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996,参加表彰会

热血春秋:1976—2015,我的无偿献血之路 作者:谢绥


1996,参加表彰会

1996年7月5日,我以献血1000毫升获铜质奖章,并因此参加了大连市人民政府召开的“1994—1995献血工作表彰会”,上台领奖。光荣册的第一页,是“无偿献血受奖人员”名单,仅有15人。获最高奖——金杯奖的仅有4人,分别是瓦房店第一人民医院管理员周训发(4600毫升)、瓦房店机床厂工人姜维才(3600毫升)、中山区泰山小学的于淑英老师(3600毫升)和金州区工程总公司张永义(3600毫升)。名单中还有中心医院的孙玉发主任(2600毫升,金奖)、大连市监狱政治处的女警官王晶(2000毫升,银奖)和广播电视大学的马逢援老师(1600毫升,银奖),这些人后来都成为我的挚友和拍摄对象,而在当时他们却是让我高山仰止的偶像。

1998年8月20日,我以献血1600毫升获银质奖章,第二次参加市政府的表彰会并上台领奖。这一次获奖人员多达21人,中心医院孙玉发主任和大连监狱政治处王晶警官以3400毫升获最高奖——金杯奖。医科大学的张成鸿老师也是1600毫升,获银奖。孙玉发主任上台发言,即兴演讲,全体与会者都非常感动。孙主任是骨科大夫,曾经援藏,见过胡锦涛和孔繁森,他常年坚持每天早上提前2小时上班,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医术高超,令我十分敬仰,后来我多次拜访过他。王晶后来成为大连市无偿献血者的一面旗帜,还有张成鸿老师,我们一起参与组建服务队,成为“亲密战友”,直到今天。

2000年5月5日,中心医院的孙玉发主任在天伦大厦旁的献血车献血

2000年5月10日,我第三次参加表彰会,这次没有我上台领奖,只是在观众席上,因为我的献血量已“跟不上形势”了。从1993年开始无偿献血,每年只献一次,每次只献200毫升,1997年才开始每年献两次,简直就是“象征性”的,大好的机会都浪费了。在《献血法》实施之前,一年可献四次。现在我常跟人说,回忆自己的献血历程,最大的感触就是后悔当初献少了。

一次次参加表彰会,自己却感觉真没做什么,献血真的很容易做到,没什么了不起,比起那些前辈我还差得很远。

2002年国庆节前夕,我又接到表彰会的通知,但这次我没有参加,而是和影友们外出摄影采风了。但献血我始终坚持,每年两次。2002年的一次献血,遇到胡一中大夫,在他的开导下,打破了多年200毫升的“禁区”,从此每次都献400毫升。现在想想,早遇到他多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