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辩经

行走的天空 作者:肖飞 著


辩经

在拉萨,朋友一再说,一定要去色拉寺看辩经,很有意思。僧人们聚集在一起,用藏文展开激烈辩论,中外看客众多。我在电视上看过太多的辩论大赛,都很程式化,就推说听不懂藏文,不太愿去。毕竟,还有些高原反应,想多挤时间休息。但终究经不住朋友的硬劝,还是去了。

色拉寺全称“色拉大乘寺”,位于拉萨北郊3000米处的色拉乌孜山麓,明永乐十七年(1419),宗喀巴弟子绛钦却杰兴建,成于宣德九年(1434)。“色拉”在藏语里意为野玫瑰,传说修寺时这里长满了野玫瑰,寺因此得名,可惜如今已看不到那样的场景。倒是寺内的树木郁郁葱葱,和寺外的荒山形成强烈的反差。

色拉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主寺之一,这里自古就是高僧活佛讲经说法之地,新中国成立前这里的僧侣一度多达9000余人,色拉寺作为培养高水平僧侣的地位不可撼动,而辩经也就成为这里最重要的培养手段之一。辩经最早源自印度,是辩论佛教教义的学习课程,是藏传佛教喇嘛攻读显宗经典的必经方式。色拉寺的辩经始于何时,我没有细查,但眼下是代表拉萨最高辩经水平之所,以至于游客来到拉萨,大都不约而同地赶来色拉寺一睹辩经盛况。

进入寺的大门往北走,不远处有个很大的庭院,地面用碎石铺成,树木掩映,辩经场就设在这儿。千百年来,从周一到周五的下午三点到五点,除了雨天,僧侣们都会聚集在这里,身着绛红色袈裟的僧侣们往往是两人一组或多人一组,一人站着发问,一人坐着应答。充满激情的辩经,声音之鼎沸令人瞠目。站立者表达观点时,往往捶胸顿足,将右腿踢得很高,长长地伸出左手,右手响亮地拍向左手,发出清脆的声响,并随即右手指向坐在地上的僧侣。席地者显得平静,他们通常会情绪稳定地回应诘问,而站立者已经重复第二个动作,并将另一个诘问无情地砸向对方。

整个辩经场击掌声此起彼落,争论声不绝于耳。中外游客虽听不懂他们在辩些什么,却无一例外地兴趣盎然,好像什么都懂,兴奋的表情写满脸上。而远处上了年纪的僧侣们在辩经时则要平和许多,他们的姿态和年轻的僧侣们差不多,但更像是在讨论一些问题。也许是因为阅历丰富所致的平和,也许他们已经进入另一个层次,不需要再作激情四溢的雄辩。

我问陪同的导游,僧侣们究竟说了些什么,导游说无非是辩些佛教理论,并不能给我具体的答案。后来,我从香港林聪先生所写的《与西藏有缘》一书中稍有了解。站立发问者通常是问任何佛法上的具体问题,交流所学心得和所悟佛法,如“既然世上所有事物皆由地、水、火、风组合而成,请问冰块中的‘火’何在?火焰中的‘水’又何在?”又如,“‘我’究竟存在脑中,还是身体中,还是身体以外?”等。辩者必须不加思索马上应答。在辩至深入时,问方会瞪眼怒目,手挥念珠分散答方注意力,并大力击掌以壮声威。击掌时右手向下代表降伏邪见,左手上扬代表提弘正见。辩论双方互换角色,一争高下,获胜者才有晋升的机会。在一年一度的广愿法会上,应考僧人必须一人与多位长老同时辩论,方可获取最高的“格西拉然巴”学位,相当于博士头衔,多年的媳妇才算熬成婆。

所有的游客都被这宏大而激烈的辩经场景深深震撼。人们自然不知他们在辩些什么,即便知道上面列举的问题,他们的答案和我们的思路也是南辕北辙,但从色拉寺的辩经声中却透出真实的存在。他们在捍卫自己的观点,并力图用自己声嘶力竭的雄辩来征服辩者,让对方俯首称臣。相比我们,更多的是像一个聆听者,常常忘记了自己的见解,在惯性思维的轨道上越走越远。

中外游客虽听不懂他们在辩些什么,却无一例外地兴趣盎然,好像什么都懂,兴奋的表情写满脸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