1935年考入北平市立第一女子中学。在读书期间,不惧白色恐怖,冒着生命危险,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十七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7年,年仅十八岁的她冲破重重封锁,毅然决然奔赴延安,成为她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在延安这个全国热血青年聚集的地方,母亲与父亲相识,共同的理想,使他们成为革命伴侣,携手投身到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事业中,一起走完了人生之路。

在我的记忆中,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无论是身处顺境还是深陷逆境,母亲与父亲都相互信任,相濡以沫。作为妻子,母亲始终信任父亲,全力支持父亲。她多次说:我们这个家都要为父亲的需求让步。母亲几十年如一日,把很多时间都花在照顾父亲和协助他工作上。父亲吃的饭菜,她都精心安排;父亲穿的衣服,她都精心挑选布料;父亲穿的新布鞋,她总是先穿几天,软了再让父亲穿。尽管母亲参加革命很早,但职务一直很低。对此,母亲从来没有抱怨过,始终默默地奉献着。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深爱着我们这些孩子,1949年后,尽管当时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她总是能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条。母亲计算着使用有限的布票和粮票,让我们每个人都吃得饱穿得暖,感到家的温馨。平时她不仅要求我们学好功课,锻炼身体,还要求我们学会缝补衣袜,炒菜做饭。在待人处事方面,母亲更是要求我们要正直无私,做一个有知识有能力有理想,能够自食其力,自立于社会的人。她给了我们生命,教给我们如何做人,是我们人生中的第一个老师。

在她的生命里,母亲始终充满着对革命事业理想信念的忠诚。解放前她放弃学业奔赴延安,服从组织安排转战东北解放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她先后在中财委联络室、国家科委资料室工作,曾担任过父亲的秘书,后又调到中科院植物所工作,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出任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办公室主任,1981年任中央书记处研究室科技组顾问。从此以后,母亲开始对她最热爱的营养学事业倾注了全部心血和精力。她虚心向多位营养学专家学者请教,自己也阅读大量营养学书籍,为查阅国外资料,70多岁高龄学习英文,把家里各个角落都贴满了英文单词,直至达到直接阅读外文资料的水平。真是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

中共十九大之后,营养事业已经被列为“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全民重视营养与健康已蔚然成风,相信母亲在九泉之下定会感到欣慰的。

母亲深爱着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她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奉献的一生。我们为有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而自豪,为有这样一位值得尊敬的母亲而骄傲。今天我们纪念缅怀母亲,就是要学习母亲的思想,发扬母亲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最后,祝各位领导、专家学者、来宾,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作者简介

陈伟力:陈云、于若木长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