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高晓声(1928—1999),常州武进人,中国当代杰出作家。
他一生创作的作品多达350万字。他在文坛刚刚崭露头角,便遭磨难。然而磨难成了他的垫脚石,正所谓蚌病成珠。下放农村多年,他十分熟悉农业、农村、农民。他以农村为背景的小说,精心塑造了陈奂生等栩栩如生的农民形象,深刻揭示了国民性,由此折射时代变迁和演进,深为国内广大读者所喜爱,也为广大评论者所称评,并译成英、法、德、日、西班牙、荷兰等文字,其中英、德、日、荷兰四种文字出版了专集,蜚声海外。他的《李顺大造屋》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陈奂生上城》获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在20世纪80年代初,与王蒙并称“南高北王”,足见其成就的卓越不凡。1981年,全国文联主席周扬曾高度评价高晓声。
高晓声的功力,以短篇小说见长。在长篇小说、中篇小说、散文随笔领域,他也多有建树。同时,他还贡献了丰富的、宝贵的、活生生的创作经验。他的语言,浸润着江南水乡的灵气,充满生活气息,清新、刚健,捎带高氏幽默,韵味悠长。高晓声和他塑造的人物形象,已经列入中国当代文学史的长廊。许多大学的现当代文学教材,专门辟出高晓声一节。中学语文课本也选用了他的作品。
他觉得,与其《陈奂生上城》得奖,不如让《“漏斗户”主》得奖。在他看来《大好人江坤大》写得比《李顺大造屋》还要好,还要深刻。中篇小说《大好人江坤大》,因被陈奂生的光芒掩盖,没有引起评论界足够的重视。小说继承并推进了鲁迅对国民奴性的深刻批判,堪称杰作。鲁迅对阿Q“精神胜利法”的鞭挞是不朽的,而高晓声对江坤大“行动胜利法”的抨击也是不朽的,极富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至于他的《钱包》《鱼钓》《飞磨》《山中》等一组短篇小说,被评论界称为穿越时空的哲理小说、寓言小说、讽喻小说,魅力久远。
“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历久弥新,高晓声没有过时,也不会过时。
年谱记述高晓声的生平事迹,力求客观周全,力求经得起读者和时间的检验。纠正了以往流行的一些错误说法,廓清迷雾。涉及对高晓声作品的评价,力求公允、准确,也不囿于评论界先前的定评,并将作品论和作家论结合起来,就若干重要课题发表新见。
作为国内首部全面、详尽叙说和探究高晓声生平和创作的年谱,大量信息第一次公诸于众,也提出新看法,对读者有着积极认知作用,引发情感共鸣。人们将从中汲取高晓声的人生信念、智慧,剖析他的创作过程以及创作成果,获益匪浅。他的不足和遗憾,可从另一个角度给人启迪。
通常,人们往往注目作品成果,很少注目创作过程,也即从生活到作品的积累、构思、飞跃,而笔者将作家与作品有机统一,充分再现创作过程的第一手信息,本年谱具有较高的文史价值。
年谱的创新处大体包括如下一些方面:
1.详细探究高晓声的成长经历与其写作的关系。
2.高晓声复出写作“井喷”的缘由:农民命运的大转折与高晓声自身命运的大转折,两者之间的撞击。
3.详细研讨《大好人江坤大》,认定《大好人江坤大》是继鲁迅的《阿Q正传》后批判国民性的又一力作,它形象地揭示了奴性的新走向,极富现实意义和艺术价值。
4.分析高晓声的小说与民间文学的关系。
5.高晓声与陈奂生的原型高焕生的纠葛。
6.探讨长篇小说《青天在上》的成就。
7.剖析生前唯一没能发表的文章《歪风因何吹来》,对“歪风”的反应过度,出自他对“反右”的心有余悸和心有余忿。
8.回应评论界对高晓声作品的两大批评:一是说他不写江南风景和风俗,二是说他的陈奂生系列停留在原点。
9.探究高晓声的文学语言特色:浓烈的地方特色和冷幽默。
10.批露几次婚恋的真实情景。
11.探究高晓声的性格与作品的缺失。
活材料第一。作为高晓声的同乡,自有收集和探究高晓声为人、为文相关信息的先天优势,同时清醒意识到肩负一份历史担当。高晓声于1999年去世,他的家人、亲友大多健在,然而时不我待。抢救性发掘原始素材,已成当务之急。
年谱选用了高晓声的部分照片、手稿、信件、书法作品,与文字印证。
本书的前期准备与写作修订前后耗时数年,四易其稿。均由两位作者通力合作完成,其中曹洁萍占工作量的三分之二,毛定海占工作量的三分之一。祈请广大读者、研究工作者不吝指教。
作者谨识
2017年11月
1950年4月1日,无锡惠山,苏南新闻专科学校校舍前,高晓声(后排右一)与学习小组成员合影
1963年4月,武进三河口中学,与高三团员合影
1988年7月,在常州机场,与李文瑞(右)、朱曙声(左)合影
1981年,与陆文夫(左)在常州作讲座
1985年4月,在武进新安,与丁保林(右)、是玉芳(左)合影
1985年夏,常州拖拉机厂办公楼前,与董欣宾(右)、章辰霄(左)合影
1989年10月,无锡惠山,苏南新闻专科学校同学聚会。后排左为陈椿年,右为苏叶。吉红提供
高晓声早期作品集,《走上新路》与叶至诚合作
1980年7月,在董墅老家。唐锡勇摄
高晓声1979—1985年小说集
长篇小说《青天在上》《陈奂生上城出国记》
1997年重抄旧句书赠陆林深
1979年创作的小说《嘤嘤之“歌”》的手稿。小说没有发表
1988年创作谈《我的小说同民间文学的关系》手稿
1979年1月11日,高晓声致丁保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