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 考入士官学校

二战风云人物-战争狂魔:东条英机 作者:鸿儒文轩 著


三 考入士官学校

东条英机在陆军中央幼年学校学习了两年,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日俄战争就爆发了。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的第二年,即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德、意、美、日、俄等8个国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列强除了获得巨额赔款和许多政治利益之外,还获得了在北京及北京到山海关一线数十个战略要地驻军的特权。

1902年4月8日,沙俄在英、日等国政府的压力下被迫签订了《交收东三省条约》,同意分三期撤兵,一年半撤完。然而,沙俄此举只不过是为了拖延时间而已,俄国人根本没打算从中国东北撤兵。1903年8月,沙俄政府悍然以旅顺为中心成立了所谓的远东总督区,并任命阿列克塞耶夫为总督。

沙俄已经在实际上把中国东北的广大土地当成了俄国领土。紧接着,他们又出兵重占奉天等地。为了保住这一既得利益,沙俄甚至向英国和日本摆出了一副不惜一战的架势!

很明显,沙俄侵占中国东北,继而插手朝鲜事务,严重妨碍了日本“大陆政策”的实施。而此时,日本发动对俄战争的准备也已经基本完成。两国之间的大战已经无法避免,剩下的就是时间问题。

日本人希望在西伯利亚铁路全线通车之前打响战争。相对于沙俄位于欧洲部分的领土而言,西伯利亚等广袤的亚洲领土地广人稀,经济、政治、军事实力均相当薄弱,几乎不可能支撑一场规模浩大的战争。也就是说,只要断绝俄军来自欧洲的援助,日本就有可能打败庞大的“北极熊”。

明治政府意识到,“每拖延一天,甚至一小时,都会增强俄国取胜的机会”,因此在英美支持下加紧备战,同时对俄国展开外交攻势。

反过来,沙俄政府自然想尽量拖延时间,以便修筑好西伯利亚铁路,做好战争准备。沙皇尼古拉二世曾公开表示:“时间是俄国最好的盟友,每一个年头都会加强我们的实力。”

可是,尼古拉二世同时认为,推迟战争的最好办法就是采取强硬政策,因为“让步总是引起新的让步”。结果,沙俄在1903年5月前后也掀起了战争叫嚣,呼吁国民“流血、牺牲”,“保卫祖国”,大造战争舆论。

英国这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则希望借助日本,遏制沙俄在东亚地区的扩张。美国也在暗中支持日本。从国际局势来看,形势对日本十分有利。

于是乎,日本在日俄谈判过程中故意提高条件,挑战沙俄政府的底线。由于战争准备不足,沙俄政府则玩弄外交手腕,故意拖延谈判,以争取时间。到1904年2月之时,日本人终于等不及了。他们利用沙俄战争准备不足和有利的国际形势,于2月6日正式与沙俄断交,两天后的深夜不宣而战。

日俄战争完全是一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争夺战。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场战争的主战场却在中国东北。腐朽透顶的清政府竟置国家主权和人民生命财产于不顾,听任日俄两国铁蹄践踏东北的锦绣河山。1904年2月12日,清政府竟无耻地宣布“局外中立”,划辽河以东地区为日俄两军“交战区”,并严令地方军政长官对人民群众“加意严防”,“切实弹压”。

日俄战争的爆发使得日本国内的社会气氛骤然紧张起来,政府对军事院校教育的重视程度自然也就增加了。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东条英机才得以按临时实行的短期修业制,提前从东京陆军中央幼年学校毕业,进入陆军士官学校学习。

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是在明治维新中兴建的新式军校,是明治政府以“强兵”为最高国策的必然结东条英机年少时果。士官学校实行奴化教育,除了有关军事课程之外,学校当局竭力向学生灌输军国主义毒素,培养武士道精神。为了磨炼学生的“意志”和适应任何恶劣环境的能力,学校甚至经常逼学生重装操练于烈日当空之下,薄衣僵立于寒风刺骨之夜。学校当局企图通过这种教育方式,把所有的学生都变成甘心为天皇卖命的“肉弹”。因沉船堵塞旅顺口而丧生的广濑武夫被军方捧为了“军神”,采用“肉弹”攻击的乃木希典则被包装成了“圣将”。

读军校时的东条英机

可能就在这一时期,乃木希典取代了父亲东条英教在东条英机心中的地位,成了他最崇拜的偶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