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认识自我

哲思感悟 作者:彬彬


第二章 认识自我

人为什么哭

人的情感有多种表达方式,其中哭是人们宣泄情感的主要方式之一,它是人不稳定情绪的激烈反应。哭有很多种,有无声的流泪,有小声的啜泣,也有嚎啕大哭;有人掩面而泣,有人涕泪横流,有人哭得肝肠寸断,也有人仅仅是陪着挤出几滴眼泪;有人哭得丑陋,有人则哭得千娇百媚。女人大都堂而皇之地哭,男人一般哭在心里。

形形色色的哭

人在打击到来的时候,一时承受不了,就会下意识地寻找释放的方式。人的承受能力有一定的限度,在正常情况下,情绪是平稳的,但当遇到诸如生、死、爱、恨的时候就不能自制,就会哭。

处于弱势群体中的人容易用哭来表达个人情感。一部分人由于生活贫困,生存压力大,很希望得到他人的同情、支持甚至帮助,但事与愿违,于是人就会哭。另一部分人由于个人原因,如身体残疾、智力障碍、先天性心理缺陷等,自我感觉很孤独、很失落,当得不到他人的重视甚至招来嘲笑时,情绪容易跌到最低点,再加上缺少倾诉对象,就会在心理上产生积郁,当积郁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容易用哭来发泄。

另外,还有一部分人很容易哭,如小孩子的愿望得不到满足,就会很单纯地哭,希望以此达到目的;成年人工作中遇到严重挫折,经济压力大,也会用哭来缓解;老年人会为了儿女的事情或者老无所养等问题而独自伤心流泪。另外,女人比男人更容易哭,女人的哭泣多数由于婚姻、爱情和人际关系不顺畅引起。她们还经常会为电影、电视、书中的内容或不明的原因而流泪。相对于女人来说,男人虽然也哭,但哭的方式却不同。虽然男人也有嚎啕大哭的时候,但大多数男人在伤心时会忍住哭泣,或把泪流在心里。男人大哭会被认为是软弱的表现,会被人看不起,这就是男儿有泪不轻弹的原因。但是,人如果长期忍住悲伤,抑制哭泣,会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必要的哭泣对人是有益的。

哭能宣泄情绪

哭不仅能够让人宣泄感情而且会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积极影响。积极的影响就是当人遭到重大不幸和挫折时,如亲人病故或受到极大的委屈时,会不由自主地哭起来,哭后心情就畅快些,比憋在心里好受得多。

英国诗人丁尼生在一首诗里记述了一件事:一位战士战死在疆场,他的妻子被人们带到了他的尸体旁。妻子悲痛欲绝,但只是发呆而不能哭。一位学者说:“妇人必须哭,否则她会死去。”但是谁也没有办法使她哭。此时,一位聪明的妇女将她的小孩子带到她的跟前,她哭了,说:“我的孩子,我为你而活着。”哭缓解了突如其来的打击所造成的高度紧张,缓解了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的压力,避免了不幸的后果。

哭也要有节制

如果无节制地哭泣,可诱发神经系统紊乱,引发心跳不规则。不少人大哭之后,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神疲力乏。这就会导致人心情沮丧,进而影响工作和学习。

所以,当我们在工作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要善于分析,找出事情发生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避免以后再发生类似事情。

爱情上受挫时,要懂得放弃,一时实在无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就找个朋友或者到无人的地方倾诉。

生活上遇到烦心事时要想开一点,让自己做一个豁达乐观的人,这样生活质量就会逐渐提高。如果某些糟糕至极的事情让你非常需要用哭来缓解的话,那就大哭一场吧。

经验丰富的人记性好

据美国一本心理书籍《智力记忆》介绍,人脑有一种无意识的、速度极快的记忆过程,能将零碎的记忆片段与常识联系起来,产生新的思想,称为智力记忆。每个人都有智力记忆,下面有3道题,请大家先测测看。

1.你在这幅图里看到了什么?

答案:一只握着苹果的手。当然,这里面既无苹果又无手,仅仅是一些黑白色块。你的智力记忆能够认出这些线条,组织成形,与你熟悉的东西联系起来。

2.有人想卖给你一枚有价值的古币,上面印着“公元前94年”,你觉得它可能是希腊的还是罗马的?

答案:它既不是希腊的,也不是罗马的,只是一枚赝品。“公元前”的字样并不在当时使用。

3.在美国,某个星期日的早晨,一个人被发现遭谋杀了,他的妻子立刻报了警。警察讯问了相关人员,得到如下的回答:妻子说她正在睡觉;厨师说正在做早餐;园丁说在护理蔬菜;女仆说去取邮件了;男仆说在清扫衣柜。警察立刻逮捕了凶手。你知道是谁吗?

答案:女仆。因为很显然她在撒谎。在美国,邮局在周日是没有取邮件业务的。一个具有强大智力记忆的人不仅能够将无关的线索联系起来,还能找出不可能存在的联系。

分析:如果你答对了所有的题,并且十分迅速,说明你的智力记忆又快,发展得又完善。如果你只是一两道题答得又对又好,不必担心,这是正常的。大部分人的智力记忆的各个部分不是均衡发展的,有的发展得好有的发展得差,但差的部分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高。

那么,什么是智力记忆呢?

记忆的功能不仅仅是记忆数据、人名、地点或者事件,这只是普通意义上的记忆,只占人脑记忆系统中的一小部分。还有一种更强大、更重要的记忆是在无意识中自动进行的,叫做智力记忆。它能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飞快地作出决定,比如,我们听到好听的笑话一下就能笑起来,思考难题时突然获得了答案,都有智力记忆的积极作用在里面。智力记忆为我们的大部分精神生活提供了动力。

我们一般所说的记忆,关注的是具体的事情,它需要人刻意地投入大量的能量,付出一定的努力,去记住这些东西。此记忆过程不仅速度慢,而且能力有限,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退。但是智力记忆是在无意识中工作的,它与人的经验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经验的增加,智力记忆会越来越强,越来越快。

关于两者的区别,可以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普通记忆能够忘掉配偶的生日,智力记忆却能想起配偶喜欢什么礼物;普通记忆忘掉了你刚刚在大街上遇到的人的名字,智力记忆却记得他的妻子是美容师、他刚刚从法国回来等等能够让你想起他的名字的一些线索。

你想在工作中感觉到智力记忆的存在吗?看看这幅图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如果你立刻注意到了那只人类的脚,谢谢你的智力记忆吧。当你看这幅图的时候,你的智力记忆飞快地搜索那些你熟悉和不熟悉的轮廓。当注意到某些与众不同的地方时,就会引起你的注意。如果你没有立刻看出那只人脚,你需要多看一会儿,回忆一下在你的普通记忆中大象的脚是什么样的。

口不应心是成熟标志

人们习惯上把“口不应心”一词与虚伪、诡诈等贬义词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因此自古“口不应心”之人大多为世人唾弃。殊不知,当我们回顾自己短短的几十载人生时,发现原来口不应心的现象自己也有,事实上,人人都有口不应心的时候。

你看,小张心里恨得咬牙切齿,脸上还是面带微笑,对上司尊敬有加;老李心里憋了一肚子的无奈,可还是儒雅有度,对邻居以礼相待;王叔对着老伴的新装真是哭笑不得,可还是专心欣赏,品评贴心,风趣含蓄。看了小张、老李和王叔,再顺便想想自己,你是不是已经感到口不应心并非十恶不赦,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还体现了一种智慧、大度、包容,体现出了一种心理的安定和情绪的老练稳健以及对人际交往的敏锐知觉,实在是一种成熟的标志?

心理成熟的标志

口不应心如何能成为成熟的标志?从心理学上看,一个人的成熟有三个方面的标志:一是生理的成熟,二是心理的成熟,三是社会性的成熟。撇开生理成熟不说,口不应心是不折不扣地脚踏着两条船,一只脚踩在心理成熟的门槛里,一只脚踏在社会性成熟的边界内。

心理学上认为,儿童和成年人最大的区别之一就在于儿童无法延迟满足,而成年人可以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以合理的方式来完成事情。比如,婴儿饥饿时,唯一的要求就是将妈妈的乳头含在自己的嘴里吮吸,一分钟也不能耽搁,一旦要求得不到满足,便会啼哭不止,以示抗议,直到抗议成功才会停歇。这种状况几乎在每一个婴儿的身上都能看到,但你不会在一个正常的成年人身上看到因为不能吃到某样东西而啼哭不止的现象。这表明,随着个体的成熟,个人的情绪会渐趋平稳,而且具有更强的自主性和自控性。而口不应心,正好是人类自控性增强的一个标志。因为,口不应心代表着我们并非按所想来所为,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有了较好的控制性,例如上面说到的小李心里不满,但是知道事情的利害关系、上下级的等级界限,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较好地处理事态,这恰是一种成熟稳重的表现。

社会性成熟的标志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当中,作为一名社会成员,在事业、家庭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要逐渐走向成熟,承担社会所赋予的责任和义务,才能更好地被社会所接受。作为一名成熟的社会人,我们只有敏锐地觉察周围人和环境的变化,能够因人、因事、因地、因时适宜地说话做事,才能够促进事情顺利进行,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真正完成从一个封闭人到一个社会人的转变。

对职场上各种纷繁复杂的关系来说,口不应心是最好的润滑剂;对制度革新中的各种矛盾冲突来说,口不应心是一种兼容并包的全新视角;对邻里关系中的磕磕碰碰来说,口不应心是一种大度宽容的豁达心态,即使夫妻之间也不时需要口不应心作为调料,以维持家庭的和谐,实现彼此之间的体贴和关心。这样看来,口不应心无疑是社会人成熟的标志。

有些事要言行一致

这并不意味着口不应心总是好的。善意积极的口不应心是我们所推崇的,但是恶意消极的口不应心则应是我们尽量要去避免的。

在对待某些特定的人和事时,应尽量杜绝口不应心。例如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就要杜绝口不应心,尽量做到言行一致,遵守允诺。在对待亲密关系时,要减少口不应心,做到真情实意。在对待工作任务上,也要心口如一,履行承诺,说到做到。

口不应心,作为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与技巧,值得现代人去琢磨、应用,对于度的把握,则自在人心。只要记得凡事与人为善,及时沟通,一定会发挥出这一社交技巧的威力。它是一种察言观色、因势利导、不以自我为中心、宽容大度的成熟境界。

爱思考的人易忧郁

法国科学家对各类人脑活动进行研究后发现,忧郁的人往往大脑活动过度,最终导致脑力衰竭,神志和心理出现严重问题。

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科学家在报告中指出,科学家首先让一些人按要求进行回忆,发现令人沮丧的记忆片段会激发大脑的大量工作,其激发的大脑活动量远超过对其他题材的回忆。此外,忧郁症患者在做猜字游戏时,当与普通人分数相同时,其大脑的活动量比普通人高出许多。也就是说,他们在处理较为复杂的日常事务时,脑力使用量远远超过正常人。

科学家指出,这就仿佛一个运动员以百米冲刺速度跑马拉松,这种过度的活动量可以解释为什么忧郁症患者经常精疲力竭,这与他们不能合理分配脑力有关。

这一研究成果与先前许多研究的结论正好相反。此前,不少研究认为,神情沮丧的人之所以出现思维问题,主要是由于大脑额叶前部皮质层的一些区域处于停滞状态,大脑活动量减少。事实上,这种停滞状态正是由于大脑先前活动过度导致的。

这一结果提示我们,对于抑郁症等精神紧张性疾病的治疗,不仅要看其当下症状,还要看其发展和形成的过程。同理,一个心情抑郁的人,不一定是对生活没有兴趣,他可能是刚刚完成某种棘手的任务,大脑处于疲劳期。

男人为何不愿求人

你马上就要出远门了,自己的小猫小狗没人照料了,怎么办?是花钱请个人来,还是找朋友帮忙呢?开口求人,会欠别人一个人情;花钱请人,又怕人家不上心。对于这一类事情,你很想得到朋友的帮助,可是又不好意思开口,万一被朋友拒绝,多没面子啊?再者,即使朋友勉强答应了,说不定他以后会对你敬而远之呢。

在生活中,不少女性还有这样的经验:和老公或男朋友一起出门,要是在不熟悉的地方迷了路,他并不喜欢问路,而是凭着他的感觉和判断固执地走下去。如果你劝他去问路,他还会恼羞成怒。其实,这是男人们十分普遍的现象。他们不会轻易地求人帮忙,尤其在异性面前,更想表现出自己的主见,结果有时候反而给人留下“死脑筋”、“自大狂”的坏印象。

男人为什么不愿开口求人呢?这与他们从小所受的教育是有关系的。和女孩子不同,男孩从小就被灌输“独立自强”的观念,要他们以“身为男子汉”而自豪,教育他们让着女生、保护女生。不难发现,小朋友之间闹矛盾打架,欺负别人的小男孩尽管会被老师和家长训斥几句,其他男孩子却会认为他强壮、厉害,对他又羡慕又害怕。相反,被人欺负了只会哭、向大人告状的男孩子却受到同伴的讥笑。从小男孩到大男孩再成为男人,每一个阶段的男性都不断被强化着这样的观念:自己的困难自己扛,好男人不轻易求人。所以让男人开口求人帮忙,对他们来说,需要跨越多年形成的心理屏障。

男人不愿求人,一方面是因为强烈的自尊心使他们倾向于独立应付局面。他们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完成目标,同时在此过程中锻炼和提高自己。另一方面,男人把友情看得很重,在他们眼里,友情并不是用作请求帮助的砝码。所以,只有遇上了实在无法独立克服的困难时,男人才会想到去麻烦朋友。

心理学家认为,求助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也不代表求助者的能力不足,相反,寻求帮助反而有助于多结交朋友。开口寻求朋友帮忙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罗伯特建议,为了减少这种不愿开口求人的行为,当遇到困难时,可以多准备几套解决的方案。这样,就算朋友真的拒绝了你,你也不会太失望,从而也不会使你的朋友感到愧疚。千万不要让朋友因拒绝你而产生负疚感。许多人都错误地认为:如果真是我的朋友,他就应该答应帮助我。结果,就算朋友为了面子而勉强同意了,实际上你们的友谊已经受到了伤害。

“不要完全指望你的朋友会帮助你,因为也许他有他的难处,况且他就算是你最好的朋友,也没有义务答应你的每个请求。”想通这一点,就能减轻开口求人的压力了。

“君子之交淡如水”,并不排斥朋友间互相帮忙、有来有往,这恰恰是维护友谊、发展友情的重要途径。人都有这样的心理:当接受了别人的帮助时,自然会产生回报别人的愿望。回报朋友,让朋友也有被帮助、被服务的机会,就能鼓起向朋友们求助的勇气了。

有的男人老不成熟

有位女性朋友向我抱怨说,身边的男士到了该成熟的时候还不成熟。她说:现在二十七八岁的男人与十几年前的同龄人相比,明显不成熟。他们显得没有责任心,单位一起郊游时,像买票、准备菜肴这些事都是女同事做,他们不积极主动地做;而且爱抱怨,对女同事不照顾,没有风度。

事实上,我在十几年前就曾听到过女性类似的抱怨。这种现象并不奇怪,其实,女性几乎永远都感到同年龄的男性不成熟。

在中国,“女性能顶半边天”的口号被过度强化,结果把男性和女性放在了同等竞争的水平上,使得男性把女性当成了现实生活中的竞争对手。既然是竞争对手,那还有什么好客气的呢?要改变这种偏差其实很简单,要把“女士优先”作为一种基本的礼节来普及教育。相信不出数年,在中国女性眼里,成熟男性的比例一定会急剧上升。

一位常被女人指责为不成熟的男人对我说,这其实是女人害的。遇到厉害的女性顶头上司,他感觉对方比男人还男人,结果自然失去了做男人的自信。遇到柔弱无力的女人,他感觉自己一副肩膀要担起两个人的重担,又觉得做一个成熟的男人很累。

感觉男人不成熟也反映了女性思维的习惯。男人重理性,而女人重感性,女人说男人不成熟,那是从感性的角度来谈。而男人听了会说,瞧,女人真啰唆,她们其实不懂男人。如果男人和女人都只从自己习惯的角度看问题,那成熟不成熟的问题过一百年还是不能解决。

女性的母性本能也是一个影响因素。这种母性本能让女性倾向于把男性视为不成熟的孩子。不是有许多结了婚的女人喜欢把自己的丈夫看成大孩子吗?曾听一位女性说,那种受伤的、忧郁的、流泪的男人最能打动她的心,但进入亲密关系后,她又发现自己其实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成熟男人。她的问题其实是:在关爱弱者的母性本能和崇拜长者的恋父情结之间,难以作出完美选择。

在心理动力学理论中,男人和女人的关系原型是源自这个男人和其母亲的关系。可以想象,一个男孩如果有一个对自己过度溺爱的母亲,他长大以后只会期待成熟女性单方面给他爱和关怀;而在另一个极端,一个男孩如果有一个冷漠苛求的母亲,他长大以后不懂也不愿对女性作出热情回报。因此,每一位抱怨成熟男人太少的女性都要反省。

面对挫折,男女有别

研究发现,在面对挫折时,男女会有不同的心理反应和行为。女性反应多指向自己,行为方式也比较软性化,比如自责、自伤、自我暗示、自言自语、以泪洗面、疯狂购物、狂吃食物、蒙头大睡、倾诉、寻求他人的慰藉、自我幻想等;而男性反应多指向外界且行为方式激烈,具有攻击性,比如摔东西、攻击小动物、攻击他人、拿老婆孩子出气、飙车、剧烈运动、大声喊叫、借酒浇愁、性侵害、自杀和杀人等。

男女面对挫折反应不同受4个因素影响

在性格上,男性比女性更争强好胜、固执、紧张和多疑;而女性比男性有更多的幻想、自律、谨慎和随和。因此,在遇到挫折时,男性比较主动、好强,能直面挫折,不轻易放弃,但也容易妄自尊大、固执己见、狂热冲动;女性则严于律己、耐心细致,但也容易藕断丝连、产生幻想、飘忽不定、优柔寡断、缺少主见,渴望得到外部的帮助、暗示和建议。

在男女性别的社会期望上,人们对男性角色的期望是自立、自强、精干、乐观、冷静、有权势等;而对女性的期望是温柔、贤惠、文雅、富有情趣、小鸟依人、多愁善感等。因此,从孩童时代开始,男孩子表现出摔打、攻击他人等行为,人们的容忍度要高于女孩子;而女孩子表现出哭哭啼啼的行为,人们的容忍度则要高于男孩子,甚至会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安慰,结果强化了双方各自的行为。

在对挫折的归因上,男性比女性更倾向于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外部因素,而女性比男性更倾向于把原因归结为个人的因素。比如,同样是面试失败,男性会认为是由于考官对自己有偏见或者有人做手脚,继而迁怒他人,发泄自己的不满,或者固执地认为自己是千里马,总会遇到伯乐;而女性则容易认为这是由于自己能力不行或者自己不适合干这个职位,因此会将宣泄指向自己,并苦练内功。

在对外界的依赖性上,遇到挫折时,男性相信自己完全能够解决,较少求助于他人;而女性则更喜欢求助于他人的力量,来化解挫折造成的压力和负面情绪,比如倾诉、寻求朋友的安慰等等。

男女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男女在遇到挫折时产生不同的行为反应,这些行为各有长短,因此,从性别互补的角度看,双方可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在攻击性上,女性表现出的软性攻击行为,比如摔枕头、撕床单等,要比男性的暴力攻击行为更可取。因此,有暴力攻击倾向的男性不妨也准备一些耐摔打的东西,比如橡胶制品、毛绒玩具等。但要注意的是,攻击并不是一种积极解决问题的方式。要彻底消除挫折带来的负面效应,还需纠正自己的认识偏差,主动从自身找原因。

在对挫折的归因上,外部归因倾向高的男性需要理性分析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针对性地锻炼自己;而内部归因倾向高的女性则要认识到挫折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除了自身因素外,还有环境、运气等,认识到这一点有助于化解部分负面情绪。

在性别的角色期望上,对男性而言,自立自强与合理的外部求助并不矛盾,向他人倾诉和掉眼泪也不是掉价的事儿;对女性而言,要意识到眼泪和过于依赖别人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因此在哭泣和倾诉的同时也需要提高自己的主体意识,形成自己的主见。

男性需要向女性学习的是积极的自我暗示和自我反思,女性需要向男性学习的是通过体育运动等方式来化解自己的消极心理,而不是恋上自己的床,或者依赖于嘴巴的运动和购物的宣泄。

男女的梦有何不同

有人因为一场梦改变了自己的一生,有人在梦的引导下完成了科学发明,有人做梦预见自己的命运……梦与人生息息相关,其中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生活中不论夫妻关系如何密切,夜里往往“同床异梦”。德国《今日心理学》杂志对男女做梦现象进行的调查显示,男人和女人的梦境体现了两性的本质特征:男人的梦里多有暴力和性行为,女人的梦则更多与复杂的生活有关。

《今日心理学》杂志委托有关研究部门多年来对几千名不同年龄男女的梦进行研究后发现,梦与男女白天的生活和想法息息相关。男人梦中爱表达,女人梦中感情多。

男性常做与活动有关的梦,通常以室外或陌生环境为背景,与本人的职业有关;而女性的梦则多与感情有关,以室内为背景,如在家、宿舍或办公室里,梦中的实物往往是家居用品或服装等。

男人的梦比女人的梦积极活跃,并带有进攻性和挑衅性,他们做梦的内容较多涉及职业、竞争、声誉、财产。50%的男人做梦得过六合彩大奖,一半男人梦见自己一夜成名。男人的梦很少有特别烦恼的事。但65%以上女性的梦与紧张、烦躁、悲哀和压抑内容有关,反映出一种不安全感。女人梦中反映的内心世界要比男人更丰富多彩。

大部分男性在梦中曾与漂亮的陌生女子发生性关系,并能在梦中得到较多的快感。而女性在梦中与男人的关系更多表现在感情上,经常是与男人有段罗曼蒂克的交往。女人有时也梦见性交往,但做这类梦的次数不如男性那样频繁。女性梦中的主角常常是熟人,出场人物比较多,情节也很曲折,而且女人常常能把梦中的事情生动地回忆起来。

梦受生物节奏影响

生物节奏对女人的梦的影响较大,如女性来月经时做梦内容就与平时不一样。妇女怀孕时会更多地梦见动物,在怀孕后的前3个月,多梦见小蝌蚪一类的动物,半年后会梦见小狗和小兔,临产前会梦见猴子和大猩猩。

研究还发现男女做梦的差异是从青春期开始的。科学家对600名10岁以上的男孩女孩的梦进行研究后发现,他们的梦的内容有很大差别:男孩经常梦到怪物或大型动物,女孩则常梦到人和小动物,而且梦到更多焦虑的情景。

德国科学家认为,人从出生的那天起就开始做梦,并且不是一会儿,而是整个一夜。每个人每天要做7个小时的梦,一周49小时,一年2624个小时。所以,梦的研究如果获得突破,将大大改变人们的行为与生活模式。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人们压抑的潜意识的反映。通过解梦,人们将更多地了解自己和他人内心的愿望。德国人常常根据这个理论来解梦。

梦对生活有提示作用

《今日心理学》杂志提示读者说,如果你丈夫的梦中经常出现家里门窗四敞,那你就要想到,他的生活中可能不只有一个女人,他的心扉不只向你一个人敞开。这时作为女人要重新布置一下房间,让丈夫感到温馨舒适,再设计一个只有两个人度过的浪漫的周末。

作为男人,如果你妻子常梦到管道、狭窄的胡同及其他狭窄的东西,你就要改变一下行为举止了,因为这表明你太太觉得你在限制她,或者你在性生活方面令她很失望。

害羞也是一种病

害羞作为人类的基本情感,直到20世纪前,一直被作为一种美德受到颂扬。无论是荷马、卢梭,还是波德莱尔,都为害羞写过不少华丽的篇章。然而,现在的美国和英国,已经把害羞列入现代病的行列,并且研制了治疗害羞的药物,出售给害羞的人们。

害羞会发展成社交恐惧症

一般来说,小孩子比大人容易害羞,女人比男人容易害羞。一见生人就脸红,脸一红就爱出汗,心跳也加快,不敢面对大庭广众说话,演员登台时怯场……凡此种种,都是属于害羞的范畴。有些害羞是正常的,也是暂时性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减轻和消失,对日常生活和工作不会造成不利影响。但是过于害羞,如害怕上公厕,不敢进公共浴池,不敢与陌生人说话,整天闭门不出,那就变成社交恐惧症了。心理学家米歇尔说,害羞与社交恐惧症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两者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据1992年的一项调查表明,60%的法国人都承认自己害羞。另一项由流行病学专家提交的研究报告显示,真正有社交恐惧症的人大约有120万~300万,约占法国总人口的2%~5%。法国的害羞症患者现在达到了五六百万人,如何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已经成为法国医疗部门的难题。

害羞阻碍人们扩大社交范围

迄今为止,人们还没有揭开害羞病的生理原因,但有研究提出它可能与遗传基因有关。害羞的人有其优点,如处事谨慎,为人谦虚,不锋芒毕露,少惹是生非。但是,他们往往缺乏开拓和进取精神,害羞给他们的学习、工作、社交带来了不利影响,甚至成为升学、求职和晋升的障碍。

让·皮埃尔是一个技术员,他工作干得很出色,也有晋升的机会,但因他太害羞,不善于向同事表达自己的设想,只好眼睁睁地看着许多机会与自己擦肩而过。后来,为了逃避现实,他在家里泡病假,最后竟被公司解雇。

害羞有时还会给人造成非常尴尬的局面。弗朗索瓦丝出版了一本小说,在为她举行的庆功会上,人们接连递给她橄榄吃,她不好意思拒绝,又不敢当着众人将核吐出,最后无奈地将12枚橄榄核吞进肚里。

害羞的人未婚和失恋的比例都比较高,他们害怕接触异性,又不善于交际,当然找对象就困难了。害羞最容易发展成抑郁症。

治害羞,心理疗法更有效

在英国的药店里,现在已有治疗害羞病的药物出售。美国一家大制药商Smithkdine Beecham也获准生产治疗害羞病的药物。但在法国,人们更倾向于用心理治疗的方法治害羞,其中,“认知——行为疗法”的疗效比较明显。这种方法能教给害羞者如何保持镇静,怎样控制心跳和出汗,旨在培养患者的勇气和信心。

在开始治疗之前,每个人要对自己的害羞程度作出评估,共分为较轻、中等、较重和很重4个等级。然后医生再根据各人情况制定出治疗目标。在治疗期间,医生会给他们制造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个个环境,如开会讨论某个问题,当众发表讲话,参加某种辩论,与陌生人会见,登台表演等,教他们会听、能问、表达感情、适应环境。最后,医生带他们到社会上实地演练。

克里斯蒂娜曾是一个非常害羞的姑娘,连买面包自己都不敢去,经过心理治疗后,她说自己胆怯的心理至少减少了80%,上班高峰时间站在马路边上等车也不感到发怵了,别人都说她像换了一个人似的。

这种诊所每一期治疗接受30多名患者,他们每8个人分为一组,培训时间长达6个月。害羞的人在这种氛围里接受治疗,都称没有心理压力。

有秘密的人心理更健康

近几年来,网络技术使得人们能够在互联网中构建自己的秘密世界。许多网虫同时拥有几个网名,在网络世界里,他们可以扮演任何角色,尽情发挥想象力和演技。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特克尔博士说:“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后,人们在网络世界中以另一种身份,去倾诉苦恼,宣泄情绪,能够不知不觉减轻心理压力,缓解紧张。因为在网络中你无需为自己的言行承担后果。”网络上的你实际上是你内心中的另一个自己,这个自己因为受到压抑和限制,在常见的生活场景中很少出现,也就是你的“秘密自我”。

没秘密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心理学家指出,大多数正常的成年人都具备过双重生活的潜质。模仿别人、尝试扮演和自己完全不同的角色,不仅仅是小孩子过家家时的游戏。实际上,这种对自我角色变换的渴望会一直延续到成人期。每个人的心底,都埋藏着一个秘密的世界。在其中,可以任由你的想象驰骋,塑造出你想要成为的角色。在武侠迷的秘密世界里,主人公会是一个侠骨柔情的剑客,行走江湖,匡扶正义,尽管现实中他看到杀鸡都会打颤。研究发现,心理角色扮演对人的心理健康是十分必需的。没有心理秘密的人在社交、工作或婚姻上遇到问题时更容易迷失自我,变得怀疑、抑郁。与之相反,有秘密的人能够在他的虚幻世界中找到发泄的出口。

人为什么有多面性

生活中确实有一些同时拥有几种不同身份的人,他们和不相联系的人群交往,在不同的场合可以有完全不同的表现。英国学者温尼考特发现,这种人大多出身在生活富裕但又严厉、教条的家庭,从小到大,孩子必须按着父母设计好的轨迹生长。结婚成家后,要做一个好丈夫(妻子)、好父母,在他人眼中过着循规蹈矩的生活。当夜幕降临,或独自出差时,他们内心中的另一面就会展现出来,变成一个截然不同的人。有些人白天在公司谨慎寡言,晚上却爱在酒吧酗酒喧哗。这些都说明了人的多面性,如果能够合理处之,也未尝不可,但许多人为此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如果秘密最终暴露,人们要么摊牌,重新作出选择,要么会产生人格分裂。

当你不能很好地适应多重角色的生活时,应及时找心理医生聊聊。人有多面性不是错误,关键是平衡、协调地处理。

怕吃亏有三个原因

生活中有人总怕吃亏,处处想占小便宜,面对同伴充满妒忌心,这样的人自己高度紧张,也搞得旁人心神不宁。但如果对此进行心理分析,却可以发现这种现象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

管理心理学中有个公平理论,即每个人在一个群体中都会不自觉地衡量自己的产出和收入之比与别人相比是否公平合理。过去搞大锅饭式的平均主义,干多干少一个样,使得每个人都变得消极,因为每个人都怕吃亏。现代企业管理所强调的激励机制其实就是在合理善用人本性中的怕吃亏机制。

虽然现代社会鼓励竞争,但如果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这样的人当然是有心理问题。心理动力学认为过度自私的人可能患有“贫穷情结”,用句俗语便是这个人“穷怕了”,所以即使现在相对富裕了还是表现为“穷凶极恶”贪便宜的嘴脸。暴发户的内心其实依旧处在当年极度贫穷的阴影之下。这种贫穷情结在当今社会中随处可见,不少人参加展览会,只要是免费的东西,不管自己是否需要,总是样样都拿。

贫穷情结是对过去在生活中受过穷的人而言的,但现在不少人并没有受过太多物质层面的穷,那么我们就要注意其在心理层面上是否受过穷,也就是是否有“自恋饥饿”。美国心理学家科赫认为孩子在很小的时候是内外不分的,孩子的自我概念包括自己和父母,而父母在孩子的自我概念里被称为“自我客体”。如果父母对孩子不敏感,孩子便感到父母这个“自我客体”的缺失,因而对那个模糊的自我慨念产生一种缺陷感,总想通过对外在客体的占有来弥补内心的虚弱不足。通俗地说,就像孩子总想抓住父母一样,成人也总想抓住更多的外物,来使自己感觉踏实和安全。

除了“贫穷情结”和“自恋饥饿”以外,另一个导致怕吃亏心理的直接原因是模仿。在一个家庭中,父母如果在孩子面前经常表现出斤斤计较,贪小便宜,孩子很容易模仿。

面对总是怕吃亏的问题,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其实有一句很好的名言“吃小亏赚大便宜”。如果按照这句话去做,在不必改变自己惯有的怕吃亏心理的前提下,个体在表面上不但不会令人讨厌,甚至还可以获得众人好感呢。

背后说坏话,只为发泄

在这个世界上,心地再好的人,也不可能没有说过别人的坏话。因为每个人理解别人和做事的方式都有自己的出发点,都不可能完全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因此,人与人之间总会出现摩擦、不协调。当面对强大的对手时,势弱的一方不能当面反抗,往往以背后说对手坏话的方式来发泄不满,求得内心的平衡。

说别人坏话的初衷一般是为了消除心中的不快。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形态下,说别人坏话的现象非常普遍。在日本,员工有下班后喝上两杯的习惯。这已经成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如果哪个日本人不愿意去,或者不感兴趣,他就有可能被团队所排斥。而在这样的场合,人们之间用来联系感情纽带的竟然通常便是骂上司,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想诋毁上司,而只是一种求平衡的心理表现。

人为什么会有说别人坏话的冲动呢?这源于想攻击人的冲动,但又不能直接攻击对方,于是产生几种间接的方式:第一,压抑自己,假装不知道,结果导致身体病变;第二,对着事物发泄,比如打沙包出气;第三,找朋友倾诉,此时,一般都会得到第三者的同情,“我很理解你”、“那家伙是太过分了”等等话语使倾诉者的情感得到共鸣,精神得到满足。你看,第三种形式对倾诉者来说,是最方便、最无害、得到安慰最多的一种形式。也就不难理解,说别人坏话的行为为何如此普遍了。

说别人坏话之所以有市场,还与陪听者有关。按理,陪听者任这些情感垃圾倾倒到自己头上,应该烦了才是,但实际上,由于与说坏话者的关系,或者说坏话者的技巧,陪听者感觉不到厌烦。比如,说坏话的人说:“我只在这儿说说,绝对要保密啊。”这似乎就给人一种感觉:讲对方坏话是犯忌的,但我忍无可忍,所以,这些坏话全部是真的。人人都想知道事情的真相和更多的秘密,以便保护自己,不受欺骗,同时,还能满足好奇心,那又何必阻止说坏话的人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