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积极正确地揭露和批评社会阴暗面

乐书不倦(精) 作者:张延扬 著


积极正确地揭露和批评社会阴暗面

社会上一些人以“揭露阴暗面”为幌子,以偏盖全写了不少文章,攻击党和政府以及我们党的方针政策,在社会上产生了很不好的效果。他们的言行,理所当然地受到许多同志的严厉批评,这当然是正确的。但是,批评了这些人的错误,是不是对党内不正之风和社会上的阴暗面就不要批评和揭露了呢?再写揭露批评阴暗面的文章是否就不允许了呢?当然不是!然而,应该看到,现在有些同志,写批评稿件确实不像过去那样大胆,揭露阴暗面也不像过去那样有勇气了,担心犯错误,被处理。其实,这是多余的顾虑,是一种误解。我认为,在报刊上积极正确地揭露和批评党内以及社会上的阴暗面,与某些人借“揭露阴暗面”攻击党和政府完全是两码事,具有本质的不同。我们必须弄清两者的根本区别,使报刊批评在端正党风和改变社会风气的过程中,继续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积极正确地揭露和批评党内以及社会上的阴暗面,与某些人的所谓“揭露阴暗面”,第一个本质区别就在于两者的根本目的不同。大家知道,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三大作风之一,在报刊上正确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也是我党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马克思主义历来十分重视新闻媒介的批判功能,列宁曾经明确指出:“我们的报刊应当成为鞭策落后的工具,成为教育人们去积极工作、遵守劳动纪律、加强组织的工具。”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党已经是一个有四千多万党员的大党,我们的国家也是一个有十亿人口的大国。但是,由于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影响,由于“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的破坏,至今在我们党内仍然存在着一些不正之风,社会上也确实有阴暗面。因此,积极正确地揭露批评党内不正之风和社会阴暗面,不仅过去需要,现在需要,在将来的一定历史时期内,也仍然需要。然而,我们揭露和批评阴暗面的唯一目的,是为了克服我们工作中的缺点,增强人民群众抵制和战胜种种错误的信心和勇气,使我们党更加纯洁,更加坚强,不断用光明代替阴暗,把社会推向前进。

由于揭露批评党内不正之风和社会阴暗面的动机、目的不同,也就必然导致在如何观察社会现象,如何确定报道重点,采取什么样的报道态度,追求什么样的社会效果等等方面的区别。某些人的所谓揭露阴暗面,不是光明中的阴暗面;他们戴着有色眼镜观察我们党和我们今天的社会,看到的是漆黑一片,没有一点点光明。而我们批评和揭露的阴暗面,首先肯定是光明中的阴暗面,是前进中的不足。没有这个前提,就不可能引导人民群众树立起战胜阴暗面的信心和勇气。同时,我们历来主张,党的报刊始终要以歌颂光明,表彰先进为主,揭露和批评阴暗面的报道,在报纸上只能占一定的比例。某些人的主张则不同,他们认为“揭露阴暗面”应占“首位”,歌颂光明则是无所谓的,这就把歌颂光明和揭露阴暗面的主次关系颠倒了。另外,积极正确地揭露批评党内不正之风和社会阴暗面,必须做到事实准确。众所周知,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批评稿件直接牵涉到批评对象的声誉及其切身利益,确保真实、准确就愈加重要。然而,有的人把批评报道的真实性视同儿戏,写的一些报告文学发表后,常常因为报道失实而引起混乱。当因为失实受到批评后,还大言不惭地讲,虽然某些细节不实,本质上却是真实的。由于一些作品真真假假,以点代面,歪曲夸大,使一些不明真相的人读了以后,误以为共产党真的腐败了,社会主义制度果真不好,造成的社会效果非常之坏,这与党和人民所要求和欢迎的积极正确的报刊批评早已是风马牛不相及了。

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积极正确地揭露和批评社会阴暗面,就要认真学习中央有关文件,全面理解其精神实质,做到既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要以积极的态度,正确开展报刊批评,理直气壮地同党内的不正之风和社会阴暗面作斗争。近几年来,中央领导一再强调,党风问题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并把实现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作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一项政治任务。新闻工作的实践证明,积极正确地开展报刊批评,对纠正党内不正之风和改变社会风气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报刊上批评各种不正之风和违法犯罪的稿件登了不少,一些“老大难”问题,在强大的舆论力量的干预下,终于得到了解决,人民群众拍手叫好。因此,不应该因为批评了某些人,就误以为采写揭露批评阴暗面的报道不受欢迎。如果我们心有余悸,对各种不正之风和社会阴暗面视而不见,闻而不问,不敢公开揭露批评,那怎么能有效地发挥新闻工作的战斗作用,促进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呢?因此,我们不应计较个人得失,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积极正确地开展报刊批评,为实现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推动社会的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

(原载《光明日报通讯》1987年第4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