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
童年传承
又是一年端午节,记得小时候,端午前几天,大人们忙着浸泡叶子包粽子,孩子们也开始忙活。先用硬纸做成纸粽,然后外面缠上五颜六色的丝线,漂亮极了,大大小小的串起来,还有华丽斑斓的蛋袋,一切自己动手自我欣赏,挂在胸前炫耀。端午清晨,吃了妈妈做的粽子,妈妈给的蛋舍不得吃,装在蛋袋里挂在胸前,到学校里和同学们撞蛋。你撞我,我撞你,哪位的蛋一路杀来依然完好无损,便成了蛋王。教室里撞蛋声稀里哗啦,同学们笑哈哈,快乐极了,一派童年的斑斓。
后来还是用那炫亮的彩丝,给我的孩子缠彩粽、编蛋袋。同是一片斑斓,在小家伙的胸前晃悠着,他屁颠屁颠地乐呵着。那时候,谁也无法描绘一个孩子未来的多彩,但都倾其所有给其装扮一个七彩的童年。推着岁月的年轮,渐渐的,那些童年多彩的斑斓成了今天这一头黑白相间的斑斓。今天当又一股粽香飘起,当电子粽在WIFI里穿梭,怀念的还是那一个个彩丝粽,只因那里有真实、良知、希望与追梦。
旧时端午,还有吃葱、豆芽、菖蒲酒、鸡蛋等习俗,大都有为孩子祈福之意,如吃了葱后会聪明,吃了豆芽能茁壮成长,吃了鸡蛋会像鸡蛋一样光滑,不会生病,喝了菖蒲酒则能除毒防虫、驱邪破煞。
龙舟精神的崛起
端午,也是一个扬眉吐气的日子,南塘河上,龙舟竞渡,百舸争流,你追我赶力争上游,这才是端午的亮点与精神。尽管时代的变迁让儿时的一些乐趣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是“赛龙舟”,这一端午文化依然年年隆重登场。一时间,锣鼓喧天,喝彩不断,那凝聚力随着象征时代脉搏的龙头敲鼓声爆发到了极点,好一幅同舟共济的隽永画卷。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为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屈原极其爱国,但他却单挑独斗,只身苦苦向楚王进谏而不愿联合其他大臣共同努力,因而导致失败。屈原投江后人们纷纷划船争相去找他,且由个人行为变为集体行动,于是团队精神产生了,这是民族精神质的飞跃,中华民族由此开始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纵观历史,我们发现:赛龙舟不是一项单纯的体育娱乐活动,它体现弘扬的是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记得曾有诗云:“午日江城竞渡时,倚楼画阁望迷离。半天忽动秋千影,龙女腾空作水嘻。”无论风俗如何变迁,龙舟,这一中华图腾之一,将永远是每年端午的亮点!
端午对人们来说,不仅是节日,更是一种信仰、一种期盼。下一个端午,艳阳还是雨水?谁也说不出,不要去解太多的未知数,立足当下,珍惜曾经赐予我们的每一个彩粽,每一份留守,心满意足地过好每一个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