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哥德巴赫猜想,让他响誉世界

爱国科学家的故事 作者:李晋华 编


4.哥德巴赫猜想,让他响誉世界

当年,徐迟的一篇《哥德巴赫猜想》使得陈景润这个名字扬名海内外,无数人都被震撼了,国内外评论都一致认为:“陈景润成了中国科学春天的一大盛景。”

伟人也有弱点

西方有句有名的谚语:上帝在为你关上一道门的同时,会为你开启一扇窗。也就是说,一个人不可能把所有的优点都集中在自己身上,在这方面有长外,势必就会在其他方面有不足。如听力不好的人目光就会特别犀利,而视力不好的人听力就会尤其敏捷,对于陈景润来说,他虽然具有敏捷的思维,让他在数学领域里畅通无阻,可是他身上也有一处弱点,那就是表达能力不强。从小便沉默寡言、不善辞令的他,偏偏又是生性倔强,不自觉地便养成了自我封闭的内向性格。

1953年~1954年之间,他曾在北京四中任教,他的父亲陈元俊满心欢喜地认为,以后儿子的生活会好起来了,可是没有想到事情并不如意。一站上那个讲台,他的口齿就变得极不伶俐,他根本没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讲台下几十个学生的眼睛,他渐渐地意识到,这不是他理想中的数学世界。由于无法表达清楚要讲的内容,学生们听起来十分吃力,最终被拒绝上台授课,只能批改作业。

尽管学校方面很宽容,但陈景润的心里还是十分苦闷的,在这一年当中,他共住院了六次,动了三次手术,在病床上的日子竟然成为他最美好的时光。在这段时间里,他最大的乐趣便是研究华罗庚的《堆垒素数论》。

1954年的秋天,他被北京四中解聘了。陈景润回到福州老家,摆了一个书摊,决定一辈子以卖书为生。虽然不能再教书了,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所钟爱的专业。不久之后,他的母校厦门大学将他召回。当时的校长让他到图书馆当管理员,不过并不是让他去管理图书,而是为了为他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去钻研数学。在厦门大学里,通过刻苦的钻研后,他完成了论文《他利问题》,改进了华罗庚在《堆垒素数论》中的结果,寄给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当时的他只有23岁。

他的文章被当时知名度很高的数学家华罗庚看到,华罗庚认为这是一个数学人才,就建议把陈景润调到数学研究所当实习研究长。就这样,1957年陈景润被调到了北京数学研究所。在这个云集了全国优秀数学家的地方,陈景润的才能得到了更大的发挥。

哥德巴赫猜想,震惊世界

自从听到了“哥德巴赫猜想”这个名字,陈景润便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它。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陈景润都呆在一个无足6平方米的斗室里,潜心钻研。仅仅是演算的草纸,他就足足装了几麻袋。1957年,陈景润被调到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工作,他更加刻苦更加用心。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经过10多个寒冬酷暑的考验之后,陈景润终于完成了多年来的心愿,证明了“1+2”。1965年5月,他的论文《大偶数表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2个素数的乘积之和》发表,一下子便轰动了全世界,许多数学家都给出了高度重视和称赞。英国数学家哈伯斯坦和德国数学家黎希特还将陈景润的论文写在了数学书里,称其为“陈氏定理”。

这道世界各国科学家为之前仆后继奋斗了200多年的古典数学难题,被一个中国人在20世纪60年代证明到最接近“1+1”的地步——“1+2”。可是谁都想不到,如此伟大的定理,竟是在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下,靠着一只笔和几麻袋演草纸完成的。可以说,他为了这道难题几乎奉献了自己所有的心血和智慧,甚至旧病复发、腹痛难忍,他也毫不在乎。有一次,他走在路上,满脑子里都是数学问题,结果一下子撞到了树上,却还问是谁撞了他。尽管在文革时期,陈景润遭到了迫害,但1973年平复这后,他又重新奋战起来,再度完成了对(1+2)证明的修改。世界级的数学大师、美国学者安德烈·韦伊曾给予他高度的评价:“陈景润的每一项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马拉雅山山巅上行走。”

哥德巴赫猜想的轰动效应,也立即引起了当时中央政府的重视,毛主席下令抢救陈景润,尽量让他的生活环境好一些。之后,他受邀参加了全国科学大会,国家领导人邓小平还亲自接见了他。当时由于陈景润身体不太好,因此会议一结束,便被送到了入北京解放军309医院高干病房。他的到来,使得整个医院都沸腾起来了,医院的领导也给他提供了盛情的接待,所有的医生和护士都对这位伟大的数学家充满了敬意。

就是在这里,陈景润遇到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位女人——由昆。也许这就叫缘分吧,本来陈景润一见到女人就连句话都不会说,可是一见由昆,他却有种眼前一亮的感觉,而由昆也是被同事们拉过来看他的。他赶紧请她们进来说话,后来由昆又被派到陈景润的病房做值班医生,这样他们交流和沟通的机会更多了。只要由昆一出现,陈景润就会很高兴。终于有一天,陈景润问了由昆一些私人问题,如有没有成家,家在哪里等等。由昆也毫不隐瞒,心直口快地全部都告诉了陈景润,时间一长,两人之间便摩擦出了爱情的火花。后来,在组织的帮助下,他们顺理成章地结婚了,陈景润拥有了一个温暖的家庭。

1978年,他与王元、潘承洞两位科学家一同获得了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78年和1982年,陈景润还曾先后两次收到了两次收到国际数学家大会请他做45分钟报告的邀请,这是中国人极大的自豪和骄傲。毫不夸张地说,他开拓了数论研究中一个崭新的时代。

1984年4月27日,这一天对于陈景润来说是不幸的一天,他在横过马路时被一辆急驶而来的自行车撞倒,后脑直接重重着地,诱发了诱发帕金森氏综合症。1996年3月19日,陈景润因病住院,经抢救无效与世长辞,一代伟大的数学家从此消失,但是他的成就将永垂不朽。在陈景润最后的岁月里,他还是念念不忘全力去冲刺哥德巴赫猜想,虽然离1+1只有一步之遥,不过最终没有被证明出来。他为科学事业做出的最后一次奉献是:捐赠遗体供医院解剖。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数学家,1999年中国发表了陈景润的邮票,另外还有一颗小行星以他的名字命名。

陈景润在数学领域方面的贡献,众人是有目共睹的,有数学家做出过一句表述:陈景润是在挑战解析数论领域250年来全世界智力极限的总和。中国的领导人邓小平还曾意味深长地感叹道:像陈景润这样的科学家,“中国有一千个就了不得”。

陈景润对数学领域所做出来的贡献,是无法用价值来衡量的,他的名字将被世人永远铭记。他常年都在忍受病痛的折磨,便从不放弃对数学的研究;他的生活经历充满坎坷,但从不放弃对人生的希望;他的人生充满挫败,曾两度被单位辞退,摆过地摊,做过商贩,但他从来没有失去过信心。这样传奇式的人生,才造就了一个伟大的数学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