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张学良:“我的事情只到三十六岁”

锦书来 作者:张冠生


张学良:“我的事情只到三十六岁”

《张学良与赵一荻的清泉幽禁岁月1946—1960》

联经出版事业公司

2011年6月第1版

1936年,张学良和杨虎城实行兵谏,挟蒋联共抗日,“把天捅了个窟窿”,为历史留下著名的“西安事变”一章,也划开他一生两段。他在回忆录中说:“我的事情只到三十六岁,以后就没有了。”

这显然是看重事功且要惊天动地的人才有的想法。事实上,张学良享寿百岁,“以后”的岁月还长,其大量阅读,其专题研究,其漫长思考,其生命与赵家四小姐的完全契合,都是在三十六岁之后展开的。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遭幽禁,从浙江奉化开始,先后移监于安徽黄山,江西萍乡,湖南的郴州、沅陵,贵州的修文、开阳、桐梓和重庆,辗转流离,终于1946年11月2日被转至台湾,幽禁于新竹县竹东镇井上温泉。

张学良这天日记说:“今日迁移,但余始终不知去向何处。早六点一刻,由重庆白市驿机场起飞……八点四十分抵武昌徐家栅机场加油,十二点一刻抵台北松山机场,余始知是到台湾……下午二点一刻由台北乘汽车动身,约五点半抵新竹,宿于招待所。”

奉化之后、贵州之前的张学良,精神上陷于孤寂。从贵州始,赵家四小姐赵一荻追随到他身边,不离不弃,陪伴寂寞英雄。

张、赵由此开始了他们台湾幽禁阶段的早期生活。

《张学良与赵一荻的清泉幽禁岁月1946—1960》一书中,有两幅相邻的照片。一幅是张学良在窗前读书,另一幅是赵一荻在用缝纫机缝制衣物。清净,安静,传递着二人日常家居生活的信息。这段时间里的记事簿、日记、信函、口述、照片……成为后人研究张学良的珍贵史料。

张学良被幽禁后,读书不辍,并有了研究明史的想法,且兴味日浓,不时托人从外面买书,还列出书单,请毛人凤帮助寻购。据说,宋美龄得知张学良的治史兴趣后,专门约请一位明史专家,到张学良的山中居所,行“伴读”之责。宋美龄还曾托信差转送给张学良大量书信。

1950年4月,张学良接连收到两封宋美龄的来信。其中一封说:“自我返国,我就一直安排和你见面,所以未给你写信,但每次要去看你时,总临时有事……但我向你保证没有忘记你……”她希望张学良“仰头振作”。

这一时期,张学良与外界的联系渠道,主要是书信,但不能直接寄达,皆须转交,即便家书也是如此。其日记中记得清楚——

1950年4月16日日记:“老刘交来蒋夫人亲笔信,言将来寓探视……”

1950年5月1日日记:“给凤至和孩子们写信,上蒋夫人一函,将信附去托转。”

1950年5月15日日记:“六妹来信……”

1951年4月26日日记:“上蒋夫人书,附家信三件……”

1951年5月5日日记:“上蒋夫人书,附对高山人之意见。”

……

从张学良上述日记影印件看,他并非逐日作记录,大概是觉得值得记的时候才记。紧接4月26日所记,就是5月5日的“上蒋夫人书”,可见在那段时间里,他唯一作记的就是书信往还情况。

其1951年6月14日日记说:“周先生由竹东同一专差,索要前上蒋夫人关于高山人意见书原稿,要立即抄交原人带回。由周抄,余签名,交来人当晚返去。”紧接该日文字的,是9月1日日记:“见报载蒋夫人感冒,致书问候。”所记者,还是书信。

1955年初,张学良感受到一种入台以后前所未有的寒冷。是年春,赵一荻因咽部出问题,不得不动手术。是年夏,她开始连续尿血,发烧时体温高至39.5度,四肢冰冷,颤抖,被送到台北中心诊所,检查结论是膀胱炎或肾盂肾炎。赵一荻为此住院两月之久,张学良一人待在井上温泉,开始了“两地书”。

当时的台北和井上之间,未通公路,音问不便。赵一荻托人带回的信,不能及时送达。中秋前后,张学良的一封信断断续续写了三天。10月15日,赵一荻出院回家,张学良手中积累了她写自医院的近三十封信。

张学良的日记里,记录了赵一荻病体逐渐好转的过程。

女主人回家了,他们与世隔绝、朝夕相伴的山居岁月继续绵延。

不知何人为张学良和赵一荻留下了他们在书房的多幅照片。自然光,构图工稳,人物闲适,气氛静谧。照片上的赵一荻,背后排列着大量藏书。那是她漫长伴读岁月的证明。其中一幅文字说明是:“赵一荻也老了,看书时也离不开老花眼镜了。”

这类图片数量之多,支撑起“张学良台湾幽禁期间读书影像”专题章节。其中的照片连续看下来,给人手不释卷的强烈印象。这一章节,是他隐居生活中大量阅读的实况记录。其中说,每年元旦,张学良都会启用一个新日记本,写上当年的读书计划,一本本读来。有时在室内,借助桌上的一个斜面支架阅读;时常在室外,阳光下,或端坐于石凳、石阶,或仰卧于躺椅,单手持卷,读到入神。

随着时光延伸,当年少帅山中老。视力衰退,眼疾困扰,读书越来越不易。从照片看,张学良伏案的姿势越来越低,眼睛离纸面的距离越来越近。是光线原因吗?专题照片里,室外读书的场景多于室内。书上说:“散步时带着书,走累了,坐下看一会儿书。这是张学良的习惯。”

张学良的一生,在其三十六岁之后,还大有可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