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致谢

栖居于可能性:艾米莉·狄金森诗歌读本(英汉对照) 作者:(美)艾米莉·狄金森


致谢

感谢狄金森合作翻译项目的全体参与者,感谢每一位从始至终的支持和努力。感谢你们在编者的“苛刻”要求下坚持不懈,反复研讨、修改,精益求精!若没有对狄金森诗歌艺术的共同热爱和精诚合作的精神,我想,这一切是难以实现的。

感谢Cristanne Miller教授和Martha Nell Smith教授,是你们的学识、慷慨、友善和高效的组织能力,为合作翻译项目召集到一批优秀的北美学者。从筹备狄金森研讨会并发起合作翻译项目以来,你们给予了各种支持和帮助,直到无数次解答我在审稿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从你们身上,我受惠良多,难以尽述。

感谢翻译前辈江枫先生、南京大学杨金才老师、江苏理工大学李顺春老师、同济大学隋少杰老师、北美青年学者José Felipe Alvergue和复旦大学张珊同学、秦三澍同学,虽然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很遗憾你们不得已退出了翻译项目,但你们最初的支持和参与仍为这个项目做出了贡献。

感谢以下学者在复旦狄金森研讨会上对翻译项目给予热情鼓励,并提出了宝贵建议和意见:西安外国语大学董爱国老师、上海外国语大学李维屏老师、南京大学江宁康老师和范小红博士、北京师范大学章燕老师、北京交通大学刘晓晖老师、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张汉良老师、复旦大学孙健老师、复旦大学王建开老师、复旦大学戴从容老师等。

我们的翻译项目或多或少吸纳了已出版的狄金森诗歌各类中译本的经验和教训,向各位译者表示感谢。

感谢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复旦大学中文系和复旦文学翻译研究中心为狄金森国际研讨会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特别是会议经费,同时,也感谢复旦大学中文系为合作翻译项目提供出版资助,并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再次追加经费。

本书的一部分初稿曾在复旦大学中文系的课堂上和“奇境译坊”的座谈会上与同学们分享,大家提出的问题和修改建议为定稿的完善做出了贡献。感谢同学们的热情和才智。

复旦大学中文系易霞和谢微同学帮忙核对了本书中的狄金森诗歌文本,并帮忙编排了一部分初稿。谢微同学还帮忙翻译了北美学者的简介。感谢你们。

本书半数以上的狄金森手稿高清图片来自阿默斯特大学“档案和特藏馆”的狄金森特藏电子数据库:The Emily Dickinson Collection,Amherst College Archives&Special Collections,感谢Mike Kelly馆长热情而迅速地回复编者的咨询邮件,并提供道义上的支持和技术上的帮忙。

感谢哈佛大学霍顿图书馆“现代图书和手稿特藏馆”(Modern Books and Manuscripts)馆长Leslie A.Morris多次耐心回复编者的咨询邮件,虽然由于其他环节的障碍(原因不明),我们最终未能从霍顿图书馆获取到狄金森手稿高清图片,实为遗憾。

在联络和获取手稿图片的过程中,Cristanne Miller教授、Martha Nell Smith教授、Eliza Richards教授以及王立言老师均提供了帮助。感谢各位!

本书的出版得到四川文艺出版社总编张庆宁女士的大力支持,虽然出版经费并不充裕(起初只有一半),但她始终最大限度地尊重编者的意见,坚持高标准,在已经定版的情况下,由于编者提出注释和图片效果不理想,她迅速召集编辑再行商议,并决定重新排版,直到满意为止。请允许我代表全体作者向庆宁主编致以诚挚的谢意!

感谢两位责任编辑周轶先生和苟婉莹女士,在遇到困难和分歧的情况下,他们总是与编者耐心沟通,且彬彬有礼。特别的感谢献给婉莹,从初稿到定稿,从初排版到最终的定版,婉莹的编校工作始终一丝不苟、尽职尽责,纠正了编者的各种错误,弥补了各种疏漏。她聪慧的头脑、温婉的气度和罕见的韧性给编者留下深刻印象。

王柏华

2017年12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