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

明清小说补论(增订本) 作者:刘敬圻


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

“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是故太王事獯鬻,勾践事吴。……”(《孟子·梁惠王章句下》)从讨黄巾到战赤壁之前的刘备,正是一位极善于“以小事大”的智者。

胡适《说儒》一文中曾提出以下见解:谦卑的态度,柔逊的处世方法,“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那一套,也是一种“强”,是“强”的另一种形式。“一个人自信很坚强,自然可以不计较外来的侮辱”“谦卑柔逊之中含有一种坚忍的信心,可以说是一种君子之强。”(胡适《说儒》  1 )这些话用以说明刘备的“能以小事大”,再恰当不过了。

其实刘备“自幼便大”(毛本第一回夹评)。这样的人物竟不得不“以小事大”显然是违反自然本性的,是“超我”行为。从出场时的幼儿游戏开始,他就不止是一“有志图王者”。“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孟子·梁惠王章句上》)对此,早年他叔父看出来了,因而特别器重他;后来曹操也看出来了,因而即使在他漂泊不定的坎坷年月便把他当成了主要对手。在类似三顾茅庐或酒酣失控的场合中他也曾直言不讳,以周文、齐桓、汉高祖、汉光武自比,说过“备若有基本,何虑天下碌碌之辈耳”一类心口如一、质朴可爱的实话。

然而这种情形并不多,并非刘备的行为惯性。刘备是善韬晦的专家。他一辈子,除了为关羽被害报仇征吴那阵子实在有点异乎寻常的自我膨胀、意气用事之外,总是夹着尾巴做人。准确点说,是夹着尾巴进取。羽毛未丰满时期,尤其如此。他懂得在忍让委屈中求得生存,保持自己,积蓄力量,巧妙从容地周旋于各种有名分、有实力的人物之间,持久而有韧性地追求既定目标。

下面追踪蹑迹,举要摆列从讨黄巾至战赤壁前,刘备先后十六次“依托”的十五个山头:桃园结义后,“投奔邹靖,邹靖引见太守刘焉”;又“投中郎将卢植”;又“投朱隽”;又“拦住”郎中张钧之车“说功绩”“除授定州中山府安喜县尉”;怒鞭督邮后,又“往代州投刘恢”“刘恢荐玄德见(刘)虞”;讨董卓时,追随公孙瓒,“立公孙瓒身后”;为陶谦解除徐州之危,“留小沛”,后“领徐州牧”;吕布夺徐州,刘备反主为客,忍辱“屯小沛”,为吕布“羽翼”;吕布夺小沛,“玄德前奔许都”,投曹操,曹荐其“领豫州牧”,复“进兵屯小沛”;吕布再夺小沛,刘备复投曹操,说“失沛城、散二弟、陷老小”之苦(“操提二十万军,与玄德来战吕布”,吕布殒命);“操引玄德见帝”“拜玄德左将军之职,封宜寿亭侯”“自此皆称为刘皇叔”,留许都;以截击袁术为名,乘机脱离许都,屯徐州,杀车胄;曹操进兵徐州,刘备大败,投袁绍,“暂且依栖,别作良图”;以游说刘表抗曹为名,弃袁绍而去,会合关、张等赴汝南,依托刘辟、龚都;在汝南“招兵买马,渐自峥嵘”后,乘虚袭击许都,大败,投荆州刘表,“拜伏甚恭”(“表让引本部军马,屯新野”);曹操引军南下,刘琮降,荆州陷,与孔明共议“去投江东孙权”……

这等经历,曹操不曾有,孙权也不曾有;这种行为方式,曹操不必有,孙权也不必有。这是无“基本”而有“大欲”的刘备独特的内刚外柔之道。就小说中提供的情节场面而论,作家显然在赞赏一种超常的应变能力,一种超常的胸襟气度。用刘备的话说,叫做“屈身守分,以待天时”(第十五回);用毛宗岗的话说,“如此涵养是英雄权变,是帝王度量”(毛本第二十回夹评)。

可见,无论小说家还是批评家,对刘备的“以小事大”种种,大都以历史尺度论衡之,而不在道德是非上大作文章。否则,刘备便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与十足的伪君子了。换句话说,罗贯中与毛宗岗虽极力赞赏刘备适应环境的智力与耐性,但对与之相适应的道德面貌的述评,却比较谨慎客观,留有余地,甚至带某种模糊性。如毛氏评点刘备事曹操诸情节,就每每出现如下语句:“心中亦处处提防曹操,外面亦处处逢迎曹操”“假呆得妙”“一发假呆得妙”“一味装呆诈痴,即种菜之意”“只是一味装呆”“倒底只是假呆面目,妙”“甘言卑词,一味虚伪,还用青梅煮酒时身份”“玄德深心人,故有此等算计,云长直心人,别无此等肚肠。……云长之不及玄德者在此,玄德之不及云长者亦在此”(毛本第二十回总评,第二十一回夹评与总评),等等。既欣赏刘备“以小事大”之计的历史功效,又对他巧言、令色、足恭的处世方术给予客观公允的抑扬褒贬。凡此,都不是“宽仁长厚”包容得了的。

“能以小事大”“屈身守分,以待天时”,正是刘备顽强坚忍内质所派生的“夹着尾巴进取”的政治智慧和行为方式之一。

注解:

1《胡适文集(卷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51页。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