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渡汉江

啸天说诗二:江畔何人初见月 作者:周啸天 著


渡汉江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有一种普遍人情,叫作:怕听到坏消息。愚人节最恶搞的短信之一是:“有空请给我一个电话,有个坏消息,关于你的。”然后再发一条:“哪有这回事儿,只是祝你节日快乐。”这条短信,越是来自熟人,越是令人惴惴不安,足以诱发心脏病。而表现这种普遍人情的诗,似乎没有超过宋之问这一首的。

宋之问在中宗朝被贬泷州(今广东罗定市),这首诗是他从贬所获准归来,途经汉江时所作。诗中表现一个长期客居异乡、久无家中音信的人,在行近家乡时所产生的那种心态,正是曲尽人情。郁达夫咏沈宋有“行太卑微诗太俊”之句,这首诗就是“太俊”。

古代中国是个宗法社会,尤重血缘关系。一个人离乡背井,最渴望之事,就是知道亲人的消息。然而,对于古人来说,音息的沟通远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何况是被贬在岭外那样偏远、交通不便的地方。“岭外音书断”,这是一个令人苦恼的现实。“经冬复历春”,是说隔岁无书。冬与春在季节上是连续的,实际不算太长,却因为消息断绝,在心理上感觉很长。一个“复”字,表达的是度日如年、难以忍受的感觉,作者在与世隔绝的处境中,失去精神慰藉的生活情景以及精神痛苦,通过这个并列式的句子,得到充分的表现。

上两句与下两句中间有一个在绝句是很常见的跳跃,对这首诗来说,就是获得恩准从贬所启程回家,在“近乡”前的一段跋涉辛劳,全都省略了。因为那是不言而喻的。作者选择了回归过程中最具生发性的即“近乡”的时刻,抓住当事人的一种特殊的心态,加以刻画。那就是“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一个“怯”字,用得极妙。照理说,对于饱受“音书断”煎熬的人,越是早知道亲人的消息,越能早一点解除心里的焦虑。应该是近乡情更“切”才对。然而,人们对消息的等待是有选择性的,质言之,他永远盼望好消息,而害怕听到坏消息。当其对消息的焦虑发展到极致,则会变成对消息本身的回避。本该上前问来人,就变成了“不敢问来人”。这叫反常合道。比如说参加高考的人害怕看榜,就是出于同样的心理。因此,不用“切”字,而用“怯”字,真是极练,说透了人情之的。后来,杜甫《述怀》也有同样的写法:“自寄一封书,今已十月后。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完全来自生活体验。“畏”字等同“怯”字。

所以,写人之常情,不如写反常之情。而反常,也是一种人之常情。黄周星评此诗:“真切之极,人人有此情,不能为此语。”(《唐诗诀》)按,“人人有此情”,就是指反常。“不能为此语”,是说在宋之问之前,没有人写出这个反常。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