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遭遇堵车

行走的天空 作者:肖飞 著


遭遇堵车

如今,在城里开车,倘有一天早上不堵,那真是奇迹了。堵的原因通常是相互争抢,明明直行,见隔壁的路松一些,便毫不犹豫地逼过去,这时,事故通常在所难免。事故一出,舌仗开打,车流变慢,堵车便开始了。后面长长的车队哪经得起如此的等待,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有空,就拼命地往前冲,于是,众多的车子堵成一团,各不相让,拼命地鸣着笛,作无奈地呼号。

导致堵车的原因五花八门,人们似乎对这些已经是司空见惯,倘若哪天不堵,反而有种不适。久而久之,就对堵车有种强迫适应,而应对之策就是不能吃亏,你堵你的,我开我的,逢堵必上,逢堵必钻。老实巴交地礼让,何处是归程。因此,在国内开车,抢占有利地形,把路给堵个严实,是上上之策。也有例外的。一次去桂林,在一个比较偏僻的丁字路口,红绿灯坏了,南来北往的车子横七竖八地堵上,根本不能动弹。我坐在出租车上,无奈地等待。一位年轻且没有经验的交警站在车子中间,只是无奈地看着。车上的人说着粗话,他也很有修养地装着听不见。许久,一位老司机急了,从车上跳将下来,发出吼声,命令一般地让搅在一起的车子往后退出半个车身,再严禁另一方向的卡车往前挤,大家由于绝望而服从,终于腾出一个窄窄的车道可以让车子缓缓地通过。如同抽丝剥茧,原本成了死结的交通慢慢地通行。其实,当时,只要大家都谦让一点,是根本不会堵上的。但谁会让呢?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我在国外遇到过两次必堵无疑的事故,却均没有发生。一次在瑞士,是从日内瓦去洛桑的路上,在蒙特勒的西庸古城堡附近。那里的高速公路悬建在日内瓦湖边的山腰间,单幅只有两个车道和一个逼仄的应急车道。由于这是通往德国的旅游交通要道,车子很多。不巧的是一个小车在行驶道上自燃,火光冲天,我们看着远远的两条车龙,心想今天的工作计划要落空,可车子还能有序地前行,应急车道上竟没有一辆车子驶入。两股道上的车辆都谦让着交互前行,不一会,我们便顺利地通过事发地点。而从日内瓦市方向赶来的清道车也顺利地到达现场,进行施救。另一次是在美国的旧金山,那天正值早高峰,碰巧遇上全城停电,红绿灯都失灵,每个路口又没有交警指挥,可各方行驶的车辆像是约好似的,自觉地分时通过,竟没有一刻的拥堵。

我们的有些部门在治理堵车问题上总是习惯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动不动就去修路、拓路,导致尘土飞扬,PM2.5严重超标。其实,政府不把市民的行车公德问题解决了,建再宽的路也于事无补。南京将刚建了十年多的城西高架拆掉,再花大把的银子修隧道,说是这样就能解决拥堵问题。殊不知,城东龙蟠东路的几条隧道和城南若干高架相接,宽畅无比,可每天照样堵得水泄不通。车德反映公德,解决车堵,从道德和法治层面入手才是正道。不解决开车人的侥幸心理、怕吃亏心理、爱占小便宜心理,以及不惧法心理等等,光靠拓路治堵,只能越治越堵。有不少大权在握者连“红线”都敢越,平头百姓面对马路上规范自己的黄线和白线有啥可怕的,这就形成了城市交通中的多米诺骨牌。推而广之,眼下的社会中出现越来越多的道德水平下降的问题,也就不难理解了。

导致堵车的原因五花八门,人们似乎对这些已经是司空见惯,倘若哪天不堵,反而有种不适。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