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纸教堂
和台湾南投埔里桃米生态村纸教堂景点的邂逅完全是种偶然。那天下午,我们驱车到南投,天色还早,台湾观光部门的同行说,附近有个叫做纸教堂的景点不错,值得看看。我们听着好奇,便欣然前往。
转过小路,眼前便出现一个不大的园子,四周被苍翠的浅山环抱着。一座乳白色的长方形房子像是一个巨型的纸盒置放于一片水的边缘。夕阳西照,房子和不远处绿色的山峦迭合在一起,越发显出一种宁静和幽雅。纸教堂是一座独特的纸管建筑。据管理者介绍,教堂所有的立面和屋顶都是用高密度白色牛皮纸一次成型,58根支柱都是由圆形纸管构成,而每根纸管可以承载6.9吨的重量。建筑主结构是台湾常见的C型钢,设计师把钢材弯成各种形状,让“弯曲的钢”和“硬起来的纸”形成有趣的对比。屋内的座位用长长的圆纸筒制成,四周悬挂着密密匝匝直垂到地面的泛黄或泛白色的粗纸绳,让人联想起少女飘逸的长发。园子的主人很会做足纸的文章,制作有许多以纸为材料的纪念品,纸手提包、纸杯子、纸笔筒等,都透出精致和环保。整个景点设计得非常巧妙,各种微小建筑和纸教堂相得益彰,多彩的色调昭示着生活的缤纷。园内有许多的雕塑:合掌祈祷的青蛙、迎风飞舞的蝴蝶、振翅欲飞的蜻蜓、废铁制作的树木、手拉手的青年,以及随处可见的小挂饰等等,无不在讲述着人和自然的相互依存,表达着人们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在这片蝶飞、蛙鸣、鸟唱的生态美地,纸教堂用最干净单纯的色泽和质朴平凡的建筑空间,为人们诠释出幸福之地和梦想舞台这一美好的人生概念,成为人们携手创造各种幸福时光的理想所在。
纸教堂来自日本。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造成神户市长天区野田北部70%的屋舍倒塌。为了给灾民临时提供一处抚慰伤口、慰藉心灵的去处,在国际著名建筑师阪茂的奔走下,三百多位义工投入纸教堂的兴建。它打破了族群,跨越了宗教,为日本小区在重建过程中驾起了一座人与人之间的桥梁,宛如一盏希望之灯,给人以温暖,激发人们的梦想。2005年,台湾“921”大地震重建小区的人们组成访问团,参加阪神地震十周年纪念,得知纸教堂已经完成了阶段性任务后即将拆除移建。访问团团长,也是新故乡文教基金会董事长的廖嘉展先生即提出将纸教堂移建台湾,作为两地赈灾重建交流的中心。这一提议获得日方的同意与支持。2008年,飘洋过海的纸教堂,在桃米生态村新故乡见学园区完成移建工程。她以新生的魅力展开新的生命,承载新的梦想。在台湾“921”大地震后重建时期,纸教堂持续抚慰着人们的心灵,陪伴震后重建的人们勇敢地直面生活。
走进纸教堂,飘逸的纸绳墙上挂满了人们的美好祝愿。教堂里正在举行一个演讲。游人坐满了屋子,不少是年轻的母亲带着孩子前来,他们都静静地坐在圆纸筒上,听着台上低声而温馨的演讲。演讲者是位少女,她在讲述着地震灾害、生命、环保,讲述着人们生活在这个地球的责任和信心。她讲得是那么地声情并茂,我静立在屋角旁听,生出无限的感动。这些游客听得十分专心,似乎是在和天使对话。园子的主人告诉我们,每天都会有志愿者来到这里,站在这个简陋的讲台上和游人分享着他们的人生感悟。而每一场演讲都会坐满听众,他们像接受洗礼一样接受着别人思想的馈赠。我突然间问自己,我们现在还有这样的心境去认真地聆听吗?实际上,我们已经过于浮躁,太久没有这种聆听的习惯,尤其是面对我们共同的伤痛,只是会在被媒体猛然间提醒时才去被动地关注,而在平常的日子里,总是会不断地被冷落着。这种聆听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最高的素养,当人们能静下心来聆听,聆听台上低徊婉转的讲述,才是一种最最崇高的境界。环顾我们的四周,哪里还有这样发自心声的讲述者,哪里还有这样虔诚的聆听者?
纸教堂用最干净单纯的色泽和质朴平凡的建筑空间,为人们诠释出幸福之地和梦想舞台这一美好的人生概念。
在水的另一侧有一个半截的小木船,船的底部用很粗的弹簧支起,船舱里有十多根细钢筋立起的桅杆。游人踏上木船,船体会剧烈晃动,钢筋因碰撞而发出金属的响声。设计者给这处小筑起了一个很有深意的名字,叫摇晃的记忆,用以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地震曾经带给人类的灾难。纸教堂对地震的讲述是含蓄的,他们没有把那大片的令人触目惊心的残垣展示给人看,而是通过纸教堂和摇晃的木船,给人们留下足够思考的空间,通过这些含蓄的手法去安慰逝去的灵魂,激励生者。由此想到汶川地震的遗址,真的不想看到导游那一面面晃动着的小旗子和闹哄哄进出的游客,想看到的是很有教养的人们在默默地聆听和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